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汴京食滋味》 60-63(第2/5页)
访的是谁,开了门,就见江暖和江晓在外头猫腰躬身地站着,好似在怀里揣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无比金贵,需得双手捧牢,小心呵护。
凌花低头瞥了眼,又仰头左看右看:“你俩自个儿回来的?知姐儿呢?”
“二姐姐把我们送到桥头,就回食肆忙了。”江暖甜声道,“她让我们先回来,把这些东西送给娘。”
江暖蹦蹦跳跳进了院中。她怀中果然不对,凌花听见了叮铃哐啷的金器脆响,之后眸中金光一晃,就见着落在了地上的一枚金钗。
还不止,除了金钗,还有各种金坠子、金链子、穿成一小串的金叶子和一小把金灿灿的葫芦籽儿,从两小只的衣裳间翻出来,在黄昏的日头下明亮晃眼。
捡起来用袖口擦了擦,在牙边一啃,凌花吓了一大跳:“哪来的这么多金子啊。”
她连忙把院门关上,门栓扣得结实。
江暖道:“二姐姐今日谈成了一笔大生意,很大很大的生意。本来是想去当铺,把娘先前当掉的那些外婆给的钗子、坠子赎回来的。但是那些东西,好像都被人买走了。”
她不用继续说,凌花就已经开始冒泪花了。
她这个娘当得,实在是太幸运了。这么好的孩子,怎么就给她碰上了呢。
凌花抬手,擦了擦眼泪,把那些金器小心翼翼地收好,低声道:“嘘,二姐姐给咱家添金子的事儿,可不能随随便便往外说。”
江暖和江晓都点头。
懂的,要低调。
*
但还在知味食肆的江知味,却一点儿都低调不了。
她去金铺子买首饰时,不小心被沈老太太撞上了。那时候她老人家躲在暗处,没吱声,只笑嘻嘻地看着把首饰往身上紧实处揣的江知味。
“这孩子,出息了啊,我就说嘛,像年轻时候的我,做什么都利落。”
绿腰在旁护着,生怕她乱跑乱跳,把将养了这么些时日刚刚好些的腿脚又折腾坏了。
沈老太太斜睨她一眼:“不用这般小心,我老婆子命长着,一时半会儿折不去。”
绿腰低眉,颔首笑了笑:“老夫人您说笑,我哪是这个意思,这不是怕郎君又得忙官场上的事,又得顾着您,都没闲暇管自个儿的终身大事了么。”
“难得说了句我爱听的。”沈老太太一笑,“这样,晚些时候,你帮我去跟觅之说说。我听说江娘子新开的食肆上了什么快食,那个葱烧大排好似很是不错。就说我老婆子想吃快食了,让觅之帮我去江娘子那儿买一份来。不,一份不够,多买些,给府上的人都尝尝,多多益善。”
*
沈寻到知味食肆时,时辰已经有些晚了。快食区只余下零星几个菜,还葱烧大排呢,盘子里的葱都没留下。
江知味亲自招待,听了他的诉求,震惊:“一百二十份,都要往沈宅送?”
“是祖母的意思。”
又是祖母,江知味兀自斜睨他一眼,心说沈老太太背负得可够多的。
“倒不是不行,只是这一百二十份的菜都得现炒,没那么快。觅之郎君要是等不住就先回去,晚些我把快食送到府上,不收你的外送钱。”
“车子已经在外头候着了,江娘子只管忙自己的,我正好没吃晡食,到外头翻翻食单。”
江知味应下。
大约是不想她另外麻烦,沈寻得知她要做什么菜后,点了一份菜里就有的鱼香肉丝索饼,就是拌面,另加一份鱼香肉丝做浇头。
一开始,沈寻以为,鱼香肉丝就是鱼丝和肉丝的混炒,直到上菜后才发现,碗中好似并没有鱼肉,有的只有嫩滑的猪里脊肉条,并胡萝卜丝、木耳丝,被粘稠的酱汁牢牢地包裹。
鱼香肉丝的红油都渗透进了碗底的索饼中。沈寻用筷子挑起,搅合着一拌,扑鼻而来的鲜香与鱼肉果然没甚大差。
真是奇了,肉丝而已,竟还能做出鱼肉的味道。
肉丝带着索饼一道入了口。那肉丝滑溜溜略过唇舌,一寸一缕都吸饱了汤汁的味道,咸中有鲜,鲜里有甜,带着索饼中那股不由分说的酸辣劲儿,在口腔内肆无忌惮地穿梭。
而里头的胡萝卜丝和木耳丝,又以清甜爽脆的口感,恰到好处地中和了红油带来的油腻。
沈寻都难以置信,他能以那么快的速度吃完整碗索饼,甚至还在桌边喝了三杯浆水,还等了一会儿,才等到江知味拎着盛菜的木桶出来。
“店里的餐盘不够了,再说都放在盘中,没有盖子也容易洒。只能麻烦郎君,把这几个菜桶带回去,到沈宅再找人分而食之了。”
沈寻点头,付了钱。等薛虎他们把快食扛到车上,临走前还到屋檐下逗了逗鸟。
翠嘴显然认出了他,蹦蹦跳跳叫着“呆瓜”“呆瓜”。沈寻比了个噤声的手势:“进了别人的家门,就得有点进家门的样。这些从前连池教你的浑话,快快忘了吧。”
好似真能听懂一般,翠嘴停嘴,叽喳了两声,旋即大声叫嚷:“江娘子吉祥,江娘子吉祥。”
江知味本就在门边目送,被翠嘴聒噪的喊声逗笑,冲沈寻挥挥手:“郎君也吉祥,新年都快过了,还没同郎君说新年安康呢。新的一年,觅之郎君要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呀,不管忙与不忙,都要记得好好吃饭,照顾好自己。”
沈寻在原地站着没动,亦没回头。不知怎的,经翠嘴一提点,他莫名有些脸热。好在是背对着,没有叫江知味发现。
第62章 红烧蹄髈
到了百花齐放、柳树抽出嫩绿小丫的暮春时节,江知味的外卖团队,彻彻底底地组建成了。
最初时候,那些个老员工都在,后来不断地有新鲜血液汇入,叫这支食肆的送餐队伍,变得越来越庞大。
以至于周边不少食肆、酒店,其中不乏中山正店、潘楼酒店的掌柜,都想出了模仿的招数。
薛莹在店里绕着弯,还挺替江知味发愁的:“掌柜的,你说要家家都和咱们一样,做快食、搞外送,那咱们的生意不就被他们抢光了么。”
“那有什么。”江知味说得满不在意,“外送这行当又不是咱们一家独创,这我就要说说你了,咱们的经营秘诀是什么,几日没提醒,就忘了个精光了?”
那十二字秘诀,摆摊的时候好用,开食店了也好用。
薛莹想了想,忽地释然笑出
声:“我知道了,咱们这回走的是‘人有我优’的路子,对不对?”
江知味默默给她竖了个大拇指。
薛莹巴巴凑近些:“那掌柜的可还有什么妙招?”
声音压得很低,除了王婶以外的其他员工都在,都专注地,听得仔细。
没过几日,店里就新做了一批衣裳来。这衣裳从沈记衣料那头定制,有沈寻把关,都在布匹的夹层间,打了江记专属的防伪标识。
清一水鲜艳的蓝颜色,身前是知味食肆的徽记,一个“味”的变体字,身后是仿水墨刺绣的图案,硕大的“知味食肆”四个字,被浓墨重彩的一笔圈成个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