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食滋味: 40-45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汴京食滋味》 40-45(第3/10页)

都不会在菜品中出现。”

    沈老太太再品一口清汤,也愣住了:“这汤是很鲜,但以江娘子的人品,不至于在素食宴上动这些手脚。再说今早卢伯差人采买时,也没买任何带荤腥的食材,这不该啊。”

    但郑师却不松口,咬死这汤不对劲,很不对劲。

    她三年前才转素食,记忆中海鲜汤的味道还很深刻。今日这汤,里头分明煮了虾籽包,她的舌头厉害着,肯定不会吃错。

    其他宾客中也有反响。

    “的确像煮了虾籽包,还像煮了螯蟹、牡蛎。”

    说话之人是沈老太太生意上的盟友,二十年前随丈夫在南方沿海地带做丝绸营生,吃过海鲜无数。

    郑师的眉头越锁越紧,勒出一道刀刻似的川字纹:“阿姐,苦守三年,今日破了荤腥戒,我这一身罪孽,如何还能洗刷得清。不行,我得去灶房看看,要真是用了海鲜汤,阿姐,我可得要那江娘子好看。”

    外头争执不休的同时,灶房里却静悄悄的。帮厨的四人都屏息凝神,静静看着江知味准备绣球豆腐。

    这道菜特别考验刀功。一块质地细腻、嫩滑如水的豆腐,正面、侧面各切八十刀,足足切出六千四百条比发丝还细的豆腐丝,还得小心不能将豆腐的底部切破、切断。

    在砧板上,还看不出豆腐的最终模样为何。轻置于水中,切好的豆腐丝轻飘飘地浮起,好似一朵毛茸茸的绣球。

    那场面震撼极了,周围“哇”的一下,爆发出赞美声阵阵。

    “没想到江娘子的刀功这么厉害,老朽实在佩服。”说这话的是卢伯。

    “要不是为了赚些碎银子好养活我那妻女老小,我都想从沈宅出来,另拜江娘子为师了。”说这话的是岳厨子,据说是沈宅庖厨中最年轻的一位,瞧着的确没比连池大多少。

    还有女子细声细气的说话声:“就是啊,今日要不是郎君要我们来这遭,还见不到这么精湛的刀功呢,简直像在耍杂技。”

    江知味起先没留意,这会子才意识到,除了卢伯,其他三个帮厨都与她年龄相仿。虽因年龄、阅历原因,刀功厨艺都一般,但相处起来没甚压力,打下手也很勤快,让她觉得很舒服。

    觅之郎君真是有心了。

    绣球豆腐刚开始切第七块,外头哗地吹来一阵妖风。怕打扰了江知味的专注,卢伯忙去关窗,这时就见沈老太太坐在轮椅上,被老姑婆推得轮轱辘冒火,身后跟着三位宾客,风风火火地朝他们这处来。

    正要通报打声招呼,灶房半虚掩着的门被老姑婆一脚踹开。她正在气头上,脸都红成了猪肝色。

    “汤呢?方才那道‘碧玉簪花’中的汤呢?”

    江知味抬头看她一眼,她还在切豆腐,停不下手,便没福身行礼,也没法儿说话,怕手上的微小偏差会影响豆腐的卖相。

    卢伯当即替她解释了一番,又带郑师去看那锅她想看的汤。

    汤桶上的盖子被哐当哐当地丢到一边。挥去扑面迎来的水汽,郑师见到了汤中漂

    浮的黄豆芽和香蕈蒂。她不信邪,随手抄起汤桶边上挂着的大勺一捞,依旧只此二者。

    “你把虾籽包藏起来了?”

    江知味总算把豆腐切好,小心挪到了水中,得以开口说话:“回老夫人,今日是素宴,汤里怎会藏有虾籽包呢?”

