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穿成了朱祁镇[历史直播]: 200-2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朱元璋穿成了朱祁镇[历史直播]》 200-220(第16/27页)

都是自命为天选的人。可是王莽的下场,让他们?忍不住打了个激灵。

    【王莽改制这个事虽然?失败了,败得很彻底,彻底搅乱了西汉末的社会,但是这段历史,在史学上的研究价值很高。西汉是秦建立帝制以?后,第一个存在时间较长的王朝,虽说汉承秦制,但秦只是提供了一个制度架构,并?没有提供多少经验,所以?西汉才?是第一个对这个制度进行各种试错的王朝。】

    嬴政听到这里,心中顿时升起?了非常不妙的感觉,西汉是第一个存在时间较长的王朝,那他的大秦呢?他辛辛苦苦建立起?来那么大一个秦呢?就是个短命王朝了吗?

    嬴政的手,无意识地握紧了,指关节发出了咔咔的声音,他的身上,也无意识地释放着?一种怒气与威压,到底是怎么回事啊!真想把天幕抓下来,好?好?问问是怎么回事!

    【王莽的改制,就是这样一种试错。帝制是当?时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制度,但是也存在着?种种弊端和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土地兼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王莽的改制也是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而王莽的思想和行动,则体现了当?时一些上层阶级的天真与不接地气,不仅没有触及到社会的根本矛盾,反而因想当?然?的改革方式,导致越改问题越大。作为一个负面的例子,他的所作所为,也给上层阶级,做了一次错误示范和示警。】

    【说王莽备受争议,其实也没有那么厉害,在帝制时代,他妥妥是个反骨仔,是个篡权谋位的大奸臣,因为帝制时代的史书必然?要站在皇帝的角度强调“正统”,王莽抢刘家皇位的行径,就是大逆不道,所以?王莽被骂了两千年。即便是有人觉得他的改革,有一些正面意义,也不会成为帝制时代的主流思想。一直到帝制崩解,王莽的作为,才?得到新的研究与解读。新的时代,王莽被许多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认为他是一个无私而有远见的改革者?。胡适觉得:“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呃……总之呢,王莽虽然?人很奇葩,做的事也很奇葩,但他确实是历史上很值得研究的一个人物?,他深刻地影响了西汉末的历史走向,也对后续两千年的历史产生了影响。】

    【华夏历史上的改革者?不少,王莽之前有商鞅,之后有王安石之等,他们?都是勇敢的革新者?,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最后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他们?都曾努力发光发热,都在与时代的浪潮搏击时,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智慧与精力,他们?敢于人先?、穷则思变的精神,是我们?应当?看到并?学习的。】

    帝王们?都沉默了,天幕对王莽的评价,真是几经变换啊,一会儿夸他,一会儿骂他的,没听进去的,还估计要觉得天幕立场不太?坚定了。

    之前天幕对其他人做评价,特别是几个帝王的时候,除了李隆基是前期夸,后期骂,其他的几乎都是从?头骂到尾,有的甚至连祖宗皇帝都要拉出来骂,这并?不能说明是天幕有所偏袒,或者?有私心,相反,这说明王莽这个人,是非常复杂和多面的。

    所以?,对王莽的评价与研究,在帝制时代结束后,也有了一些反转。

    这让许多帝王忍不住想到了一个问题:是不是抛开立场和利益关系,才?能够更准确地去看一件事,去评价一个人,去看待一样东西?

    李世?民赞道:“天幕说的有道理。”

    李治还有点懵:“嗯?”

    李世?民耐下心给他讲解道:“天幕说,王莽的革新,带着?一些天真和不接地气,原因她也说了,便是因为他成长过于顺利,从?未遭遇过什么困难,很容易自高自大,又想当?然?;但若我们?只从?自己角度去看,觉得王莽是个奸臣,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又如何看到他的闪光之处呢?又如何公正地去评价他呢?”

    李治琢磨了一下,慢慢地也明白了过来,李世?民的意思是,就像王莽不能客观地去了解西汉末时的社会情况,所以?他的改革犹如空中楼阁一样,若他们?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王莽,亦或者?是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上的人和事,那他们?所做的事,最后的结局,都无法给自己及后人最好?最全面的经验。

    研究史书,便是看别人做过的事,不管是成王败寇,都要去明白其中的因由道理,做得对做得好?的就要学,错了、坏了事的,就要避免,这也是孔子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的意思。

    见李治逐渐明悟的表情,李世?民心中感到安慰,稚奴虽然?年纪小一些,身子骨弱一些,但他悟性比哥哥们?强一些,这也是李世?民愿意将皇位传给他的原因之一。

    只是想到,李治以?后在私人感情上,没有这份悟性和灵性,做了个坏榜样,李世?民心中又痛得很。

    罢了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世?上本无圆满事,即便是作为皇帝,也不能贪心太?多。

    刘彻对天幕这样的评价,还是有些不满:“王莽他是改革者?,是勇敢的试错者?,可是别用我大汉的江山去试啊!”

    不是自家的东西不心疼是吧?

    刘彻都要心疼死了,想到王莽那一条条制度,好?像都是怕江山太?稳了,恨不得刀刀能致命一样,他就感觉心梗。

    赵德昭表情奇异地听完天幕的评价,忍不住对赵匡胤道:“这天幕对王莽的评价真……新奇。”

    怎么说呢,也不是觉得天幕说错了,就是感觉有点……站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样。初听时,觉得有些别扭,但是仔细想想,又挺对的。

    赵匡胤懂赵德昭的意思,这孩子毕竟年轻,虽然?不像赵德芳那样,非黑即白,但是很多东西,也都是从?书上,从?别人那里学来的。赵匡胤活的久了,才?能明白,天幕这话信息量有多大,表达的意思有多深。

    第213章 牡丹花下鬼刘骜(21)

    赵匡胤道:“这里面, 有?几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意思。”

    因为他?们都是帝制时代的人,所以看人看问?题, 会不自觉地就代入了天幕说的“正统”的立场, 因为利益关系嘛, 很正常。后世没了?帝王, 便能更为客观公正地看待王莽了。

    千多年的历史上,像王莽那样的人,那样的事,不知凡几。

    朱棣回忆了一番后, 道:“父皇, 对这史上的奸臣佞臣,天幕骂得最厉害的, 便是秦桧了?吧?”

    像安禄山、王莽,天幕骂归骂, 但是也?夸了?,给大家都提供了?一些新角度, 只有?秦桧,骂得不比史书上轻。可见秦桧那臭名?, 并没有?因为时间的过去而洗刷掉多少, 反而一直被人们记着, 一直遭受唾骂和嫌恶。

    朱元璋轻轻点了?点头,道:“这也?很正常,安禄山和王莽虽然搞事,但他?们针对的都是皇家, 针对的是朝廷,但秦桧可不仅如此, 他?是联合外人,来搞自家人。”

    世人最恨什么,当?然是叛徒了?。

    秦桧很明显就是个?民族的叛徒,所以后人一直记着他?,一直骂他?也?不奇怪。

    朱棣若有?所思道:“看来,咱们也?要学着后人一些,学他?们如何看待事务和看待人的。王莽确实是以身试险,为后人踩了?不少陷阱。”

    说起王莽的井田制,朱元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