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登位》 120-130(第9/14页)
追随的势力,但现在明显是几位王爷对轰,他们要是贸然插进去,几位王爷不一定有事,他们下一秒就可能为自己烧香。
毕竟,夺储这个话都冒出来了啊!!!这么明确的摊开讲,就是觊觎昭武帝屁股底下的位置,关键是,昭武帝今年看着还挺健康的。
换言之,就是盼着昭武帝去死……往日他们虽然争储,但是也都是弹劾他人,企图让自家王爷在陛下诸位子嗣中最优秀,等到陛下愿意立储的时候,自家王爷胜算最大,谁会大咧咧的直接就这么说出口啊!
就算要说,也要是为了国本,请求陛下早日立储,哪能像魏王和陈王这样,直接将以往做局的背后赤裸裸的撕开……为了储位头破血流的,就是忽略昭武帝的心思是吧。
那尸体算计之事还摆在那呢,陛下看样子也没想要立储的意思……
朝臣觉得陈王和魏王疯了。
尽管几位王爷争储争的人尽皆知,但,在昭武帝明确开口储位前,这就不是一件能放在明面上来讲的东西!纵使所有人都知道,但是,就是不可以直接说!
顾丛嘉也在场,说实话,他也被陈王和魏王的这一吵给惊到了,但惊过之后,又觉得合理。
以往陈王和魏王可以慢悠悠的,可以按照以往夺储的潜规则来,都心知肚明,但都不说,直接做局,优胜者胜。
但现在,看看魏王,一旦陈王和赵王上的奏折被确认,那魏王算计昭武帝的后果……退出储位争夺是一定的,而陈王,他也是背水一战了,此次不能钉死魏王,那在政治上慢性死亡是一定的,所以,他也是豁出去了。
他们俩都没有退路,顾丛嘉垂眸,想。
不是感叹,也不是怜悯,只是,陈述。
因为顾丛嘉也没有,从踏上皇位争夺之路开始,谁都没有退路。不成功,好一点的政治权力被剥夺,自此当个清闲王爷,不好一点,那就是,追随的势力以及自己本身和家眷彻底消散于世间。
“够了!”
昭武帝开口,“带陈郡王,魏郡王下去,暂时幽禁府中,此事的真相,朕会查。”
昭武帝一言,陈郡王,魏郡王抬头,有些不可置信,赵王的眼中则是欣喜雀跃,康郡王,楚郡王,雍郡王则是看着,眼中有些快意,秦王则静静的瞅着。
不管其他人心中怎么想,陛下金口玉言,旨意已下,容不得反驳。
至于说为什么不将莫叔召来,当堂对峙,一下子就能知道到底是陈郡王勾结莫叔,还是魏郡王所做证据确凿……首先,这是大周商议朝政的明德殿,非朝廷重臣不可入,怎能让一个外臣进入。
其次,大周还是要脸的,魏郡王和陈郡王的斗争让一个外臣看算怎么回事。
所以,这件事只能暗中的查。
但,顾丛嘉莫名觉得昭武帝心中已经有了决断,只是在等一个能在史书上盖章定论的实证。
第127章 第127章立储(14)
一场风波,以陈郡王和魏郡王幽禁府中暂时落下帷幕,而和陈郡王一起弹劾魏郡王的赵王则是毫发无伤,不仅无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还赚到了。
毕竟,现在,除了顾丛嘉,就只有他一个亲王,且,对比顾丛嘉,他已经成年,这便是优势。
工部尚书看着绷不住笑的赵王,他不似赵王那般乐观,会认为陈郡王和魏郡王无了,这太子之位就会是赵王的,更大的可能是跳的越高,栽的越重,毕竟,若陛下想立赵王为储君,早就立了,又何必等到现在。
只是,看着笑着饮酒的赵王,他又无法在此刻上前说他的种种顾虑,他与赵王除了是亲属关系,还是上下级的关系,赵王是君,而他是臣。
作为一个臣子,总不好在赵王心情畅快的时候跳出来破坏他的兴致吧?尤其,这还只是他的猜测……工部尚书动了动,终究是没有动作。
“外公,喝点?”
赵王从众谋臣的恭维中注意到了沉默的工部尚书,他提着酒壶,来到工部尚书面前,笑着问,显然心情不是一般的好。
到目前为止,他的政敌,陈郡王和魏郡王因为口出无状,言语间储位的问题被降为郡王,哪怕昭武帝之后调查的东西只会捶死其中一个,另一个还能养精蓄锐,东山再起,可这也不知道会花费多少时间,就如同雍郡王和楚郡王,同陈郡王一起搞拉拢学子那一套,结果被削爵,到现在还没恢复……直到现在,亲王之间的攻讦他们都插不上手。
也就是说,目前,赵王有着绝对的优势,赵王心情怎能不好,其他人都下去了,只剩自己,这是夺储最正经的道路,一旦昭武帝想立储,第一个想到的不就是自己吗?
至于说工部左侍郎的贪墨,问题不大,有自己和工部尚书,他将这笔钱补上,再暂时降个几级,以后找时间捞回来就行。
你说顾丛嘉与自己同为亲王,他也有优势?赵王自认比他人都想的清楚,这才哪到哪,顾丛嘉没有母族,仅靠圣宠,他怎么可能争得过自己。
且,就算他能倚靠圣宠争过自己,但,伴君如伴虎,圣意从来不可测,这东西就像是空中浮萍,短暂立住,又飘忽不定。根本不能作为储君的立身之本。
顾丛嘉的政绩?是,他承认,顾丛嘉目前提出的主意很亮眼,什么实习授官,什么大公主迎娶璃国王子实则夺取璃国政权的事。
但,请注意,他的这些提议目前只有卫城互市给将士多发些银两是真正实施的,能作为他的政绩,其他的结果还有的等,这些成功了,才能算是政绩,不成功,顶多说一句他天资聪颖,提出的点子亮眼,并不能作为他夺储的政绩。
于此,赵王当然开心,同为亲王的顾丛嘉想要与他争还有的等,但,自己有母族托举,这段时间还能继续发展势力,让昭武帝第一时间想到自己,是的,赵王开心还有一点原因,那就是陈郡王和魏郡王直接将储位挑在明面上,那么,就算昭武帝以往不考虑立储,在这以后,也会有官员陆陆续续上书请求立储的。
毕竟,陛下关于立储最大的一波怒火已经朝着陈郡王和魏郡王去了,他们跟在后头,请求陛下为了国本立储风险不大了。
所以说,这个时间段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昭武帝想到立储,自己又在这个时候暂时突出优胜,再加上母族托举……种种,让赵王绷不住,下了朝,便召集诸多谋士一起喝一杯,以庆,毕竟,今天是真的高兴啊。
也是想到需要母族托举,赵王才想到工部尚书,一看,工部尚书竟然滴酒未沾。
工部尚书:“老臣年纪大了,就不喝了。”
他推辞,赵王也没强迫,也的确,工部尚书年老,他还怕喝酒给工部尚书喝出什么毛病呢,现在是重要时候,工部尚书可不能出事。
工部尚书抬眼,见赵王又乐,喝酒,他忍了忍,终是提醒:“王爷,现在这个时候,您大肆作乐……”
他话还没说完,赵王便打断了他:“不碍事的,这是在本王王府,外公若是闻不得酒气,可先走。”
工部尚书叹了口气,没再开口,也没有先走,一直等到赵王醉醺醺的回去,他才回府。
工部尚书本就对以后的形势心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