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尊在七零养家: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魔尊在七零养家》 110-120(第16/19页)

算去舅家拜年的。”

    ***

    “九如,过来把鱼豁一下~”

    一下子多了这么些人,原本准备的菜就不够了。

    田小莲自己忙不过来,毫不客气的使唤闺女,闺女也不含糊地使唤女婿。

    燕九如应声过来,顺便问道:“没看见壮壮呢。”

    陈茵把围刀递给他,道:“一到这儿就缠着他小舅去玩儿了,放心,吃饭都知道回来。”

    燕九如还没等动手,二姑夫出来了。

    “这些我在行,给我吧。”

    伸手把刀抢了过去。

    第119章 夜探 燕九如谨慎地拉开尿布的一角,一……

    第一百十九章 夜探

    同样是女婿, 燕九如这小一辈的没轮到拿刀,就自觉地跟着打下手。

    郭二姑夫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一条鱼。

    连里面的黑膜、膛血、鱼鳃啥啥都清理得干干净净,甚至还拔了鱼背上的腥线!

    “二姑夫, 你这手法够专业的啊!”燕九如不吝赞美道。

    郭二姑父嘿然道:“那必须滴, 咱鄂族人从祖上就是靠渔猎过活的。”

    鄂族人啊?

    燕九如来了兴致, 这可是稀少的少数民族呢。

    他以前还真没怎么注意过, 或者说是没机会多接触。

    他结婚的时候作为新郎那是忙得飞起, 除了媳妇,根本顾不上许多, 而且, 那时候他记忆还没觉醒,自然也没多琢磨。

    如今看二姑夫这手法, 打鱼射猎肯定是家常便饭啊。

    “你们那现在也是种地过活儿吗?”

    “咱哪会种地啊,”

    二姑夫把最后一条鱼收拾好, 递给燕九如,自己用清水冲洗围刀,“刚解放那会儿倒是给了地,咱学不来啊, 后面儿又让咱渔猎了。”

    二姑夫把围刀洗干净,反复看了看,赞道:“你丈人这刀挺好, 比我得那把还强些。”

    燕九如挑眉:他老丈人这把刀是干掉一个鬼子佐官缴获的战利品, 用的是倭国的好钢, 这上面有鬼子文字呢。

    二姑夫指着那字, 道:“我那把上面也有字,我瞅着差不多。就是钢口差一点,刀刃没这么长。”

    “哦, 能问下二姑夫从哪得的吗?”

    这可是倭国的工艺,绝对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就是鬼子也得是一定级别的。

    “我那把是早些年从山上捡的。”

    燕九如:他也想捡一把好不……

    燕九如把鱼洗干净丢盆里,赶紧追二姑夫去,给他讲一讲捡刀的故事。

    ***

    吃饭的当口,陈茵和燕九如终于知道两个不常见的姑姑为啥回娘家了。

    人家不知道打哪儿听说他两口子出息大发了,寻思给家里小辈们联络联络,来找点门路啥的。

    开口的是大姑。

    她耷拉着眼角瞥着陈茵和燕九如:“大侄女出息了,上了燕城的大学都没跟我们这当姑姑的吱个声,这是怕我们借光还是咋滴?”

    陈茵抿着嘴儿没知声。

    辈分小就这点儿不好,有理也没法力争,只能听着不搭茬,不然一个不好,指不定说她啥呢。

    陈书记和田小莲也都落下脸来。

    大过年的,老娘还坐在上头,他们也暂时忍着。

    燕九如扫了一眼众人,笑道:“看大姑说的,我们现在就是穷学生,吃饭还得靠国家补贴呢,手里又没权利,有啥光可借的?”

    “我们也没把这当多大的事儿,只告诉了几个实在亲戚。”言外之意,你们不是我家实在亲戚,别个自己贴金。

    他假装叹一声,“也是我们想多了,光一个人来回的路费好几十,再说去了还得随礼份子,不收好像我们瞧不起谁似的。

    燕城那地方礼大,街坊邻居随礼还得一两块钱才拿的出手呢,实在亲戚更别说了。

    我爷这不寻思亲戚们也不容易,能省点儿省点儿么。”

    燕大姑:谁说随礼了,不是说借光么?

    不过没等她张嘴,脚底下被大姑父踢了一下。

    大姑抹沓几眼两人,没说啥。

    二姑瞅瞅大姑,再瞅瞅燕九如和陈茵,也没吱声了。

    饭桌上一时有点尴尬。

    ***

    到底是陈茵的亲戚,燕九如在怎么也给陈茵做面子。

    他提起酒杯笑道:“我俩这才上大学,毕业还得好几年呢,这以后的事都说不准。

    现在别看种地不如读书的,谁知道哪天日子又转过来了?

    我爷都特地从燕城回来种地了呢。”

    燕九如说完,端起酒杯朝两个姑姑道:“这事儿是我们燕家考虑不周了,这杯酒算我给姑姑们道个歉。”

    说完,他一口干了。

    这么好的酒,不多喝几杯白瞎了。

    燕九如又给自己满上一杯,“也是我们年轻不当家,等今儿个回去我就跟爷爷说,以后家里有事儿得通知大姑二姑说一声。

    亲戚么,不在乎礼多礼少,关键是来往是吧。”

    燕家跟陈茵娘家是亲家,互相来往亲密很正常,可陈茵姑姑家就远了些。

    走不走动,只看陈茵跟她们亲不亲。

    陈奶奶重重地一撂筷子吱声了。

    “这些年,也没见你们回来几趟看看我这亲娘,倒是惦记起几丈远的亲戚了。”

    “你跟自己娘家都不走动,还指望侄女的婆家跟你走动?一天天净寻思那天上掉馅饼的事儿!

    你咋不仰脖儿张嘴遥哪儿走着接,看老天爷能不能给你掉几块饼下来?”

    陈茵噗嗤一乐,忙捂着嘴低下头。

    陈大姑撇嘴叨咕道:“侄女的婆家咋就不是亲戚了……”

    话音未落,脚上又挨了一下。

    “别老踢我,踢我干啥?我新穿的鞋!”陈大姑爆发了,一拍筷子,怒道:“咋滴,不让说话啊?!”

    老太太指着门外:“饭都堵不住嘴,赶明个上灶屋吃去!”

    上不得饭桌的东西!

    这顿回娘饭可以说是不欢而散。

    然而,两个姑姑却没走,而是继续留下待一两天。

    ***

    从陈家回来,天色已经不早了。

    孩子们玩儿了一天都累得早早睡了。

    陈茵倒是想得开,心情没受多少影响。

    她坐小板凳上,一边洗孩子们的脏衣服,一边跟燕九如说话。

    “今儿个白天,你跟二姑夫说啥那么来劲儿?”

    她可是知道自己这枕边人,别看平时跟谁都能说几句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