姝色可堪折: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姝色可堪折》 50-60(第6/15页)

了?”

    他一出口,旁边几个作匠也按捺不住,纷纷出声。

    有的说员外郎大人整天就晓得在值房喝茶,有的说他压根不懂建造,就知道瞎指挥。

    说话的这几个作匠是从通州船坞征调过来的,不受工部辖制。在行宫当差的这些日子,早就受够了此人的愚蠢无知。

    只见今日来了个年轻好看的御史大人,平日不拿正眼看他们的员外郎就像苍蝇闻到了肉味,围着御史大人阿谀逢迎,还自吹自擂,把秦大人的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

    他们忍不住为秦韬打抱不平。

    “胡言!尔等一派胡言!”员外郎气得吹胡子瞪眼,脸色通红。

    “大人何必跟匠人一般见识,我还正想跟大人请教,这几根既无铆又无钉的木头柱子是如何支撑住屋顶的?”杨敏之问。

    员外郎结结巴巴答不上来。

    作匠们发出一阵快活的哄堂大笑。

    杨敏之冲员外郎点点头说失陪,就自行去了他处。

    再回高台时,员外郎早已讪讪的离开。没有人在耳边聒噪,终于得了清净。

    高台前方视野开阔,正对着西山的堰塞湖。

    几支龙舟停靠在水面上,上午还有参加龙舟竞技的军士和侍卫们在训练,现在大多停了下来,在水面上嬉水顽闹。

    有几人正站在一条龙舟上,对着岸边射柳。

    “御史大人小心哪!下官这弓箭可不长眼!”吊儿郎当朝岸边喊话的是秦韬。

    他旁边站着同样一身短打的吴宣林,两人正执弓边说边笑。

    秦韬喊话的功夫,吴宣林朝岸边看过来,脸上的笑容顿时凝固。

    杨敏之也看到了吴宣林。怪不得早间阿清依他的吩咐去公府别院找吴二郎没找到人,原来在行宫这边。

    两只箭直直的飞过来。

    在杨敏之身旁十步左右的柳树上,长长短短挂了七八个拿废木料做的鲁班锁。

    扑通一声,从柳枝上掉下一个鲁班锁。

    龙舟上围着秦韬和吴宣林的侍卫们顿时嗷嗷欢呼叫好。年轻的小子挨到秦韬身边,殷勤的直唤“秦哥”,想试试他改装过的弓。

    秦韬扬手避开,不允,笑道:“你哥哥我可是被罚了半年俸禄,就靠这一手挣银子呢!”

    小郎君还要坚持,说愿意掏钱请他帮忙改造一下自己的弓。

    “都给你们改成百发百中了,我挣谁的钱去!”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杨敏之被冷落在岸边,神态淡然,气定神闲。

    走到柳树下将掉在地上的鲁班锁拾起来。扫了一眼龙舟上的秦韬。

    他顺着员外郎迎他的人到行宫来,可不是为了游山玩水。

    正值多事之秋,他下山的路上越想越放不下。就算工部不着人去请,他也势必要亲自过来看一眼。

    宫宴在即,行宫周围的山林都设了禁区,守卫森严,闲杂人等不得靠近。他围着行宫走了一圈,尚未发现纰漏。

    心中稍安定,依然在盘算如何用最小的代价将武安侯与虞氏擒拿。

    他们有沈誉留下的暗卫,对方也可以通过陆如柏操控锦衣卫。他们在明面上有都察院,对方在暗中与朝廷六部中人勾结,防不胜防。没有卢梦麟那份名单,都察院要在短短的几日之内、在宫宴之前将那些钉子一一拔除,根本来不及!

    目前对他和沈虞而言,最简单粗暴的做法,是借力兵部。兵部可调动五城兵马司。因边地异动而无法脱身的沈誉,也应将宣府和大同的辖制权归还兵部。

    可他们都不约而同选择瞒过兵部。

    敬妃和武安侯是武将的后代,那个假虞氏,名义上也是武将之后。

    兵部只怕早已不清白。

    龙舟上,一派天真的众人还在顽笑打闹,浑然不知山雨欲来。

    秦韬还在催吴宣林赶快给钱。

    吴宣林神色僵硬的从怀中掏出碎银子扔给他,又望了一眼岸边,说:“御史大人在那边,别闹得太过火了。”

    身为朝廷官员聚众赌钱,还当着都察院的面——真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了!

    秦韬的笑容稍微一滞,就恢复那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又搭上一支箭,眯着一只眼,瞄准挂在柳枝上的鲁班锁,道:“二郎你总是这般婆婆妈妈的,不爽利!”

    这句话不知刺激到吴宣林脑子里哪根弦,他沉下脸弯弓搭箭。

    两只箭正待齐齐发出,一声娇呼从行宫门口的方向传来:“当心!”

    杨敏之神色震动,侧目望去,紧接着大踏步走向宫门。

    吴宣林的手一抖,离弦的箭再次与鲁班锁错过。

    第55章 鲁班锁

    在侍卫的引领下,从行宫门口走来两个女娘,头戴帷帽身穿一身农妇的粗布衣裳、有些不伦不类的是张姝,一身道袍笠帽身上还有水渍未干的是程毓秀。

    秦韬垂下拿弓箭的手,催划船的侍卫赶紧把船靠到岸边。

    杨敏之走到她们跟前。

    张姝摘下帷帽,来不及福身行礼,朝杨敏之低声道:“程家三郎和七娘遇到行窃的贼人,程三郎被刺伤中毒!一娘上红螺寺找你,半路上碰到我。”

    程毓秀是民女,没有张姝带着她是进不了行宫的。就连张姝,也是在门口说要找杨敏之,守卫见她虽衣着简陋却气质娇矜,才放行。

    程毓秀接过张姝的话,语带急促:“伤三郎的人被他逃了!绝不是一般的市井痞赖!请大人借一步说话。”

    秦韬的眼睛早已放到程毓秀身上,关切看她。她脸色惨白,头发丝和衣袍上还挂着山间的雨水,一双清亮有神的眼中难得露出急虑之色。

    杨敏之朝张姝点点头,叫住迎上来的秦韬和吴宣林,上下打量了秦韬一眼,淡淡的道了一句,“恢复的不错,都能百步穿杨了。”

    当着程毓秀的面,被杨敏之点出廷杖之事,秦韬难得的老脸一红,却只得规规矩矩的唱了个喏跟他行礼。

    再抬头时仍然有些心意不平,半笑半讥:“还不是拜大人所赐。”

    一旁的吴宣林再不情愿,也只得跟上前来跟杨敏之拱手见礼。

    他和秦韬刚才看到杨敏之时,就应该靠岸,过来拜谒。是他们失了礼节在先。

    杨敏之根本不在意,略微抬手让吴宣林免礼。

    “老秦,只怕一会儿还有你的事。”他叫上秦韬,和程毓秀一起步入高台。

    张姝叫住吴宣林,款款走到他身边,对他恭敬的行了个万福礼,歉然道:“二公子,昨日我思虑不周,言语中多有冒犯,请二公子见谅,莫要放在心上。”

    吴宣林只觉自己齐头盖脸被泼了一盆凉水。张姝叫住他的时候,他面上若无其事,心却在狂跳不已。

    面前娇妍如花的她,惭愧且真挚的在跟他道歉。

    他勉强笑了笑:“张娘子,你言重了。当时是我想得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