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晴雯重生记: 8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红楼之晴雯重生记》 80-100(第12/32页)



    吴贵心中惊惶,忙拿风灯照了一照,才发现不是别的,竟是平哥儿。平哥儿怀中抱着一根铁棍,坐在地上,头倚在门房边的墙壁上,想是竟这般守了一夜,力尽神乏,终于睡了过去。

    胡御医见状,走过去以手探平哥儿鼻息,平哥儿惊觉起身,见是胡御医。正要说话时,胡家娘子早携了一双小儿女的手,热泪盈眶,跌跌撞撞奔过来了。众人几目相对,都有劫后余生之感。

    众人将胡御医簇拥回屋,此时连灯姑娘都起身了,一起挤在西厢房,听胡御医讲述事情经过:“我们只在御药房中值守,那天本已快到了出宫时候,突然有执事太监过来传旨,说东宫太上皇病势转急,都不许出宫,留在御药房听候派遣。这般过了几日,张太医和王太医他们都过去诊了几回脉,也没诊出甚么来。到了昨夜,宫中侍卫突然把各处宫殿围了起来,我们不知端地,不敢乱动,仍旧呆在御药房。到了今个凌晨,东宫太上皇那边派了人过来慰问我们,说我们辛苦,命各自回家。”

    胡御医大劫逃生,叙述经过之时,未免于条理上有所欠缺,但胡家娘子等人却早已隐隐猜到朝廷刚刚经历了一场政变,起初似乎是当朝皇帝一方占了上风,到了后来倒是太上皇一方更胜一筹。

    只是这等宫廷斗争,和他们这等市井小民毫不相干。故而吴贵等人只觉不痛不痒,不过虚虚安抚了胡御医几句,就自去酒楼忙碌了。

    这之后街面上风平浪静。虽未曾出甚么安民告示,对前番搜查盘问之举有甚么解释,但是再也不曾有过官兵扰民之事。那街面上的行人很快便多了起来,酒楼里的生意也一天赛一天的红火。王孙公子斗酒会友,文人墨客酬唱风流,络绎不绝,门庭若市。

    晴雯的病也一天天好起来,不过八、九天工夫,已是能够下床行走。又过了几日,身体轻便,行动敏捷,竟觉得比未得病之时还自在许多。只因胡家娘子嘱咐道,此番必得将那病根连根除去,开出了药膳方子日日调理,因此尚未回贾府,仍旧在家里养着。

    期间茜雪和来顺悄悄来看过她几次。茜雪见她病容尽去,心下欢喜,又拉着她的手说了许多贾府中事务,无非是袭人在王夫人支持下日益嚣张,众人皆盼着她早日归来,以及宝二爷心中颇为挂念诸如此类。

    晴雯也是心急如焚,归心似箭,只是胡家娘子有言在先,看管她甚严,却也无可奈何,只得闲坐在院子里看初夏的景致。

    此时绿树成荫,红花如火,正是一年里百花怒放、姹紫嫣红的季节。晴雯坐在宽阔的屋檐底下,远远看着胡家娘子在阳光底下翻晒草药,自己百无聊赖之下拿着针线纳鞋底,料得不出几日,手头这两双为胡御医和平哥儿做的鞋子便将完工。横竖她手下针线活极是麻利,因担心灯姑娘暗地抱怨她厚此薄彼,只顾感谢外人却忘了自家人,故而预备着也为吴贵做一双鞋。

    梅姨这时候也坐在东厢房门口做针线,手中拿着一块旧料子,似乎是预备着缝制甚么东西,只是不知道她是手伤未愈的缘故,还是因为本来就不擅长女红,单那穿针引线都穿了数回。

    晴雯在正屋门外瞧得清清楚楚,只见梅姨头上发髻整整齐齐,身上衣裳干干净净,背脊也挺得甚直,神情里的傲气藏都藏不住,只那一双手却不争气,抖个不停,那丝线无论如何都穿不进针眼里。

    若是换了旁人,大家街坊邻居一场,既是上了年纪,又刚刚受了手伤,于针线上头有些不利索却也没甚么,晴雯必然是会上前帮忙的,她既擅长女红,举手之劳顺手助人自是快乐之本。

