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登位》 120-130(第14/14页)
让昭武帝满意,他就会一直同顾丛嘉交流,直到顾丛嘉的回答让昭武帝满意,或者说,是昭武帝教顾丛嘉一步一步打消自己的疑虑。
昭武帝这种做法,放在历朝历代都是炸裂的,但毫无疑问,这样的做法会最大限度的延续昭武帝对顾丛嘉的信任,就算其他人上奏弹劾,也无法使其生隙。
顾丛嘉在努力的,不让这段父子情最后面目全非,为此,不曾隐瞒昭武帝任何事,而昭武帝亦是,他控制不了不去猜疑,但,他可以教顾丛嘉怎么打消他的猜疑。
可以说,父子俩都在小心翼翼的维护这段在天家里称得上是奇观的父子情。
尤其,在立储之后,父子俩可能因为政见不合,有可能因为别的,渐渐走远……不,从一开始,昭武帝就掐断了这种可能。
他的问题,可以说是帝王的疑心,但换一种角度,这又何尝不是同顾丛嘉的再一次交流,这世间大多数误会都是因为沟通不便而造成的,而昭武帝和顾丛嘉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所有的不满,所有的疑虑,昭武帝会问,而顾丛嘉会答。
显然,这样微妙的问题一出,明心殿的气氛凝滞了下,又恢复了平常。
顾丛嘉:“父皇,你是想要朝堂上只有寒门吗?”
昭武帝问,而顾丛嘉又把问题抛了回来。
若是昭武帝真的打算雷厉风行灭了大周大大小小的所有世族,那他就不会因为刑部尚书的大义灭亲而答应放过覃氏一族了。
明明你也没打算直接灭了所有世族,这样,怎么会和我起冲突呢?
我们该是同一战线的啊。
四目相对,昭武帝一下就笑开了,是他教出来的,与他同一立场的盟友。
一个红脸,一个白脸的那种。
“而且,如工部尚书一样的人,估计也没多少,且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我不是什么人都接的好吗?”
“卫城那么多年没修筑需要多少人力物力,父皇你算过吗?”
昭武帝讪讪,他没算过,看顾丛嘉这样,他肯定是算过的。
“这个数。”
顾丛嘉比了个手势,成功让昭武帝移开目光,认真批奏折,好似一瞬间,爱上了工作。
是的,昭武帝是打算清扫世族,但是也没打算直接把世族全灭了,让朝堂上只剩寒门,那样,与世族势大的时候,朝堂上只剩世族有什么区别,都会威胁到皇权。
帝王之谋,在于制衡,皇权至高无上。
所以,除了刑部尚书与工部尚书识时务,早早跑来请罪请罚的,保全了家族,昭武帝想要的,不过是以政治清算这个名头,让世族把地和人都给他吐出来,吐不出来?好,政治清算,人都死全了,那剩下的东西自然会被皇室接收。
而这种做法,满朝都不能说出个什么来。
得益于六子争储的激烈性,以及昭武帝在背后的推动,他们身后的势力构成,是以京畿世族为首,底下有大大小小的地方押注……也就是,这会是一场全国性的清扫活动。
光明正大的灭当地世族的活动。
包括当时苏氏金矿一案,康郡王名下的已经重新投靠了其他人的世族们。
尚不知道将迎来灭顶之灾的世族们,现在还在为覃氏一族而惋惜,好端端的,牵扯进魏郡王的事情里,导致现在要自己削弱势力,让陛下看见其老实,保全家族,也怪让人感概的。
还有此前看魏郡王势大投靠的世族,哎……
这是京中非顶层世族所看到的,而,雍郡王和楚郡王的母族则关注一件事,不年不节的,工部尚书怎么入宫拜见陛下了?
同样是世族,一起共事那么久,谁还不了解工部尚书,若是陛下不召见,他寻常绝不会主动觐见陛下的官场混子,凭着家世和能力坐上了工部尚书之位。
这个时间点,总不能是工部尚书直接去找陛下请求立储之事吧?!
还有,为什么工部尚书回府之后,就开始着人收购药材,收购木材石材了?
作为工部尚书府,他们府里的木材石材可以说是官员里面最多的了,怎么还收?
其他人敏锐的察觉到了不对,但,容不得他们展开调查了,因,陛下召见,处理魏郡王与陈郡王一事。
入宫之后,得知一系列安排的世族们,竟然还因同事之谊卖给了工部尚书很多次等石材木材的他们:我真该死啊!
是半夜坐起来都要扇自己一巴掌的程度,老小子竟然偷跑!
更可气的是,偷跑不叫上他们,还让他们为其偷跑助力了!!!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