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我不想种田: 110-12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快穿之我不想种田》 110-120(第11/14页)

明了这一问题。

    赵安御:“阿植,有何法子你就说?”

    王建国:“侯爷,下官认为,如今开战,大军都虽安将军南下了,境州的防卫大大减弱,士兵训练也需要时日,不如将难民招纳至军中,一方面可以减小难民聚集闹事的可能性,一方面可以让难民迅速融入境州,靠自己解决生活问题。”

    赵安御笑了,“我正有此意!咱两想到一块了。当时周公说将难民放进境州,我是不赞同的,放入乐州,又怕刚安稳的地方又混乱起来。权衡再三,也只能将难民安置到境州。可是大批难民无所事事,只靠官府供养迟早出事,如今正好对罗州等地出兵,军营缺人,好,我这就下令给兵部,招兵,充实军营。”

    “侯爷,招兵时还得说清楚待遇。”王建国提醒。

    赵安御明白,金箔动人心嘛!

    林县令也接到上级的指令,配合当地军营招兵。这些日子悬着的心也放回肚子里了。

    难民问题已经解决,王建国近些时日留在州城处理滞留的公务。

    秋收将近,这可是关乎农民收成的大事,不光农民自个挂念,赵侯也十分看重,近日十分关注天气变化,害怕天降暴雨,影响收成。

    “侯爷,不必担忧,气象部说了,未来半月,天气应当都会很晴朗。”王建国有系统这个天气预报,倒是对天气变化非常了解。

    赵安御知道,但还是忧虑,境州出兵罗州等地,若是收成不好,说不定有心之人会散步谣言,说什么上苍惩罚?怕是对民心不利,影响境州稳定。

    所幸,半月来,境州天气好,百姓收成不错,连乐州粮食产量都翻了一倍有余。

    百姓向来不管上位者什么想法?我能吃饱喝足就是天大的事,因此,乐州的民心更加聚拢起来,顾子琰都没怎么跟王建国诉说他的难处了。

    此时,前方传来战报,安将军已经攻下罗州,罗州督军和知州自杀。

    境州官府早会上,就派谁管辖罗州展开激烈讨论。

    赵安御坐在上首,看着诸位大人唇枪舌战。

    一个大人说:“罗州环境复杂,山匪众多,危险性大,得安排士兵剿匪。”

    有人提议让王建国前往,不过赵侯直接否定那位大人的提议,笑话,王植可是他的左膀右臂,心腹,在州府可为他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再说了,罗州那地方危险,必须得派兵剿匪,王植一届文人,哪里懂打仗剿匪之事,他留在州府才是最好的。

    就在大人们激烈争论之时,站在五排左边的周弘光站出来,“侯爷,臣愿为侯爷分忧解难。”然后就介绍一番自己的优势和能力。

    在周弘光的自告奋勇下,以及诸位大人的讨论下,周弘光担任罗州知州和罗州的最高军事长官,管辖罗州。

    周弘光是周大人侄子,从小习武,不是纯粹的武夫,四书五经,兵法奇书都有所涉猎,做事稳妥,懂得争取。王建国还是第一次看有人这么不谦虚的举荐自己。

    见众人都持一致意见,赵安御就下了任书,周弘光更是喜笑颜开。

    下了早会,王建国见周大人正在教训周弘光,“就你能,罗州何其危险,你如今能力不显就敢夸大,你啊你,过于骄狂了。”

    见他走进,周大人收住恨铁不成钢的表情,朝王建国和善笑笑。

    王建国安抚道:“小周大人敢于直荐,大人应当赞赏才是。”

    周弘光感激地看向王建国,周大人摇摇头,哎,事已经成为定局,就让这小子闯闯吧。

    第119章 古代种田生活(27)

    古代种田生活(27)与朝廷开战

    攻下罗州后, 境州军休整几日继续南下,发兵番州。

    待攻下番州的佳讯传到境州府城时,已近年关, 府城街道两旁的桂树挂着红灯笼和同心结, 颇为喜庆, 很有过年的氛围。

    境州军顺利攻下三州,留下部分兵力镇守,其余人马返回境州。

    赵侯设宴款待众位将士, 为他们接风洗尘。

    酒过三巡,各位将士和官员多少都有些醉了。

    安将军喝得脸通红, 说话不着调, 仗着酒劲,他大声说:“侯爷,我觉得你现在不应该还称侯爷, 你看那个……那个陈州王, 李自忠。刚……刚拿下荆州就直接自立为王了, 还给自己封了霸天王,嗤,不要脸的老东西。侯爷, 咱们这都占了五州, 那不得……不得封个厉害的, 什么神天王、降天王?”

    见安将军说话越来越没有分寸, 周大人看了看赵安御的脸色,神色莫辨,只好站出来阻止:“来人, 安将军喝大了,扶他回家吧。”

    “我老安没醉!没醉!还能再干!”安将军灵巧地躲过侍从的搀扶。

    他眯着眼觑了下赵侯的脸色, 毫无怒色,顿时把忐忑的心放回肚子里去了。

    赵安御未直接称王,是怕过于高调,朝廷派兵攻打境州,当时李自忠称王,朝廷将目光转到陈州,他打着两方消耗的主意,迟迟未称王。

    如今,境州军拿下乐州后又攻下三州,朝廷和陈州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正是他起势的时机。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他就做那个渔人吧。

    王建国能猜出些赵安御的心思,到了现在的地步,怎么会没有一争天下的心思呢?称不称王不重要,重要的时机要把握好。

    今天这个日子就不错。

    王建国捋了捋,“如今侯爷已占五州,还以侯爷作为称谓多少有些小气了,也不好给安将军等将士封官授爵。朝廷和陈州战事已近尾声,陈州不成气候,境州迟早要和朝廷开战,名声如何倒是其次。历史是由胜利者去书写的,安将军所言虽是醉言,但称王一事是可行的。”

    周大人未饮多少酒,十分清醒,此时见赵侯脸上神色,知道他有所心动,当即也附和道:“确实,称王之事重大,应当多加思虑,好好寻个良辰吉日。”没有喝上脑的官员纷纷附和。

    王植和周老的话正合他意,赵安御笑道:“择良辰吉日的事就麻烦周老了。”

    想他父亲为国战死,明明是贪官弄权,粮草迟迟未到,还被写成是作战激进、好大喜功才战败,收获一片骂声。

    若他成事,背个叛君的名声又何妨?沈家的这个腐朽、破败的皇朝早就应该结束了。

    次日早会,就称王之事,众官讨论,定下时日,拟定称号。

    周大人翻遍历书,终于定下正月十三举行称王大典,称号经众官讨论,拟定六个,呈给赵安御选择。

    看着境州王、御天王、定海王等称号,他选择了朴素一点的,境州王。

    举行称王大典后不久,陈州不敌朝廷,李自忠被卫案射中头部,当场死亡,陈州和朝廷的战事自此告终。

    沈明轩收到卫案斩下的李自忠头颅,兴奋不已,正想有时间精力处理境州这个叛贼之时,北部的匈奴因受灾,缺少粮食,南下骚扰,铁骑势如破竹,连连攻下七城。

    沈明轩几道密令连连下发卫案,卫案收到密令即刻启程,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