    只是这位梅姨平日里的性情却怪得很,让人捉摸不透,晴雯只恐一番好意却反被她骂,故而不敢上前相扰。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大茶子 1个;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8章 探病

    胡家娘子却没晴雯想的这么多。她见梅姨一双手抖个不停, 在那里穿针引线,一边晾晒草药一边笑道:“梅姐姐,你手伤未愈, 还是莫要操劳的好。”

    一句话未说完, 梅姨再一次穿针失败, 重重叹了一口气。

    胡家娘子见梅姨神情一派落寞萧索, 心中老大不忍,遂停了手中活计,走了过去, 道:“这也不算甚么, 何必跟一根针较劲。若果然非要做时,我与你穿针也就罢了。”

    说罢, 强行接过梅姨手中针线, 试了一回,自嘲般地笑了起来:“啊哟,这个针这般细小, 我竟从未见过, 穿它不过。”

    又转身一看,看见晴雯也在做针线活,忙招呼道:“晴雯妹子,你快过来, 帮梅姐姐看一看。”

    晴雯听胡家娘子这般招呼, 自是不好置之不理, 忙放下手中针线起身。

    梅姨却微微皱起眉头:“姐姐?”

    胡家娘子似笑非笑:“这倒是我唐突了。只是你虽梳着妇人发髻, 看着年纪比我略大些, 却仍旧是待字闺中,不称呼姐姐, 却又称甚么?”

    梅姨骤然变色,眼神里无限狐疑,朝着胡家娘子看过去。胡家娘子附在她耳边低声笑道:“你放心。我们都不是多事的人,再者,本就甚么都不知道。”

    她二人说话的工夫,晴雯早走到跟前,拿起梅姨那块旧料子看了看,只见是一方荼白色的茧绸帕子,上头绣着几尾金鱼,鱼鳞金光闪闪,姿态灵动,栩栩如生,不由得脱口而出道:“这是刻鳞针法啊!”刻鳞针法颇为繁复,往往都是大绣庄里的高等绣匠绣娘在用,未曾流落于市井之间,梅姨又是从何处学会的呢?

    梅姨也觉诧异,抬头看了晴雯一眼:“小丫头居然也懂这个?”

    晴雯不作声,伸手接过针线,见那铁针果然比市井流传的细小了许多,如牛毫一般,怪不得胡家娘子拿着不甚趁手。她是针线上头做熟了的,却不生怯,对着光只一下,那姜黄色丝线早稳稳从铁针针眼处穿过。她将线并做一股,依旧还给梅姨。

    胡家娘子在一旁喝一声彩:“好姑娘!一看便知是大行家!”

    晴雯谦虚道:“不值甚么。做熟了罢了。”

    胡家娘子摇头道:“这里头也讲究一个天分。我虽学医上头没甚么滞碍,惟女红烹饪两种,却怎么也学不好。你却不同,一看便知心灵手巧,我的眼光再不会错的。”

    晴雯道:“女红烹饪人人都会做,不值甚么,学医却是救死扶伤功德无量的事情。胡家姐姐既有这般机缘,又有这般天赋,不知道多少女孩子羡慕都羡慕不来呢。”

    胡家娘子见她说得恳切,微笑道:“各人有各人的缘法。若非我在学医上有些本事,单这女红烹饪两样不精,早被人埋汰了,如何能有今日的自在?”

    她两个正说话间,梅姨却走到晴雯方才做针线的地方,拿起她绣的鞋面看了看,说道:“竟是钉金绣的路子。我倒是小看你了。便是国公府里出来的丫鬟,也断然不能皆如你这般针法高妙,娴熟自如。你哥嫂常说,国公府的太太少爷都看重你,我原本还将信将疑,心想着讨少爷喜欢也便罢了,要讨太太欢喜却是千难万难。如今看了你这手艺,我才知传言不虚。”

    又指着那鞋面问:“这是给府里的少爷做的鞋子?你待他却是忠心,生了病也还挂念着。”

    晴雯笑道:“我们屋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