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把炮灰女配上交了[快穿]》 155. 女帝的科研攻略33 植物科学家登基了……(第1/2页)
挨过板子的官员们心里好奇,但是也不敢多说,毕竟涉及女帝的私情。
只是这种知道真相又不能言明的状态有点不好受。
女帝也真是能忍......
李元青今年十六了,他房里大概都有同房丫鬟了吧?
不过也不像是有的样子,李元青像女帝一样是个拼命的,私下里还不知道要废寝忘食成什么样子呢?
这两人......
哎!
大臣们讨论“电能”问题,突然有一半官员齐齐唉声叹气,剩余另一半人一头雾水。
李元青也好奇:“诸位同僚,可是有何处不妥?”
他虽然不能立刻造出大型太阳能或者风能发电机,但是他已经能制出人力机械发电设备了,虽然很小,大型自动化的路看起来很渺茫,但工部也不是不能制造现成的零器件,只要努力,一切都是有可能实现的。
女帝说不能砍树,要环保,他就去查了资料,保证践行她的话。
大臣们看看李元青,自然是不敢看女帝微笑的视线了,忙齐声道:“没有没有,很好很好!”
“李大人是栋梁之才,我等拍马不及。”
“是啊......”
李元青笑笑,心里却沉默了。
可他还是比不过一个舞姬不是吗?
郁锦音让李元青安心研究,同时不要耽误了商部的事。
既然阻止不了他的才华,那就拿过来用吧。
反正郁锦音是不会浪费人才的。
下了朝,李元青和女帝商议了一会“电能”零器件方面的事情,这牵扯到矿业,李元青需要女帝的许可才可以。
李元青拿到女帝的手谕后,出了议政殿。
就听见太清门那里有几道声音——
“韩大人如果不说,咱们几个手里可有你在女帝初登基时懒政的把柄,到时候咱们几个就去陛下那里状告你了——”
“你们、你们,好我说还不行吗?这可是你们逼我说的,其实就是商考那天我们议论李元青,说他靠着相貌得了陛下的青睐,我们诽谤陛下有可能私下向他透题——这句话刚好被陛下听到了!”
众人:“然后呢?!”
“然后?呵呵你们以为女帝陛下会因为我们的议论和诽谤勃然大怒吗?并没有,女帝说、说她就是倾慕李元青好才貌,不忍伤他,所以更不能透题毁他清誉。”
大臣们傻眼了,这事情怎么走向和他们想的不一样呢?他们以为是那样的,比如女帝背后又想搞什么项目了,结果走向竟然是这样?
“那你们怎么不早说?”这么大的事,大臣们也后悔知道了。
“我们敢说吗?陛下自己都不说呢!”
大臣们:“......或许是陛下随口一说?”
“但是李元青确实是美貌可餐啊,陛下对美的事物心动是无可厚非的吧?”
“但他是大臣!陛下怎么可以和大臣搞在一起,这岂不是乱了套?!”
“若是让李元青专职在后宫当皇妃呢?就像是孟沉舟那样?”
“孟沉舟能和李元青相比吗?孟沉舟除了会打仗会篡位,他还会干什么?李元青的能耐哪一点不如他?这样的男人帮都能蜗居后宫?以后全天下男人都等在后宅嫁人就行了是吗?”
“以后后人说起来,连李元青那样的人都能甘心,为什么你不能甘心?这绝对不行!”
“一个有才干的朝臣屈居女帝身下可以,但是不能形成惯例......”
不知是谁说了一句——“你们讨论的太远了点吧?你们不同意有用吗?陛下哪天想开了,突然宣他侍寝,你还能连夜赶到宫里来制止吗?”
众人:“......”
“有道理,现在是陛下自己按着不说不是吗?”众人彼此给了个眼神,既然如此那大家就先保持沉默?
女帝的私事,说了他们也要挨罚。而且这走向他们凡夫俗子看不懂就是了。女帝要什么得不到?为什么在一个男人上犹豫不前?
大臣们离去,李元青愣在原地,心里像是有一只兔子在咚咚咚跳动。
女帝这样说吗?她是什么意思?倾慕他的容颜?李元青摸摸自己的脸。
他脑海里想到大臣们说的那些:“不可,臣子怎么可以和陛下搞在一起?”
“那不就乱套了吗?”
“以后后人提起来——”
“陛下自己都按着不说——”
李元青脑袋里空白一片,忘记了自己是如何回府的。
李元青更专注于“电能”了,他要赶着“机器”真正做出来那一刻,送给女帝陛下一个惊喜。
若她那时还对他好的话,或许就不再是“随口所说”了吧?
无论如何,女帝的环保的计划开始启动了。
尽管大臣们勉强认可了这项举措,但是大臣们的心里还是认为,环保举措对环境有利,但是对于目前的百姓而言还是弊大于利,奈何陛下铁了心肠要实施——
先是这年冬天划定了种植改良树木的区域,整个北朝有三分之二的地域都要种植成茂密的树林,由户部将百姓私自占用的树木种植区收回,重新划分区域。
女帝在一开始改良耕地时,就做好了集中耕地、提高粮食作物的产效以达到节约田地的目的,这一切都是在为森林让路。
当然搞环保之前要先把路修完。
冬天结束,整个北朝个郡县之间的郡道全部修缮完毕,只剩下县道和镇道以及村路。
大臣们看见真金白银流水一样花出去,比郁锦音还要心疼。
全天下谁不知道,整个北朝举全国之力修路,一个修路工人日结的薪水足足有五百文!
这就造成了什么结果呢?
整个冬天,按理说百姓们在填饱肚子的情况下是不会冒着风雪出门打短工的,包括郁锦音,也没打算让老百姓冒着风雪严寒修路,问题是下面的州郡县官们太给力了,开的工价太高了!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冬天的路反而修的更快。
郁锦音的舆图上,每天都能看到修路的进展,道路一点点变长,风雪无阻。
因为担心严寒冻伤百姓,郁锦音下令让东部严寒地区停止工程——
结果当地百姓不干了,除了有钱的地主老爷,整个县全都去修路了,一不修路,大家就没了收入来源,百姓穷怕了苦怕了,没人管夏天是不是还要修,现在眼前的路不能停。
新上任的县官是第一次被人从被窝里挖出来,然后被老百姓强行要求开工修路。
消息传到京市,文武百官也无语了,高胡等人被其他同僚追问:“高兄啊,你也是当过三皇宰相的人了,你们那个时候,百姓也对上工这么热情吗?”
高胡闭上眼不打理他。
在这儿埋汰谁呢?谁不知道一个县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