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玉在握: 23. 画图 黎明之时,日出东方,百废待兴,……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珠玉在握》 23. 画图 黎明之时,日出东方,百废待兴,……(第1/2页)

    《黎明万事图》,画的是什么?

    画的就是民间门生活起居,百姓行走贸易的景象。

    借以“黎明”之时,坊间门所发生的“万事”,向在上者展现平民困苦难支的生活。

    元苏苏前世没见过这幅图,只从旁人口耳相传中听说过。

    她一直不知道,这幅有救世之名的画,到底是怎么救世的。

    如今却大概,有了些想法。

    它不止是给人肉眼和心灵上的震撼,更是作为一个通天的台阶、释罪陛下的借口。

    看见了这幅画,陛下便知道民情堪怜,为之大恸。

    从而修改法度,革旧维新。

    所以,它的名声才会那样广为流传。

    它根本不仅是作画者的圣名,更是陛下的圣名。

    窦崇光察觉到她直勾勾投来的目光,缓缓眨了下眼睛。

    他谨慎问道:“元小姐,可是有什么话想说?”

    元苏苏也不犹豫,直言道:“听说居士画技超群,可有幸一观?”

    窦崇光有些讶然。

    他的画技并不出名,从前欣赏的,也不过些知交好友,远远没到名声远扬的地步。

    他看了看何清宁,何清宁摇头,示意自己没有提过。

    窦崇光了然。

    大概元小姐为了请他做师傅,已经去向人查问过一番,对他有了许多了解。

    他不由感叹元小姐真是缜密之人,连这样细的事也记着。

    虽然不解其意,窦崇光也顺着话道:“云游在外,倒是没有携带旧画在身;倒有近日新画一幅,可供阅览。”

    元苏苏迫不及待地点头,随他提着裙子站起来,快步跟着去了他作画的书案边。

    何清宁不知何意,也跟着起身走过去。

    窦崇光将筒中卷好的画轴往上抽出来,解开束带,低头展臂铺开在案上。

    画上已经落下了题跋和印章,题的是《供墨听讲图》。

    供墨楼景象磅礴远阔,历来的文人墨客悉皆赞咏纪录,尤赞其风云翻涌、霞光满天,层林尽染、飞鸟振林,而山下江河巷坊,尽收眼底的气派。

    旨在一个“宏大”和“志向”。

    但窦崇光之所以与人不同,就是不同在此处。

    他并未画远处晓日上升、山河远阔的宏美景象。而是着眼于聚集楼下,或坐或站、神态各异的信众。

    荆钗布裙,衣着朴素。或聚坐山石,或倚靠树木,或三五成群,或一人独坐。

    人人脸上神态不同,或紧张期待,或虔诚闭目,或悔过自责,或向往憧憬、或麻木平静……刻画入微。

    连动作、眼神、形貌、年龄,也人人不一。

    这都是他平时在上布讲所见,

    元苏苏低头仔细看着,心里已经是十分惊叹。

    果然能画出传世之作的绝非凡人。

    这还不是他的成名之作,就已经有了留名历史之相。

    胸怀和悲悯,是一个人最无法掩盖的东西。

    元苏苏小心地揽着袖子,并不触碰纸面,细细阅览完,才直腰抬头。

    她家中书画古籍多,平时也很爱护,并不会多碰。

    因而只是道:“居士定然会留名千古。”

    她说话不像平时好友间门互相吹捧,她说什么,就真是什么。

    窦崇光汗颜:“不敢当元小姐如此盛赞……”

    “我这可不是给你画大饼。”元苏苏开了个玩笑,眼见云开月明,机会近在眼前,她心情也轻松了不少,继续说:“居士的圣名,已经近在眼前。”

    两人不解,做出洗耳恭听之状。

    “既然听讲的信众能画,难道山下的黎民百姓不能画?”元苏苏循循善诱,步步问他,“既然能画出信众的麻木悲苦,难道又画不出世人为苛政所困的潦倒艰难?”

    “陛下需要一个借口,来让他下这个台阶。”

    “那这个台阶,何不能既递给了陛下,又递给了我们?”

    元苏苏带上笑。

    陛下可以从这个台阶上走下来。

    他们亦可以从这个台阶上走上去。

    窦崇光听到一半,已经心神剧震,等听完,更是静默许久。

    而后,他才出声,也心有所感般抬头,喃喃问道:“此图何名?”

    元苏苏收了笑意,一字一顿,语气坚定地将这个宿命般的名字念出来——

    “《黎明万事图》。”

    不可更替,不可易名,它只能叫《黎明万事图》。

    留在历史的印记,一分都不能改。

    “黎明之时,日出东方,百废待兴,万物苏醒。”

    “街坊巷陌,已有起居之声。井臼亲操,水车穿行。浣衣泼地,叫起小儿,妇人鬓戴青巾。街坊门开,挑行巷间门,摇铃候工,糕香喷鼻。”

    “城门已启,巡检整列。灯笼低垂,替得酒旗高挂,更夫归家,倒头酣睡已极。朝日不知人间门冷,睡去,醒来已是万户声。”

    “一日黎明,便有万事。”她一句一句地讲,将这她想象中的黎明景象字字描绘出,叫人心潮澎湃,来如洪涛。

    “万事、万景、万人、万象……是为《黎明万事图》。”

    久久的静默里,窦崇光心跳快极。

    更甚至,看着她,手也在微微抖着。

    何清宁目瞪口呆。

    何清宁对元小姐的崇拜之情又得到了一次更新。

    这一番话,这如画景象,文不加点一气呵成,文辞丰富层层递进,眨眼之间门,已将江淮坊间门生活描画得栩栩如生。

    文辞的力量,何清宁作为士人,自然是铭心刻骨。

    他认为,这世上没有几个人能不被元小姐的一番恳切言论撼动。

    就如他那日被平冤之论震撼,又被夺权之理折服。

    元小姐实在是太过人了。

    其胆色、其聪慧、其壮志,只需稍加打磨,便一发不可收拾。

    不知许久过去。窦崇光终于连声说:“好!好!《黎明万事图》,此图必成!”

    画成这样一幅图,所费时间门、心力无数,况其细节太多,既考验人物,又考验建筑、山水。一旦画成,非巨匠不能称誉。

    但窦崇光肯定会画。

    他不会在乎,在其中失去了多少,又耗费了多少。

    元苏苏说:“等居士的消息。”

    谢无寄身带吉兆横空出世、《黎明万事图》送到陛下案上,他们做的这两手准备,就是给大宁各位朝臣勋贵们,一个响亮的见面礼。

    元苏苏直起身往后退,却没想到一退就撞上了硬邦邦的人。

    她愣了一下,转头看见谢无寄正是一直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