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汴京食滋味》 50-55(第5/9页)
“你们几个,是我带过的学徒里头,最差劲的。”
古往今来教训学生的话术还真是万变不离其宗。
江知味想笑,纯憋着,硬生生等许木匠把这几个不听话的揍完,才开口道:“锅端不出去,出去了也没地方放,你们几个,去叫外头的伙计们来后厨盛饭吃吧。”
见好就收,这一个个,头衔尾跑得飞快,叫许木匠看了,恨恨地直摇头:“嗳,一个比一个皮厚。”
领头跑的那位名叫陈一,叫了人来以后,首当其冲的也是他。因长得格外人高马大,显眼得不行,江知味留心,多看了两眼。
陈一八尺男儿,九头身,进出时候,明明弯了腰,还是在门框上蹭了一脑袋灰。
此时大冬天的,江知味在灶台边上站着,身上也还套着薄袄。他倒好,两条胳膊上盖的布条子都掀开,把健硕的肩膀头子露出来。
这体型,江知味咋舌,应该挺能吃的。
果不其然,陈一没让她失望。拿了一只大碗,碗里除了盛得
冒尖的大锅菜,还有两个叠放在一起的水光肌大馒头。不仅如此,端碗的那只手,手掌心里还攥着一个硕大的白面馒头。
被江知味盯着看,他有些不好意思:“江娘子,我这人饭量大,吃这些,是不是太多了?”
“不多,多吃才好呢。”哪个下厨的不喜欢看别人狂吃猛吃,要没人稀罕她做的吃食,那才叫人伤心呐。
又叮嘱道:“你们只管敞开了吃,不够再添。要这两大锅的菜和炊饼吃了都不顶饱,我再给你们另起一灶,管够。”
闻言,原本还提心吊胆的几个年轻小伙,俱都放下心来,道“谢过江娘子”。
陈一嘿嘿笑了一下,飞跑出去,随手拣了块没堆杂物的地儿,屈膝一蹲。
大锅菜就馒头,吃的就是那一股熟烂的热乎劲儿。
五花肉的荤油全都化到了汤里,挂得那白菘帮、白菘叶上都是。几颗木耳颤巍巍地在碗里晃,往汤底里一挖,还有吸饱汤汁的豆腐、黄花菜,一截截软皮带褶的不知名食材,用筷子一挤,哗啦啦地淌下来好多油黄的汁水。
身侧此起彼伏,都是吸溜溜吃大锅菜、嚼炊饼的声音。
陈一没心思观望,深吸了一口碗边飘起的荤香,旋即埋头下去。
娘诶,这也太香了。
带皮五花肉煮得又糯又烂,放进嘴里,只轻轻一碰,那肉皮就滑溜溜地化开,融雪似的漾了他一嘴肥油,顺着舌根直往五脏庙里钻。
轻易嚼不烂的,便是夹层里的瘦肉了。吸足了汤汁,不嫩也不柴,在嘴里越嚼越香,愈发得有滋有味。
禁不住用筷子小口小口吃,陈一总觉得不过瘾,干脆一仰头,像喝水那样,把余下的大锅菜往嘴里倒。
如此一口下去,体验果然不同。
粉丝艮啾,要在牙齿间稍费点劲儿,才能从中截断。豆腐应该是这里头最吸汁的,吃得太大口,鲜美的汤汁从里头“滋”一下跑出来,烫得他舌尖发麻,也舍不得吐,在嘴里来回翻腾,总算凉了些,囫囵着往肚子里咽。
至于那个他叫不出名的东西,陈一抬起头,另夹起一筷子:“江娘子,这是什么?”
江知味入乡随俗,也抱着碗,蹲在地上吃得起劲:“这是腐竹,用豆子做的。”
豆子啊。陈一诧异地看向碗里剩余的豆腐和腐竹。同样是豆子做的,吃起来怎么完全不一样呢。
一个连孔带汁,烫得他好几回险些吱哇乱叫。另一个就特别嫩滑,叠着吃,像肉一般筋道,把那褶子拆开,又觉得薄薄的,像一块顺滑、美味的丝料。
吃着吃着,就想起还在家里等他回去吃晡食的娘了。娘那双眼睛,早年成天连夜点着油灯织补,年纪轻轻,就成了半瞎。
这要是给娘吃去,会不会以为,吃的就是块猪肉,还是猪前腿上好的嫩肉。
陈一心念微动,一点一点腾挪到了江知味身边:“江娘子,这腐竹何处有卖,我想卖一些,给我娘也尝尝。”
那目光真诚极了,一点没有方才偷奸耍滑的样。
江知味道:“江记豆腐铺子你知道吗?”
陈一摇头。
“要么明日,我帮你带一些。这腐竹就我家有卖,别处还买不着嘞。”
“那真是多谢江娘子了。”陈一又慢腾腾的,挪回了远处,举着炊饼,蘸大锅菜的汤吃。炊饼也是好东西啊,无论啃着还是撕着吃,都是一层一层,像盖了一床床暄软的被子。
吃了这一顿,午后,大家伙儿干得热火朝天。原本还想躲懒的几个学徒,想起来江知味说的那番话,都惦记起了明日的吃食。
再加上今早上后来的那几位,一个个闷头不语,干得比老黄牛都勤快,他们这先来的,要不能干出点名堂来,总有种要被取而代之的诡异感觉。
而原本带头躲懒的陈一,那五脏庙里就跟点了把火似的,勤快到茶水都顾不上喝一口。
一群人干到太阳快下山,才各归各处。
接连大半个月,都是如此。
要不怎么说,人心齐泰山移呢,江知味每日监工,好似亲眼看着万丈高楼平地起,那滋味,别提有多骄傲了。
到第十五天的午后,一干人等都不做别的了,就清理垃圾。鸡毛掸子一挥,笤帚一横,一间亮堂堂、崭新的知味食肆,就那么打扫出来了。
临别时,许木匠和胡六等人依依不舍:“江娘子,下回有活儿,还叫我们呐。”
江知味哪里不知道他们打的是什么主意,还不是这一日日的,吃了大锅菜、炝面、烩饭,还有用肉汤煎的花卷、地锅鸡,瞧瞧,做了半月活儿,不仅没瘦,一个个精壮的汉子,竟都被养得面上有肉了。
在老大一群人的言笑晏晏中,她笑着应下来:“好说,那下回这做工的价钱,可得再来点儿实惠。”
装这么一趟修,花了她二十多贯钱呐。加上前头租铺子给的押金、赁钱,当真是耗得她兜里空空,恨不得食肆立刻、马上就能开张。
要不然,就凭横桥子夜市上那一家小小的江记小食摊,还真是难顶咯。
第54章 除夕年菜
然而食肆立马开门的事儿未能如愿。拾掇完这一切,已经腊月廿四了。
是日年交节,这天夜里,有许多讲究些的人家,会请道士或和尚到家里念经。是以江知味顶着呼啸的寒风出门时,那诵经敲木鱼的笃笃声就好像就落在她跟前。
抬头望去,没有月色。隐隐几颗星子,似乎都被诵经的声音净化,扑闪扑闪的,说它们在天上过得好极了。
江知味也过得好极了。
找杨三算过,开业的日子定在正月初五。那天是黄道吉日,百无禁忌。好巧不巧的,也是开门迎财神的日子。
汴京城里的大多铺子,在除夕到正月期间会闭门歇业。大多在腊月廿八那日,就早早关张,筹备家人团聚、烹吃年夜饭、守岁等事宜。
宋时的年味还很足。年交节刚过,到处就张灯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