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七月蝴蝶》 3、乖孩子(第1/2页)
如果谈起十六岁,谈起那年的夏天。
庄晓的十六岁就如同中性笔在纸上摩挲后留下的一条长痕,一边是干瘪无聊的过去,一边是面朝城市的未来,泾渭分明。
她生在七月的开头,也是在那天,在高一的末尾,宜城育生中学的招生办老师找到了她。
庄晓很拘谨地走进办公室,看见班主任和一位面生的老师,她礼貌地鞠躬问好。
“罗老师,这就是庄晓,当年是县里的中考状元,全市排名第九。现在是咱们学校最厉害的尖子生。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
罗老师戴着很厚的金属框眼镜,反着刺眼的光,像是奥特曼发光的双眼,他仔细打量了一下庄晓。
扎着干练的马尾,黑色的发夹将刘海别在耳边,肤色偏暗,身型瘦小,脚下踩着的帆布鞋已经掉皮了。平平无奇的高中女生模样,除了右脸颊上有一颗黑色的痣,倒挺让人印象深刻的。
庄晓将手背在身后,小心翼翼地将卷角的短袖下摆拉直。
罗老师似乎对她很满意,觉得这才是认真学习的高中生模样,比那些交高价进育生中学还挥霍青春的少男少女们好一万倍。
他将眼镜往下按了按,神色严肃地问:“你想选文还是选理啊?”
“选文。”她的声音很小,却足够坚定。选文不是因为她理科不好,而是因为以后想选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
反正怎么赚钱快,她就怎么选。
只要能尽早离开那个家,满足她积压已久的大逆不道之心,也满足已经预料到的日后母亲何芳莲对她的金钱压榨。
“嗯,那进育生文科清北班绝对没问题。”罗老师信誓旦旦地讲着。
育生?
是在宜城市里的育生?是被评为省内首批重点中学和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育生?是每年重本率高达85%,并且能有数十人进入清北,有上百号学生能考进985和211的育生?是她一年前想填报,并且已经超出录取线一大截,却被何芳莲改掉志愿没去成的育生?
庄晓能感觉到心中燃起了一团火苗,被她称之为希望。
她心跳得特别快,确认道:“育生?”
“嗯。”罗老师笑着点头。
育生中学历来有一个政策,除了中考时招收一大批优秀学生和一小批高价生,还会在每年的高一末尾,到各个地方县级中学招收一批优秀学子,每所中学一到两名。美其名曰帮扶,实则是将尖子生收入囊中,让他们冲击清北。
地方县级中学们自然不会平白无故地将这些金豆豆们拱手相让,但育生向他们承诺,会给县级中学最好的班级提供资料,并且这些尖子生属于两所学生共有,考上清北也会算在它们头上,照样可以贴红榜宣传。
为了学校业绩,教书育人好像成为了一场买卖。
庄晓就成为了这场买卖中的一员。
可她不觉得有不妥之处。
育生的教学资源和环境是这些县中无法比拟的。
在仁县中学的这一年,她深深地体会到了,有些人,你想渡他们都不行。
庄晓还记得,高一才入学时,他们班的数学老师也是刚入职的愣头青,一身血气方刚,因为上课时后排的精神小伙和小妹们不听他的劝告,他气得朝他们扔了截粉笔。那几人之中的大哥居然“揭竿而起”,拿起扫把就要和数学老师干架。
从那天起,数学老师的热血就被消磨了一大半,他再也不会管那群人了。
庄晓厌恶他们,却也不能做什么,只能用优异的数学成绩来宽慰老师,告诉他,不是没人听他的课,她在听,并且很努力。
后来,愣头青老师只教了他们一学期,就被调走了。
离开时,老师送给她一本书,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并告诉她,她不应该被困于这里,一定要走出去。
走出这里,去更远更广的天地。
现在这个的机会就摆在眼前,但也只是她即将迈出的第一步。
罗老师详细地给她介绍了到育生读书的优点,她没听,心里早就答应了,但表面上还是要做出一副深思熟虑的样子。
“你觉得怎么样?”罗老师问。
“啊……”她回过神来,“嗯……我……”
班主任打断了她:“机会难得啊。”
庄晓点点头。
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何芳莲那边了。她爸爸庄翰文一直觉得,能去城里读书更好,可何芳莲却很强势,觉得她一个女孩家家的,独自去城里念书,被坏人骗了怎么办。
其实是想让她留在家里,给弟弟当免费家教。要知道,弟弟在县城上一节英语补习班,就得花一百元。家里有个现成的人,何芳莲怎么不会好好利用。
刚才做决定时还那么愉快,一想到何芳莲那边,她的心里就蒙上一层阴影,艰难开口说:“老师,我妈妈那边,她可能……”
“我已经去你们家拜访过了。你妈妈同意了。”
“啊?”
庄晓不知道,何芳莲是看在育生会给每个尖子生家庭奖励五千块钱的份儿上,才答应下来的。
于是,在那个暑假结束后,庄晓背着书包,拖着行李箱,独自坐了两个小时的班车,来到宜城。
-
庄晓曾读过一个故事,一条金鱼在狭小的鱼缸里待久了,很向往更大的鱼缸,后来有一天,主人真的将它放进了更大的鱼缸,金鱼却因为害怕只敢缩在一个角落里。
现在的她就像是这条金鱼。
育生中学真的很好,干净敞亮的教室,搭配新媒体机的黑板,四百米一圈的塑胶跑道,每个暑假都会翻新的草皮,以及足够的篮球场。不像县中只有两个篮球场,之前有很多次高一和高二的男生为了抢场地直接干架。
所以育生这么大,也能够容下她这条受惊的金鱼。
她趴在课桌上,靠窗的位置,靠校门的教学楼,一眼就能望见校门口熙熙攘攘的人群。
开学第一天,沉寂已久的校园又恢复了以往的热闹。云帆色的短袖校服,深蓝色的衣领,学生们像是来回拍打的海浪,涌进如闸口般的校门,然后又化作零星的海鸥,各自去往早就分好班的教室。
庄晓在高二一班,育生唯二的文科清北班,另一个是二班。分科后,高二年级一共有十个文科班,剩下的三十个班全是理科班。清北班,创新班,英才班,平行班。梯队划分明确,以成绩来安排每个人的归宿,这是学生时代才有的公平。除了极个别人,用权钱来撬动这台平衡的天平,往上增加一些不合适的砝码。
庄晓用鼻尖蹭了蹭手臂,最开始因能来育生读书的欢喜早就被惴惴不安的惶恐所取代。何芳莲在电话里对她说,小县城出来的学生起点低,哪有大城市的学生厉害,要是读不进去了就赶快回县中,少给她丢脸。
还没开始就已经否定了她。某些家长就对这种打压式教育津津乐道,如果你取得了好成绩证明给他们看,他们会说我那是怕你骄傲,想激励你虚心学习;如果你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