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关山月》 70-80(第13/15页)

    “……对不起。”

    “你没有做错事。”温怡说,“是我当时将有些事想得太简单,在跟自己过不去而已。”

    谢旻允没出声,他并不是为这个向她道歉。

    他只是一瞬间有些后悔。

    “我没有后悔,也不希望你后悔。”温怡直白道出他心中所想,缓缓道,“我的确不是一个宽宏的人,这道坎其实……并没有全迈过去,但是来日方长,你等等我。”

    夜里又下起雨。

    温怡睡不安稳,她时不时去探谢旻允的额头,怕他发热。她其实清楚,虽然没人理会她的小动作,可他根本没有睡着。

    她侧身躺下,背对着他,安安静静地不再动一下。

    雨夜最好安眠。

    他们听着雨声,谁也没有合眼。

    不知多久过去,温怡听见身旁有了窸窣的动静。许久之后,她小心翼翼地坐起身,第一眼瞥见半掩的房门外,雨夜月色下的背影。

    她停在他身后,将披风搭在他肩上:“夜里凉。”

    她在阶上,哪怕蹲下来也比他高出许多,这种感觉很陌生,好像一直以来,她都是抬头看着他的。

    天空有惊雷声传来,雨幕如丝线织成网,愈发大了,似乎要下到天明。

    这一夜真是漫长。

    天边才泛起一丝亮,谢旻允终于靠在她肩上睡着了。温怡伸手探他额头——果然那还是发热了,想是昨日淋雨,夜里不睡还在外头吹风的缘故。

    “还以为睡着了,原来是病的。”她叹气,叫白微来说,“请大夫吧。”

    蒋川华今日不在青州城,东境杂七杂八要拿主意的事一大堆,山一般压过来。白微捧着厚厚一沓文书在门前为难,犹豫再三,还是决定留着等蒋家二公子回来。

    “军务么?”温朝随手拿起一封,“拿到我那儿去吧。”

    白微应声,面上仍有难色:“将军,青州知州此刻正在门外呢。”

    “他这个官当的,如此没眼色,难怪这么多年不得上意。”温朝将文书接过交给空青,“你给他传个话,就说知州大人的意思我们明白了,只要往后他安分,之前种种一笔勾销,不必再来自讨没趣,斐渊忙得很,没空见他。”

    “是。”白微应了就要走。

    “等等。”温朝叫住他,“青州从前与云京联系甚疏,州府舒服日子过惯了,如今有人要将断了线的风筝扯回去,他们自然不乐意。同他说话小心一些,尤其要当心称呼,你该改口了。”

    白微在原地怔了会儿,随即明白他的意思。

    “是,我去替小——”话说到一半,他改口道,“替侯爷传话。”

    谢旻允病着,其实应该歇一歇,明日再走。但他没有要等的意思,他们午饭过后便启程回沧州了。

    一路从入眼皆翠色,走到浅绿缀枯枝,北境的春日绿意,总是这么淡。

    —

    端州。

    第三日了。

    “小将军。”十四端了白粥进来,“吃点东西,虽然是寡淡一些,但——”

    “不饿。”褚策祈没回头,一直盯着面前的舆图,“如今城被围了,不知要几日,省着些吧。”

    “您昨天就没吃东西。”十四小声嘀咕,许久又问,“您整天盯着舆图,看出什么了?”

    “就是看不出才奇怪。”褚策祈长叹,“……我们也不是第一次来端州,从前他们不动手,偏挑了这个爹娘和大哥都不在的时候。”

    十四不愿承认:“这是知道我们没援军,可随咱们来的几位老将军……他们不会吧?”

    他说着自己都没底气,声音越发小。

    “这个日后再说。”褚策祈合眼,连日的疲惫终于涌来,“前些日子大哥书信,小家伙病得不轻,他们一时半刻回不来,父亲和大哥是指望不上了。”

    将此等事搁置并不明智,可他们眼下无暇顾及,还是要先想想如何解困。

    “现下信也送不出去。”十四皱眉,没把握道,“那就只有、只有指望沧州了……可信送不出去,姑娘怎么知道呢?”

    日子一天天溜走,到第六日,城中恐慌弥漫,粮草还能支撑些时日,但人心早已散了。

    第七日,军中死人了,褚策祈将主帐往外挪了又挪,与伤病的将士挤在一起。

    第八日,流言四起,有人说要降,褚策祈将他拖到城门口,亲自提剑斩杀。

    第九日,褚策祈也病了,流言更甚。

    第十日。

    端州黑云密布,褚策祈带着十四,在夜幕中登上端州城墙,远处一片灯火通明。

    “小将军。”十四不忍心,犹豫许久才说,“周明不见了。”

    “我知道。”褚策祈笑笑,“他是我的老师,所以如今——他们都在怪我。”

    母亲上战场时怀着他,但她并不知道,回来就吐得天昏地暗,险些没命,于是他自小身体就不大好。微州的孩子不敢同他玩闹,生怕出什么岔子。

    在关月来拉着他跑出去疯玩之前,他就日日在帅府的小院子里,在父兄都外出时一个人望着头顶的天发呆。

    周明来找老帅时,遇见他偷偷玩兄长的弓箭,小小的一个人,没比大弓高多少。提又提不起来,急得放声大哭,偏偏倔得不肯松手,于是周明再来时,带了自家儿子少时用得弓箭。

    周老将军对他难得有耐性,从弓箭到剑法,他都陪能陪着小孩儿练两三个时辰。周明来得少,大约一月两三回,大多还是兄长教他。但褚策琤那时偶尔嫌弟弟烦,并不如周老有耐心。

    他便日日盼着周明来。

    于是周明成了他的老师。

    等他能上战场,父亲又总让周明跟着他,一次又一次在他莽撞又或是犯险时为他善后。

    每一次周明都说:没事,老师在后头。

    他怀疑了每一个人,唯独没怀疑过周明。

    从来没有。

    “为人父母总是难逃子女债。”褚策祈说,“日后相见,不必留情。”

    第十三日。

    端州连日落雨,今日是最大的一场。地上堆积的泥垢被水冲了干净,绿叶在风雨中绽放出新绿。

    褚策祈提着枪登上高台,看见一双又一双疲惫而绝望的眼睛。

    “今日之祸,全在我错信。”他说,“我等不惧死,却不该让端州百姓陪葬,诸位有妻儿老小,若未存死志,便与他们一起,闭户不出。”

    “若有幸生还,我绝不责备。”

    一干人面面相觑,直到有人壮着胆子带头,才顷刻间涌向他处。

    还剩一半。

    “再过半个时辰,我在此处等诸位,若后悔了也无妨。”褚策祈笑笑,“给诸位备了笔墨,若还有什么……寄于纸笔吧。”

    雨渐渐小了。

    十四忍不住问:“小将军,您不写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