登位: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登位》 70-80(第11/16页)

,好,一群人说呢,在各种地方都能听到这种话,人心中总会出现怀疑,只要开始怀疑,开始犹豫,那……苏丞相想到此,苍老的脸上渐渐浮现出了笑容,只是这笑容却无端的让人感觉到森冷。

    京城的流言传的更沸沸扬扬了……程尚书今日上朝的路上都听了一耳朵,他想。

    不只是他,今日上朝的官员基本都听了一耳朵,心神均是一震,谁,这么大胆子?敢编排秦王与陛下?!

    若是陛下知道,定要震怒……一群人心惊,但上朝,商议翌日殿试流程的时候脸上却丝毫不显,仿佛一切都很正常。

    只,兵部尚书犹豫的留下了,过了一会,他看见了右相庄文君,再过了一会,他又看见了户部尚书金成,最后,还有一个人,大将军吴武。

    兵部尚书冒着陛下可能会震怒的风险留下是因为他是昭武帝的心腹,昭武帝的眼睛,他不会隐瞒昭武帝任何事,京都流言如斯,都传到他耳朵里了,他觉得陛下应当知道。

    其他人,庄文君是陛下一手提拔的,留下正常,户部尚书被陛下捞过,留下也是正常,唯独吴武将军,他竟也如此效忠陛下吗?而且,武将,也会关注京都的流言吗?

    兵部尚书有些惊讶的想,此时他倒是庆幸自己留下了,不然,他都不敢想,这样禀报的事,其他人都在,自己却走了,陛下会怎么想他。

    昭武帝挑起了眉,哦?虽然都算是他的心腹重臣,但他们之间可没有多熟,甚至于只是认识的关系,尤其,右相庄文君和大将军吴武,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是怎么聚在一起的?

    昭武帝心下疑惑,却也好奇,示意让他们进来,他到要看看他们几个在搞什么。

    这么一群人,吴武和庄文君的官位最高,应是他们答话,顺便要是昭武帝震怒,第一个直面昭武帝怒火的也是他们。

    而吴武自觉不善言辞,退了一步,让庄文君这个文臣来说,说的清楚些。

    “……事情就是这样。”

    庄文君一脸抱歉,“臣此前一直在批阅会试学子们的试卷,一时倒无瑕关注京城,待臣知晓时,京城已经传成了这样。”

    此刻,退了一两步的众人心中暗骂,他们为什么退一两步不就是不想面对昭武帝的怒火吗?

    结果,庄文君就这么轻飘飘的把自己摘出去了,那,不就剩下他们了吗?

    不对,前头还有吴武将军呢,其他人目光希冀的看向吴武。

    同其他人不一样,吴武教导顾丛嘉,他是知道顾丛嘉在昭武帝那里的地位的,这样的流言……他都不敢想昭武帝会如何生气,他初初听到的时候都很生气,而且最近因为顾丛嘉身体的原因,昭武帝的心情本就不好。

    第78章 第78章科举(25)

    基于此,吴武面色也有些紧绷,他上前一步,脸色十分抱歉,“臣最近在摸寻医师,不曾关注京中,今日一早流言入耳,来找陛下。”

    “是臣疏忽……”

    见吴武还要请他恕罪,昭武帝止住了他的话语,他刚才看向吴武,只是想知道为什么京中传关于顾丛嘉的流言,吴武却不同他汇报,是不是对顾丛嘉不上心……他当年让吴武任顾丛嘉的武学师傅,就是想让吴武好好照看顾丛嘉,不论在哪一方面,要是吴武做不到……昭武帝眼睛里泛起凉意。

    吴武丝毫不知道自己曾经在悬崖边缘走了一遭,他惊讶于昭武帝竟然没动怒。

    不仅是他,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都有些惊讶,原本以为要迎来陛下的怒火了,但,陛下此时竟然还算平静。

    底下一众人惊讶的神情昭武帝看在眼里,却不想对他们解释什么。因为他们来向自己禀报此事,所以此时昭武帝态度也还好:“此事朕知晓了,下去吧。”

    一行人恍恍惚惚的下去了,昭武帝的反应与他们所设想的完全不同。

    “他们倒乖觉。”

    昭武帝平淡出声。

    京中流言至此,他怎么可能不知道,早前,京兆尹就上了折子,讲了他抓两个口出狂言醉酒书生的经过,重点描述了京中百姓对此的群情激奋。

    京兆尹最近可忙碌了,以往一两个月也不见人报案的,现在一天有三五波人上前报案——都是发现周围有人对陛下不敬的,虽然说他们的重点在于顾丛嘉谋害苏昭仪,但,谁在乎,百姓不懂,他们只知道这几个人对陛下不敬,说陛下坏话!

    这样的情况下,昭武帝也就没多关注京中的流言,毕竟,眼下他还有更重要的事,一个是明天的殿试,一个,之前昭武帝觉得顾丛嘉的秋乏不太正常,但太医院却没诊出什么来。

    昭武帝相信他的直觉,不管怎么样,在顾丛嘉身上,昭武帝是万分冒不得险的。

    这两件事牵扯了昭武帝的大部分注意力,京中流言有百姓报信,京兆尹镇压,暂时闹不出什么,所以,昭武帝是知道流言的,但他暂时腾不出手去管,也就没管。

    不过,庄文君他们来向他禀报这件事倒是出乎了昭武帝的意料,虽说文武百官便是皇帝的眼睛,他们又是他的心腹。

    但,这是明面的说法,纵观历史,真的老老实实充当皇帝耳目的大臣屈指可数,且,还都是御史。

    欺上瞒下的官员才是多数。

    右相,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大将军,他们的主要职责并不是充当皇帝耳目,而且禀报他这件事,要是他是第一次知道,估计他们还要承担他的怒火。

    这件事,对于他们而言,完全可以不做,因为顾丛嘉,昭武帝心中只会对吴武有意见,但他们做了,昭武帝就少不得夸赞几句。

    “去,给诸位爱卿赏赐白银百两。”

    苏禾收起惊讶,恭敬:“是。”

    这一件事,在朝中引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水花。

    在朝为官的都知道,当今抠,尤其在银钱方面,抠的不行。

    不管什么人犯什么错,有一项处罚一定是罚款,最近的实证就是,礼部尚书被罚了十五万两,康王,陈王,雍郡王,楚郡王因福仙楼之故,处罚有重有轻,但无一例外都被罚了两年俸禄。

    所以,在当今的赏赐中,银钱是最罕见的,也是圣心所在的明证。

    这一下,无数羡慕嫉妒的目光都投向了几座府邸,但因为这几人以前就是众所周知的陛下心腹,所以,这水花也就说不上多大。

    而接到赏赐的几人却没有其他朝臣想象的开心,从宫里回到自己府邸,早上还传的沸沸扬扬的流言已然不见,再加上昭武帝那不同寻常的态度,他们还有什么猜不到的。

    陛下怕是早就知道了……这么一想,众人冷汗都出来了,其他人可以无所谓圣心所在,可他们是倚靠陛下看重才获此高位的,若是陛下对他们不满,那……

    而后获得陛下赏赐银钱时,就越发庆幸自己做出的决定——同陛下禀报此事。

    而此时的苏府,苏丞相一脸头疼,他此刻终于知道为什么顾丛嘉的名声油泼不进了,他们的话术有问题——牵扯到了昭武帝,民间不是对张文忠有滤镜,民间是对昭武帝绝对信任,不是因为张文忠临终批语从而使顾丛嘉名声镀了金身,而是因为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