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朱元璋穿成了朱祁镇[历史直播]》 200-220(第15/27页)
犯错的时候,就闯下了塌天大祸。这是王莽成长过程中?的悲哀。】
对于王莽的性格,帝王们没有什么异议,可是对于王莽性格形成的说法,倒是让所有人都耳目一新。
王莽早期像个圣人,只因他享乐的方式与别人不同,他的心理满足点与别人不同?
性情性格,也?是自古以来就受关注的话题,性善论和性恶论的争议,持续了挺长时间的,而国人也?习惯观察不同人的性格,与面相?之类的联系起来,确定什么样的人可以交,什么样的人不能交。但对于性情性格的形成,还没做过深入的研究。
就王莽来说,虽然他身上最?深的标签是“乱臣贼子”,可是他早期那圣人姿态,也?是大家承认的,觉得早期是个标准的好人。
可天幕这种说法,倒是让人犹疑起来了,如果王莽做好事,只是因为他形成了这种靠做好事做好人,来满足自己癖好的习惯,那他还算是一个好人吗?
朱棣还在?琢磨着,朱元璋便对朱棣道:“这天幕,除了一直坚定民贵君轻的说法,另一个事也?一直在?强调,便是“人”的教养与养成。”
朱棣不由得回忆了一下,从朱祁镇时,说他受的教育水平不行;到赵构时,说到他自私胆小的性格,便是由于早年一直被金人恐吓压迫,再加上北宋亡国时的逃亡经?历,养成了那个什么批什么地的;到李隆基时,虽未提及过多早年经?历,但也?提到早年的享乐性格,与后期的沉湎酒色,是有呼应的;还有弘历,天幕对他的性格,与他父皇对他改造的失败,进行了着重强调……
琢磨了一会儿,朱棣发?现?,自己这老爹,还是和年轻时一样“记仇”,天幕说朱祁镇受的教育水平差,所以干啥啥不会,只会当俘虏的事儿,一直铭记在?心,耿耿于怀。
但朱棣是不敢说出口的,轻咳了一声,才到:“父皇敏锐,这确实是十分重要的事。几次听下来,越发?觉得继承人自身的性格性情,十分重要。”
毕竟天幕说了,一些缺陷,放在?普通人身上可能是小毛病,但是放在?皇帝身上,可能就是个大问题了,比如弘历那虚荣自大的缺陷。
“以此看来,天幕的观念是,人的性情与学识礼仪一样,是可惜悉心培养的罢?”
朱元璋想都没想就道:“那是自然!所以各朝都会安排一些品性优良出众的人,陪在?太?子身边,以作行为规范教导。只是……唉……”
史上能安安稳稳继任皇位的太?子,实在?是不多啊!
朱棣知道这是事实,历代以来,世人都信名师出高徒,但在?教养性情这件事上,似乎并不如此,许多厉害的帝王,都不是这般培养出来的,反而经?历波折的人,坐上皇位后,成为优秀继任者的可能性更大。
不用朱棣说出口,朱元璋也?想到了这一层,轻叹道:“所以你大哥,都是个难得的例外?。”
朱标就是正?统跟着老师学学出来的。
“说白了,做皇帝,除了要政务熟练,最?重要的是通人心晓人性,这种事,只跟着老师学很?难学好,亲自去人精堆里?滚一滚,吃亏上当受骗挨算计,才能学到真本事。”
朱棣默然,通晓政务都是基础,人心人性才是进阶的吧?根据朱元璋给?他讲的朱祁镇的事,朱祁镇是政务的门槛都没摸进去,更别提体察人心了。
刘彻听到这里?,突然觉得挺没趣的,王莽这等?人,如果在?他手底下,根本走不过几招,靠做好事扮圣人抢皇权?刘彻能把他皮都撕了。
可是,他的后辈子孙,就是栽在?这样一个人手里?的。
刘彻终于明白天幕说的“皇帝苗子选择面不大,还没有好苗子”,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情况了。
第212章 牡丹花下鬼刘骜(20)
在看其他王朝时, 刘彻尚且有心情嘲笑别人,现在轮到自己了,才?发现这事儿太憋屈太痛苦了。
而且, 已经步入老年的刘彻, 也逐渐能够理解, 为什么始皇帝, 会疯狂地想要弄到长生药,那样聪明机警的人,也会被那些术士骗成那样。做过皇帝,才?知?晓这份活计不是谁都做得来的, 哪怕自己的子孙后代, 也没那么靠谱。
【当?然?,王莽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也是客观原因,就是当?时自然?环境也十分差劲, 天灾不断。在王莽当政的十几年里,水灾、旱灾、蝗灾、地震, 以?及伴生的瘟疫等灾害,一直在全国肆虐。在这种情况下, 以?农业为基础的生产, 受到严重的打击和摧毁, 也是必然?的。这种天坑时间,别说王莽了,换别的皇帝来,也会觉得疲于应付。所以王莽这个在西汉末时, 抢走皇位,反而有点飞身接锅的感觉, 不仅成了乱臣贼子,辛苦多年建立的圣人人设,不是崩了,是直接灰飞烟灭了,他最喜欢最重视的美名?,也成了臭名?,这实在是有些黑色幽默。】
刘彻的关注点顿时被吸引到了灾害上去了,大汉竟然?会遭遇那么多天灾?!
刘彻顿时有一种老天爷都要绝大汉之路的绝望感,当?皇帝的,最怕这种天灾了,完全不可控,而且对国力打击巨大,甚至能影响到国运。
如今是刘骜在位时期,已经是灾害频发了,按照天幕的说法,大汉这种情况还没得完,还得持续上几十年?!刘彻感觉眼前一黑。
李治见天幕这样说,忍不住道:“那还不是他自找的?”
后人读史也看得出,以?西汉末那快断气的情况来看,即便没有王莽后来瞎搞,走上末路也是必然?的事,王莽是把这个过程加速了一些,还给刘氏后裔刘秀创造了一个崛起?的乱世?,所以?看来看去,还是因为刘氏江山气数未尽啊。
李世?民看着?李治,本想说点什么,最后还是咽了下去,然?后深深地叹了口气,只心里想到:既然?你觉得王莽是自找的,那以?后别人骂你,你也记得是你自找的便是。
朱元璋听到西汉末那灾害肆虐的描述,也自然?而然?想到了,天幕在讲清朝时,随口提到过的,大明的灭亡,与什么小冰河时期有关。
这个事,他与朱棣已经研究过去了,翻阅了钦天监的许多老黄历,又找了一些懂这些的人来解析,觉得这小冰河时期,怕是一个温度平常年份,要低一些的时候,至于有多低,还在命人查阅历代以?来的资料典籍。
要将上下千多年的气候资料,做个较为可靠的统计,是个庞大的工程,但朱元璋耐下了性子,让那些人多费时间多花心思,务必要把这个小冰河时期的状况,搞个清楚,好?让后人们?有所准备。
【王莽这次野心勃勃的改革,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最后引起?天下大乱,农民起?义的规模与频次,比刘骜在位期间还多,规模也更大。最后王莽被人砍下了头,分了尸,头颅悬挂示众,非常不体面地结束了他想要体面辉煌的一生。】
最后那句话,让帝王们?觉得贴切又心生凉意,王莽越是追求威风,越是追求人前显贵,最后的下场就越难看,越与他的追求背道而驰,确实如天幕所说,有些黑色幽默。
他们?虽然?厌恶王莽,却也明白王莽和他们?其实是相似的人,都是身处权力漩涡中心的人,都是自以?为握有天下权柄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