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北宋小饭馆》 2、圆脸宁姐儿(第2/3页)
“每样都捡一个。”小手递过来十五个铜板。
黄樱瞥见她袖口腕上的鞭痕,“好咧!”
“以前怎没见你卖?”
黄樱手脚麻利地包了三个递给她,“今儿才试着卖呢!以后每日都来,小娘子喜欢吃,只管找我便是。”
她笑着挑起担子走了。
汴京城里妓馆很多,门前盖着箬笠的红栀子灯便是标志。
太学、国子监附近赶考的学子多,妓馆也很多。
汴京城里商业繁荣,米有米铺,面有面行,连牙粉、牙刷都有专门的刷牙铺。
她兴致勃勃地边逛边卖,心里打算好了,等有钱了就去租个固定摊位。
汴京城里摆摊可不是随便摆的,各个地段都要收租呢,也就走街串巷管得松些。
“黄家香甜馒头咧——”
越近国子监和太学,车马行人也越密集,大多是赶着晨课呢!
看来不管哪个时代,学生赶早课都是一样的急。
骑马的,坐轿的,还有辆好大的牛车!顶得上她两个人高,车顶上盖了崭新的棕榈毛,车前两个仆从牵牛,车后还有侍从骑马,比得上后世豪车了。
这是专供“宅眷用车子”。
黄樱趁机改了广告:“又香又甜的馒头,刚出锅的还热乎!一个五文钱,不好吃不要钱咧!”
三个十来岁的国子监学生听见了,一个说:“挑担儿的小贩,能做什么好吃的?”
一个觉得有趣,“她说不好吃不要钱,必然胸有成竹。”
“骗的就是你。屡屡上当,屡屡不长记性。”
吴钰经过黄樱的担儿,闻到一股甜甜的味儿,不由慢下脚步,“不好吃不要钱,当真?”
周琦和韩修熟练地叹了口气。
黄樱笑眯眯道,“当真,小郎君一试便知。有红糖馅儿,蜜枣馅儿,蜜豆馅儿,任君挑选。”
“来个蜜枣的试试。”
黄樱利索地拿油纸包了递过去。这小郎君圆滚滚的,一看便爱吃。
她的馒头光滑饱满,沉甸甸的,掰开能闻见浓浓的香味儿,渗进面皮里边。
吴钰闻到好浓的奶香,他诧异地看了眼这小娘子。
光禄寺乳酪院的牛乳,平头百姓可买不到。
这馒头竟一股乳香味儿?奇了!
他咬了一口,不由呆住了。
周琦急道:“不好吃?”
说着拉了他就要走。
吴钰忙咽下去,抽回袖子,“给我包上五个,不,十个!”
“十个都要什么馅儿的?”黄樱用手搓开油纸,准备包。
“各类都捡些,你这蜜枣怎地恁香甜?馒头里怎有股乳香味儿?”
黄樱手脚麻利地捡了各色馅儿的,笑道,“蜜枣蒸晒过才能这样,看着简单,做起来可不简单呢。乳香味儿便是秘方了,牛乳我们可买不到。小郎君一看便吃过好东西,一尝便知道了。”
吴钰不由有些得意地看了眼周琦和韩修。
黄樱将十个馒头放进书童的书笼里,周琦抱着挑剔态度,瞥了眼黄樱,咬了一小口,这么一小口竟也吃到了蜜豆馅儿,红豆软糯香甜,包子软得入口即化,好浓的乳香味儿!
他也有些诧异。
“这馒头才卖五文钱一个?”他不可置信,光糖都不止了吧。
黄樱笑:“是呢!今儿刚开张,试着卖的,小郎君若是喜欢,日后我天天在这几条街叫卖呢。我家的馒头,旁的不敢说,只说这松软,放到第二日、第三日吃,也是软的,郎君试试便知了,家中若有老者,最适宜不过呢。”
这番话真让好些家中有老人的心动了。
这炊饼、馒头,硬了老人当真咬不动。
吴钰又吃完一个红糖馅儿的,糖还是化的,掰开还热乎着,香甜味儿渗进了面皮里,说不出的好吃!冷呼呼的天吃上这么一口,真让人舒心。
他赶紧又拿起一个蜜豆馅儿的咬下去。
真绝了!他竟不知豆子能这样绵软!
韩修看他们两个都这样,不由也拿起一个蜜枣馅儿的咬下去。
“嗯?”他看了眼黄樱,细细品尝,“当真没有牛乳和乳酪?”
“牛乳比我这一担馒头还值钱呐。”
“也是。”韩修三两口吃完了,“给我也捡十个。”
周琦一看,“我也要我也要,来十个!”
“好咧。”
她可是下了狠料的。也就是商行里的原料不要钱,她才敢这么放料,不然铁定亏本。
黄樱快速包好给他们装了,笑着收钱。
看热闹的人也勾起了好奇心,当真这么好吃?
“我来个蜜枣的试试。”
“我来个红糖的。”
……
黄樱笑着挨个递过去,不停收钱。
“给我再包上十个!”
“我再来八个!”
……
很快,篮子里的馒头见底了。
有人没买到,本来只有一分想吃,这下便有七八分了。
一个菜馒头能卖三文钱,现如今涨价,也能卖到五文了,黄家这馒头光论馅儿,也值,他们都瞧见了,满满的馅儿。
“我明儿还来,若是好吃,明儿再找我买!”
黄樱抹了把额头的汗,脚步欢快地走到一家面铺里。
将店里打量了一圈儿,她笑道,“装麦面的布袋怎么卖?”
掌柜笑道,“两文钱一个。”
“我要十个!再称一斤面!”
为掩人耳目,黄樱一路买了些便宜的枣、红豆。
糖是不舍得买的。
北宋的沙糖也就是红糖,直接用甘蔗水熬成的,一斤70文,比饴糖,——麦芽糖贵,最便宜的饴糖一文钱就能买一块儿,多是小孩子的零嘴。
至于糖霜——冰糖,可是个奢侈物儿,普通百姓用不起,上等的一斤就要一贯钱呐。
白砂糖是没有的,以这时候的工艺,做不到这种结晶技术。
她将空间的枣、红豆各添了三斤到袋子里。
北宋的红糖是坚硬的块状,跟现代红糖完全不一样,幸好她家货行有传统红糖砖,她往篮子里放了一斤。
不敢太多,多了娘要起疑心。
她进一家铺子,篮子里东西就偷偷多了好些。
路过鸡鸭鹅兔店,瞧见整框的鸡子,也就是鸡蛋,以前一文钱三颗,如今一文钱一颗。
她买了二十颗放进框里。
路过肉行,肉案前挂着成边的猪,三五个人操刀,围着几个包头巾的娘子,有要切成丝的,有剁成块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