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飘零久: 第2章 一月,你还没有出现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亦飘零久》 第2章 一月,你还没有出现(第1/3页)

    鼓浪屿

    {我沉默,想起了深深海洋}

    那年初秋的某天早上,天刚刚亮,马路上只有环卫工人在打扫卫生,睡眼惺忪的我,拖着那个伴随着我去了不少地方的红色复古行李箱坐上了民航大巴。

    在去往机场的路上,我感觉到心中郁积的哀愁伴随着窗外的雾气在轻轻地蒸发。

    就像陈奕迅的歌词中唱的那样:乘早机,忍着哈欠。

    此次航行的目的地是厦门,鼓浪屿。

    “每一次难过的时候,就独自看一看大海”。

    这是我年少时喜欢过的歌词,在还没有从网络下载歌曲这件事的时候,我们都习惯了攒零用钱去买磁带,睡不着的晚上躲在被子里听随身听,再大一点儿之后便是用CD机,书架上整整齐齐摆着的一排CD在呼啸而过的时光里一点点蒙尘。

    再后来,MP3的体积越来越小,选择越来越多,大家都习惯了从网上下载音乐,走在路上看到每个人的耳朵里都塞着耳机,流行歌手们一年发好几张唱片,可是音乐所带来的感动,却越来越少,越来越淡。

    可我还记得,年少时的自己凝望着下雨的窗外,暗自发誓一定要亲眼去看看大海。

    我想要的海洋,是幽深的蓝色,干净,壮阔,从容,宛如高原上的天空倒转过来。

    我想要看到的,是这个孤独星球的眼泪。

    不久之前,我刚刚结束了为期两个月的长途旅行,从云贵高原上了西藏,穿越无人区阿里抵达了新疆,在乌鲁木齐微淡的晨光里,告别了S先生。

    有多久没说起过这个人,我在四季更迭之中沉默如哑,尽量避讳这个魔咒。

    他的光芒有多耀眼,我总觉得任何的遣词用句都不足够,反而越是用心用力,越是落了俗套。

    “我是不得不留下,你是不得不离开”——所以呢?

    所以我们是不得不分开。

    风尘仆仆地从云南到西藏再到新疆,八千里路云和月,最后所有的深情和隐忍都只能出现在小说里,以程落薰的口吻缓缓叙述。

    S先生,你的名字叫往事。

    回到长沙的生活,看起来似乎跟从前没有区别。

    依然是独居,找不到一起吃饭的人就每天打电话叫外卖,盒饭的分量总是很足,吃不完的就放进冰箱里等到又感觉到饿的时候拿出来,放进微波炉里热一下。

    十月的长沙依然热得令人窒息,每到黄昏的时候我会穿上人字拖出门去离公寓不远的水果摊上买一些红提回来,洗干净之后装在透明的碗里。

    夜里写稿子写累了的时候,会听着豆瓣FM随机播放的音乐,随意地刷一下微博,或者看一下帖子。

    偶尔心血来潮的时候,会在上午去一趟超市,买两条鲫鱼和豆腐,配上辣椒和紫苏就能做很好喝的鲫鱼豆腐汤,或者拿玉米炖排骨,但总之一个人怎么都吃不完,放在冰箱里过两天只好拿出来倒进马桶。

    这种时候,心里就会觉得特别特别难过。

    那个时候的我,还不是一个能够跟寂寞和平共处的姑娘,每天晚上站在窗前抽烟的时候,总会问自己,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才会终结?

    那段时间,我经常莫名其妙地流泪,情绪像一只饱涨的水球,稍微给它一点儿压力,便会汁液飞溅。

    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我知道,自己快不行了。

    我打开校内给一个叫柚子的姑娘留言说:“嘿,我想去看看海。”

    起飞的那天因为是大雾天气,晚点了一个多小时。

    饥肠辘辘的我,理智最终输给了本能,带着十二万分的不情愿在机场餐厅里点了一份七十八块的牛肉面。

    我想,七十八块钱的巨额,无论如何也应该有十片以上的牛肉吧。

    等那碗面端上来的时候……这个已经伤害了我无数次的世界,再次毫不怜惜地在我的心口捅了一刀。

    那碗面里除了一夹就断的面条之外,只漂浮着一个看起来可怜兮兮的煎蛋,至于牛肉……我不知道它们是不是比方便面里的脱水牛肉体积还要小,总之,我所看见的几点儿零星红色不是牛肉,而是湖南人民喜闻乐见居家旅行必备的——剁辣椒。

    关于那碗面的微博下面留言差不多都是这样的内容:

    我靠,七十八?你确定没有少打一个小数点?

    好可怜哦,摸摸,舟舟不哭。

    机场的餐厅就是这样的啦,谁要你不备吃的在包里,活该!

    ……

    带着一点儿伤感的豪迈,在一个多小时之后,我终于坐上了飞往厦门的航班。

    从落地到上出租车,一路畅通无阻,南方城市煦暖的阳光治愈了早上那碗面带来的伤害。

    在人头攒动的码头上,我看见那个白净清爽的小姑娘对我笑,她说的第一句话是:“舟舟姐,我喜欢你五年了,终于见到你啦。”

    那天我终于看到了大海,在夕阳中,它泛着金黄的光泽。

    我坐在与鼓浪屿遥遥相对的必胜客餐厅,失语地看着各种船只划破海面留下的波纹,那一刻我原本想说点儿什么煽情的话,可是很奇怪的是,我什么都说不出来。

    原本应该像励志剧里那样,站在海边振臂高呼“大海我终于来了”吧……可是在夜晚咸湿的海风里,我依靠着轮渡的栏杆,看着周围形形色色的陌生面孔,只觉得平静。

    {受过了伤痛,余生都在流血的人}

    那一年的秋天,我时时刻刻不自知地陷入思念。

    的确,遗忘是个漫长的过程,我想他不会明白我真的经历了长时间的折磨。

    我记得,他讲过的故事,写过的字。

    我记得,白天黑夜的交替。

    我记得,高原上刮过的凛冽的大风和冰川上的等字。

    在那之后,世界依然活着,可我已不再是我。

    我想,大概都只是幻觉吧。

    好像那些反射弧特别长的动物,拖着沉重的躯体在过往的回忆里缓慢地前行。

    当时的我,像很多小清新的帖子里所描述的那样,穿棉布长裙,披着长鬈发,脚上踩着万年不换的匡威,单反挂在脖子上,独自穿行在岛上弯弯曲曲的巷子里。

    有时很吵,有时很安静,有时我会停下来把镜头对准一大丛艳丽的花朵,看起来特别文艺女青年的样子。

    后来他们告诉我那种花叫做三角梅,是厦门的市花。

    奶茶店和酸奶店的客人络绎不绝,价格真是不公道,但有什么办法,那个时候我还没有走出“不×××××就等于没来过××”的局限,所以尽管有些不爽,但仍然每天挤在那些趋之若鹜的游客当中。

    但我难以融入欢声笑语的人群,我像一抹惨白扎眼地杵在五颜六色当中。

    我怎么会忘记那时的自己是多么的郁郁寡欢,几乎随时随地都会有某个名字在脑海里突然闪现。

    虽然已经跨越了大半个中国,但有些难以说清楚的东西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