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她回家种田了: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假千金她回家种田了》 110-120(第8/19页)

提。”

    他的态度十分坚决。

    崔岑捏紧了拳头,一脸不愿,他没办法就这样干等下去!

    少年一掀衣袍,跪了下去。

    “还望舅舅成全。”

    晏瑜没吭声,大殿里一时陷入了沉默。

    就在两人争执不下的时候,又一个小太监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

    “又是什么事?”晏瑜的唇角抿成一条直线。

    “奴、奴才这里有兖州刚刚送来的急报。”

    这个时候兖州送来的急报,让二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小太监送完急报便匆匆退了出去,这个时候谁也不愿意承担怒火。

    宴琢皱着眉,打开了这封急报。

    崔岑也为之捏了一把汗,内心祈祷着不要是什么坏消息。

    正想着,忽闻皇帝大笑道:

    “行了,你也不用想着去兖州了。”宴瑜抬起头,紧皱的眉眼松懈下来。“是好消息。”

    “信上说,兖州的疫症已经找到了治疗的方法,有了对症下药,相信感染上疫症的人不久之后就可以痊愈。”

    崔岑愣住。

    “从前书上也有过关于疫症的记载,因为每次疫症都会有所变化,之前的药方并不适用,必须要重新开始研究,为何这次如此迅速?”

    “宴琢在信上说,这次之所以这么快就找到治疗疫症的方法,还要多亏了一名女子。是她带领着郎中不眠不休了好几日,这才研究出了治疗疫症的方法。”

    说完这些,宴瑜自己都忍不住哈哈大笑。信中的描述参杂着大量的溢美之词,仿佛那女子集世间所有美好品质于一身。要不是宴琢这一手苍劲有力的笔锋字迹如假包换,他都差点以为这封急报路上被人掉包了,他可从来没见宴琢这样夸赞过一个人,更何况还是一位女子。

    晏瑜十分好奇,能令他那样一个冷言少语的人都不加掩饰夸赞的女子,是何等出奇。

    “朕还是第一次见宴琢如此夸赞一个女子,有机会朕一定要见一见她。”

    崔岑一心只听到圣上说兖州的疫症已经有解治之法,心中刚刚安定下来,听到后半段只觉得好笑,甚至有闲心调笑道:

    “能让小舅舅如此夸赞的女子,怕不是心上人。”

    晏瑜也这样觉得,此刻他好奇心和猫抓似的,但现在再好奇也没有用,一切都得等宴琢回来之后才能知道。

    他将目光放在眼前的少年身上。

    “说起来,你呢?有没有心上人?”晏瑜絮絮叨叨,“你可别学你小舅舅一般,二十好几的人了还没成家。”

    话题突然聊到了崔岑的身上。

    心上人?

    少年郎莫名就想起了一双含笑的眼睛,脸唰地一下就红了。

    皇帝心领神会,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

    看样子是有的。

    “是哪家的千金,不妨说出来,朕给你们指婚。”

    晏瑜端起茶盏轻抿了一口,掩饰住嘴角的笑意。

    崔岑张了张嘴,一个名字在嘴边呼之欲出,却又在关键时候咽了回去。

    她并非是哪家的千金,虽在宁远侯家养大,但终究不是宁远侯家的千金,她现在只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崔岑不确定舅舅是否会介意她的身份。

    少年摇摇头。

    “还未有。”

    少年明显是在遮掩,但晏瑜此刻无心去深究。兖州蔓延疫症的事和宴琢危在旦夕的谣言已经在京城内外传的沸沸扬扬,这些事情背后一定有居心不良之人存心利用,眼下最要紧的是尽快安抚民心,消除百姓心中的恐惧,不能让他们有丝毫的可乘之机。

    另外最好能顺藤摸瓜将这幕后捣鬼之人揪出来!

    晏瑜收敛起眼中的神色,冲着少年勾勾手指,示意他凑近一些。

    “朕交给你一个任务。”——

    兖州。

    也许是入了秋,天气一天天渐凉,连日来竟然也下了几场秋雨。窗外雨声滴答,书房内宴琢低头批改着公文,从淅沥的雨点声中分辨出景流的脚步,头也不抬的问道:

    “那封急报送出去了吗?”

    “回王爷,早就派人加急送出去,这会儿应该已经到京城了。”景流咧着个嘴进了屋,将手中的包裹小心翼翼的放下后,这才拂去肩头的水汽。“您要的东西我也拿来了。”

    “嗯,先放那吧。”宴琢写完最后一笔,将手中的毛笔搁置一旁,静静等字迹风干。“东边的水渠修建的如何了?”

    “昨日便已经完工了。”景流答道。

    兖州这次旱情之所以如此严重,抛去天气原因以外,水利并不发达也是原因之一。当地的老百姓大多靠天吃饭,遇上雨水丰盈之年那庄稼长势也就喜人,遇上百年难遇的旱灾那庄稼便颗粒无收。

    也不是他们想如此,而是当地的农田大多距离河流主干道较远,一些离得近的河流分支又细小,旱灾一来,用不了多久就枯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深井,供给吃的水都勉强,更别说是拿去浇地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庄稼枯死。

    这些宴琢都看在眼里,但修建水渠也是一门学问,在哪里修建也需要深思熟虑。如果地势过低,来年到了雨季就会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如果地势过高,再碰上干旱天气照样会容易枯水。

    他去实地考察了一圈,最后发现东边的地势比较适合,随即下令,在东边修建一条水渠,以便农户浇灌庄稼。

    一部分士兵在书院照顾那些染上疫症的百姓,另一部分也没闲着,开槽、填土、修筑都是力气活,他们从天亮干到天黑,却连声累都没有喊过。当地的百姓看在眼里,深受感动,那些年轻力壮恢复的好一些的百姓自发的加入他们修筑水渠的队伍。众志成城之下,水渠很快便修好了。

    听完景流的回答,宴琢点点头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目光朝景流之前拿来的包裹扫去。

    景流应勤地将包裹递了过去,包裹里面装着珩王让他找的一件披风,他翻找了好久才从箱子底下找出来。景流一边往外递包裹一边道:“最近天气有些转冷了,王爷是该多穿一些。”

    宴琢接过包裹,平静地看了他一眼,道:“不是我穿。”

    不是王爷自己穿,那是给谁穿?

    景流脑子一转,顿时打了一个激灵反应过来。

    “哦,王爷最近都忙着修筑水渠的事,眼下水渠也修好了,要不要抽空去书院那边看一下患者的情况。”

    “嗯。”

    男人淡淡的应了,然后从书案前起身,稍微舒展了下筋骨就朝门口走去,走的时候还不忘抓紧了手中的包裹。

    第115章

    宴琢来到书院,却不见赵明笙的身影。

    询问之下才得知是去了厨房。

    几场秋雨下来,原本被薅秃了的野菜又突突地冒了出来,让人感叹生命力顽强的同时,泪水不争气的从嘴角流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