    卢伯也道:“是啊老夫人,您今日赴宴,我们郎君可是千叮咛万嘱咐,要全素,鱼肉蛋奶、五辛都不能有。这食材是我早早联系了人,大早上送来的,都盘点过,连个葱头都见不着。”

    大勺被甩到灶台上随手放着,江知味眼疾手快拿起,用井水冲净,又挂在了汤桶边。

    这一小动作被郑师瞥见,嘟囔一句:“还挺爱干净。”

    却闭口不提虾籽包的事,只当无事人似的,揽过沈老太太的臂弯:“阿姐,我现在觉得吧,还行,咱们回去继续赴宴吧。”

    沈老太太温温一笑,冲江知味颔首,和郑师勾肩搭背地离开了。

    年轻的几个帮厨都傻眼了。来似一阵风,去也一阵风,这到底什么跟什么啊。还是卢伯通透:“老姑婆怕是觉得那高汤太鲜,以为咱们在里头兑虾籽了吧。”

    恍然大悟的几人都笑出声来。

    江知味也笑,误打误撞被高汤这事一闹,正好给老姑婆留下深刻的印象。趁热快打铁,后头那些菜更要抓紧上了。

    溪边筵席上,郑师施施然坐正,权当无事发生。

    沈老太太只笑:“你啊,自个儿都说了,半截进土的人了,还改不了一点就着的臭毛病。”

    郑师却没有半点羞赧的意思:“阿姐,你也知道。瓦子那地方鱼龙混杂,当初我做小唱的时候,要没这泼辣的性子撑着,早被人挤下台、脏了身。真到年岁大了,想改也改不掉。”

    秋风拂过掌心,带来些许凉意。郑师摩挲着沾过素高汤的指尖,敛目往椅背上一靠。

    手被沈老太太暖暖握住:“阿姐晓得,你这一路走得,比我不容易得多。只是发了这么一通大火,血气又是上涌,今晚上保不得要头疼脑胀。阿姐是为了你的身子好,下回可得仔细些。你呀,就是不让人省心,还是跟小时候一样。”

    郑师笑得释然。

    说话间,热菜来了。打头的便是方才在灶房里见的,那被切得又细又绒的豆腐,被装在镶金边的白瓷小盅中。

    小厮报菜名时,郑师瞪大了双眼。那会子在气头上,还真没留意,原来那江娘子半寸不敢挪动切出来的豆腐,竟真映了菜名“绣球点朱”的景。

    这豆腐以高汤为土壤,像盛放的绣球花儿一样,悠悠荡荡地在汤里绽开。

    此刻那雪白如发丝的豆腐恰似海藻一般,在琥珀色的汤汁中浮沉。汤里不带赘余的粉饰,只在绣球豆腐花的额间,点上了一枚鲜红的枸杞。

    明明只是清白的豆腐,却有着年轻女郎面上的娇俏。

    郑师都舍不得下口了。如此精美的图案,要被汤匙破坏了,岂不可惜。

    与她不同,旁座的沈老太太,已经大口地舀起豆腐吃了起来。

    能吃出与上一道凉菜“碧玉簪花”相似的高汤味,但这回的汤底明显更浓,清甜味也更重。

    喊来卢伯问了才知道,这道汤里额外煮了松蕈、黄耳蕈和竹荪,都熬煮得透彻,只留下汤底的精华。是以味极鲜美,完美地与豆腐的清香融合。

    后又上了素烧鹅、银丝素牛肉、素鸡、茉莉素炒蛋、浓藕汤、羊肚蕈炒饭等等,用豆制品做出仿效肉食的味道,取了一串“银丝丹霞烩”“茉莉鎏金”之类的花名,一个个在盘中装点得像幅画似的,好听好看又好吃,把郑师吃得嘴都合不拢了。

    只是这菜上到临近尾声,突然停了下来。

    郑师等啊等,数着前头吃过的十余道菜,心中盘算着应该差不多足数了。可小厮并没有通报菜上齐的消息,况且她还吃得意犹未尽。

    毕竟那些菜啊,是挺精巧,可惜每道都只毛头小儿拳头大小的量,吃了这么多,还觉得五脏庙不满足。

    郑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