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不做渣女[快穿]: 130-14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从今天开始不做渣女[快穿]》 130-140(第3/32页)

真可以灭国,但会消耗更大的代价。

    且传出灭国名声的庆朝会被周边各国加倍忌惮,生怕下一个轮到他们自己,若他们抱团反抗庆朝,不利于继续发展。

    想了几个晚上后,建兴帝召来了几个重臣,又问了叶慈几个问题,做下了决定。

    在收到降书的第五日早朝上同意阗真的投降,命人写受降诏书,让阗真王亲自入京签订协议,表明庆朝接受他们的投降。

    同时北境王班师回朝,皇帝亲迎。

    足足等了两年的叶慈终于露出笑容,距离北境王回朝的时间越近,笑得越灿烂。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叶尚书是会笑的,当年还被掷果盈车,都说笑意风流。

    是什么把她逼成现在不苟言笑的样子的?

    哦,是兰真郡主不在京城的缘故。

    按照秦王的评价就是,活像个望妻石。

    去年户部尚书致仕,叶慈就侍郎升尚书,成了庆朝最年轻的二品大员。

    叶锦辞也有两年没见到她最崇拜的大嫂,书信联系哪里比得过见面。

    头一回翘课不去太学,混在她大哥身后去接人,叶慈随了她,命人替她去太学给告假。

    班师回朝的军队浩浩荡荡,远远的影子就让不少人心情激荡,豪气万丈。

    路边绿柳依依,春风徐来,京城郊外好似没变过。

    叶慈看着,恍若隔世。

    突然有了好心情,去跟叶锦辞说以前的事情。

    她说:“十五年前,也是这样的天气,我还任翰林院修撰时,正逢你大嫂随父入京……”

    叶锦辞看得出来她心情真的很好,今天的话比以往多好多,显得不那么稳重了。

    耳旁的叙述声很低,语气是强压的淡然,叶锦辞总觉得她的声音都在发颤。

    想了想,她还是没转过去看叶慈的脸。

    洒洒洋洋说了许多,等到后面叶锦辞只记得一句充满喜意的“你大嫂在那么多京城才俊里谁都不要,就选了我,她多爱我啊!”

    “对对对,大哥说的对。”叶锦辞直接哭笑不得,心说都多少岁的人了,还那么幼稚。

    远远看着车驾停了,叶锦辞正要踮脚张望,她问:“大哥,我怎么没看见大嫂啊……大哥?我大哥呢!”

    身侧早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空了,好端端二品大员,提袍就跑。

    场景跟复制粘贴般,皇帝和北境王两个老的对着煽情,其他大臣跟着歌功颂德,顺带损一嘴随后而至的阗真王。

    “京城的风,永远都那么温柔。”鄢灵玉阔别两年再次回到京城,心中百感交集。

    身后的银朱也说:“上回来的时候郡主还是不情不愿的,这一次是归心似箭了,我觉得要是您再不回京城,叶大人估计敢杀来北境寻你。”

    鄢灵玉低笑一声:“少胡说,她不是这样的人。”

    心里确实赞同银朱说的话,最近寄来的书信措辞越发露骨,像是忍到了极致。

    两年前叶慈为自己请命离京,送别时承诺让她放心去做,她会安排好后路,什么都不用担心。

    一旦许诺,绝不背弃诺言,北境王常说这两年过得实在舒坦,不用跟户部兵部他们扯皮,北境军中自治度变高了。

    礼部的官员们正要上前引路,就看身侧红影闪过,众人眼睁睁看着叶慈把人拦腰抱起来,原地转了一圈。

    鄢灵玉扶着她肩膀,从上而下地注释她的双眼,眉眼弯弯,似有千言万语想说。

    最后却是异口同声的:“你清减了好多,是不是很累。”

    说完,两人都笑了。

    “欢迎回家。”叶慈把人放下,把人结结实实搂怀里,搓着她的背:“我好想你。”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比洪水还凶猛,直接冲破了鄢灵玉的心防,眼眶不自觉开始发热。

    鄢灵玉把脸埋进她的肩颈处,嗅着熟悉的气息,平复激荡的心情。

    “嗯。”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

    “嗯……”

    鄢灵玉不敢张嘴说话,怕自己一张嘴就哭出声。

    ……

    建兴三十五年,阗真战败,阗真王入京受降,奉庆朝皇帝为皇。

    建兴三十六年,得偿所愿的建兴帝终于想起立太子,于次年,立秦王萧晟为庆朝皇太子。

    建兴四十一年,建兴帝禅位皇太子萧晟,退居衡山行宫,颐养天年。

    次年,萧晟改元为继昌,称继昌元年,同年户部尚书叶慈位列丞相,位极人臣。

    继昌三年,丞相叶慈上奏,大力推行女子入学,参加科举,使女子也可入仕为官。

    此言一出,引起轩然大波,民间对叶丞相口诛笔伐,说她此举将祸国。

    面对这种言论,继昌帝既不驳回,也不同意,保持观望态度。

    其实从这种看似中立的态度能看出继昌帝真正意思。

    经历了一年的唇枪舌战,有战功彪炳的北境王站台在前,提出高薪养廉在后。

    看着扩大数倍的领土,充盈丰实的国库,万邦来朝的景象,没一个敢说没有叶慈的功劳。

    最终还是叶丞相占了上风,皇帝同意了她的奏请,开了先例。

    诏书广布天下,引起万民议论。

    叶锦辞愣在榜前,明白数年前叶慈对她的承诺,还真的被她做到了。

    于是庆朝,也诞生了第一位,也是以来的女状元——叶锦辞。

    这份殊荣名垂青史,怎叫人不受宠若惊?

    但后世对叶慈的评价很复杂,褒贬都有。

    有说她权倾朝野,对朝野上下影响力很高,屡屡与民争利,做商贩营生,非君子所为,又门生满天下,曾任下位太子太傅。

    不仅如此,她崛起之后叶氏一族代代为官,连妹妹都要塞进朝堂里,恐有任人唯亲之嫌。

    也有说她开启了历史的新篇章,功在万世,论实际来算,功大于过。

    自建兴帝始入朝为官,深得信任,之后步步高升,二位出过不少君臣相得的佳话,大力发展经济,带动民间生产。辅助建兴帝奠定了之后继昌盛世,万国来朝的基础。

    继昌帝继位后对她依然信重,多次直言“如鱼不离水,朕不可失叶卿。”

    叶慈不负所望,一心为民,继昌帝在位时庆朝国土面积再次扩大,达到历史最高峰,藩属国皆称继昌帝为“圣皇帝”,民间则称叶慈为“大青天”。

    不过有一点还是很特别的,她一生未有子嗣,与爱妻鄢将军相守到老。

    无子,拒不纳妾。

    野史记载过一段趣事,有个官员为了巴结叶丞相,送她一位绝世美人,言说他定会办得妥妥帖帖,绝不会被兰真公主发现。

    叶丞相却说:“无子非内子之过,是本官不行,且惧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