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拿下宿傩,她做对了这几点》 120-130(第8/21页)
了?胁迫她了?——
好像,刚才是有些这种举动。
可是浮舟她,她根本就……
宿傩又想到下午在咖啡店里浮舟狡猾的笑意,那时的得意张扬呢?现在怎么却又瑟缩了?
此番行径,简直就像个勾勾手指叫人跟上,等他真跟上了,她却又慌慌张张说「可我没想到你真要这么做呀!」的不负责任的女郎。
最后还能坦然地摆出无辜模样。轻浮、短视、不可理喻!
宿傩感到恼火,觉得浮舟行事轻佻。
她以后会不会对别人也这样?以前当然是没有的,宿傩翻看过她的记忆,但未来的事情他还是疑心。
不过沉默了那么久,宿傩最终没指责她,也没说出自己的不快。
宿傩只草草说:“不是这些。”他希望之前发生的都告一段落,承接新的开始——
“我想告诉你,我不会占据你的身体。”
“你既知道天使,就知道她和来栖华的共生。”
“……知道。”浮舟轻柔,低声,还带点疑惑。“你说这个做什么呀?”
“天使有能力,但她不侵占来栖的身体。”
“浮舟,我亦如是。”
“不会伤你。”——
作者有话说:爱她的人不会希望她受伤。
真好呀。
下面为您播报一则愚人船——
其实,这个应该是122章的作话,但我这段时间有点忙忙的,疏忽之间就忘记了最适合写这个的时候。
之前有说如果有时间就来谈一谈【愚人船】的意象,所以说到122章的“你来替我掌舵吧”的时候就最适合引出这个第一卷的名字(但很可惜错过了,现在亡羊补牢一下)。
不感兴趣可以直接关闭完全不影响。
愚人船这个名词起源于文艺复兴时代一首叙事诗,但是被归纳为哲学上的虚无和存在之间的概念则要谈起福柯,《疯癫与文明》
书里是这么说的——首先,船载着人远行在多个文艺作品里都有出现,英雄出征,获得财富的伟大航行等等,但在实际历史的长河中,愚人船存在的意义就是:把不受欢迎的病人从城里驱逐出去,丢到外头。
西方是很相信基督教的,所以一个人在还没到科学的时代得了病,或者疯了,那不是因为医学原因和细菌传染,而是因为他见罪于上帝。那么相应的,把他送走,也不是单纯的社会意义上的驱逐和清洁,同时也是帮助此人找到属于他的圣地(让他洗清罪孽之类的)。
疯人在海上的航行就是朝圣的旅途,而开阔、隔离、纯净的水面,则是一种净化仪式。
智商正常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纯粹是乱讲,但下面才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最精到的话我就不再自作聪明加工了,原文【航行使人面对不确定的命运。在水上,任何人都只能听天由命。】
【他被送到干支百叉的江河上或茫茫无际的大海上,也就被送交给脱离尘世的、不可捉摸的命运;他成了最自由、最开放的地方的囚徒:被牢牢束缚在有无数去向的路口。他是最典型的人生旅客,是旅行的囚徒。他将去的地方是未知的,正如他一旦下了船,人们不知他来自何方。】
【只有在两个都不属于他的世界当中的不毛之地里,才有他的真理和他的故乡。】
我认为愚人船这个概念,不管福柯是怎么提炼出来的,它都足够了不起,足够囊括无所事事人的一生,还有命运无常。所以选了它,而且存在主义就是在虚无里航行,跨越灰域嘛。
浮舟的人生起点是死亡,然后超越死亡,也就是第一卷的那部分内容。就算她最终成功做到了这个辛苦的目标,她也还是比较懵懂的,至少对于生命的意义理解不算深刻。
但浮舟也会和愚人船上所有的愚人一样憧憬那个问题,那个问题就是:何方?
她将被什么力量支配,去往哪里呢?
这个设定其实有点讨巧,因为当今每个人也都会有这类疑惑,也就是说这可能是人类内心存在的问题。只不过,人在高兴的时候就会乐不思蜀,忘记忧愁,只有在苦哈哈的时候才会忧愤交加,问天问地问自己,先问爸妈干嘛要生我,再问以后我要去什么地方。
*
福柯还有提到在西方,水域和疯癫自古以来就是欧洲人的梦幻。
我不是欧洲人我不知道啊,但就说在中国,不也有武陵人捕鱼为业的幻梦吗,还有李清照的沉醉不知归路的如梦令,我觉得这些意象是能联系起来的,至少对于我来说这行得通。
只要脑子里能想到的,组织一下语言,多半也能写,这就是愚人船和浮舟的联系。
*
再说,这和宿傩又有什么么关系呢,这个就比较直觉性了。
其一,愚人船刚开篇就举了麻风病人的例子,这个病会传染,所以麻风病人都是被聚集着关起来的,是很恐怖的病症。
其二,电影天国王朝里有一个非常有魅力的麻风国王形象,他全篇出场可能十几分钟吧,他脸上带着面具,死的很早。我在写上一本铃木星夏那部分的时候,写到司辰之书——不灭灯芯——英格兰新王的时候就控制不住的想起这个电影里惊鸿一瞥的面具国王。(这个时候其实已经在构思老头这本了)
其三,这本是锈湖同人文,锈湖里有个家喻户晓的男人叫做阿尔伯特,他也戴面具。此男的大众热度主要体现在歌剧魅影like的扭曲上。我曾经以为阿尔伯特一定程度上参考了魅影对克里斯汀的绝望仇恨与爱情(其实我看歌剧魅影也很晚但是网上是这么说的,所以一开始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后来看到阿尔伯特和他女儿的温情,(而且我今年看了歌剧魅影的电影和小说,发现不算很像。)觉得人果然还是非常复杂的生物呀,阿尔伯特的情感主线在锈湖这个短小的解谜游戏里居然有了三个大转变:一是仇恨,二是爱情,三是爱恨交加,但到头来,它以温厚的亲情关爱落幕。
阿尔伯特最著名的地方在于“idontloveida”,但以这处作为他的底层逻辑则稍显草率,因为他最终的目标是想和女儿一起冲破命运的封锁,他有炼金术的天赋,有了理想,也有了甘愿奉献的爱。
愚人船——麻风——面具国王——锈湖——阿尔伯特——至少在我脑子里这些东西连起来了!然后我发现老头你居然也或多或少对得上——
最后再说回前面的【何方】
原作里,起始,我们不知道宿傩从何处来,不知道经历和过往;最后,他死去的那个领域里,我们和真人一起看他牵着里梅的手轻飘飘离开,但我们不知道他去往何方。
好,写。
以上
第125章
浮舟听见宿傩这么说,直如梦中,恍然不敢听信。
他居然说:“我也和你共生,你做你想做的事。”
浮舟的心又快跳,跳得要出逃肋骨和胸腔,要从嘴巴里窜出来尖叫。
她理智上觉得:宿傩这样的人,无论说什么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