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48. 海禁 朱元璋:好的,请叫我“背锅皇帝……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48. 海禁 朱元璋:好的,请叫我“背锅皇帝……(第3/6页)

三大罪。】

    【第一,骄横跋扈,蓝玉屡次统帅大军作战,多次立功,当时朱元璋待他可谓是十分优厚,所以蓝玉渐渐骄傲自满,甚至在军中擅自罢免和提拔军官,独断专行,使得朱元璋曾多次责备他。】

    【第二,目无法纪,蓝玉的义子多达几百人,而因蓝玉的权势,蓝玉的家人不仅侵占民田,滥杀无辜,而且单蓝玉自身而言,也屡放厥词,自恃有功,专恣横暴,所为多不法,举止傲慢,无人臣礼,还认为朱元璋给他的封赏太低。】

    【第三,意图谋反,锦衣卫指挥使就曾找到蓝玉谋反的证据。】

    【另外蓝玉谋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姻亲叶升被诛,使得蓝玉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感觉。】

    【这大概是促成蓝玉谋反的最有利的证据。】

    【但说起来,虽然蓝玉谋反的动机还是很充分的,但蓝玉到最后也只是有谋反的“动机”,而没有转变成谋反的“事实”,因为朱元璋老谋深算,先发制人,于是蓝玉一党就只有被动挨打,束手待毙的份了。】

    朱元璋不由得冷哼一声,蓝玉!果真是想要谋反吗?!

    朱标也是抿了抿唇,不知该如何去言语。

    【不过话说回来,蓝玉也是挺矛盾的。】

    【因为据史料记载,蓝玉本人可是对朱标忠心耿耿,只可惜天不遂人愿,朱元璋的一切计划被无情打乱——太子早逝,皇孙年幼,于是朱标的武人集团班底,只能全部被屠戮干净,好为皇太孙铺路。】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概朱元璋也不曾想到,如果蓝玉不死,以蓝玉统领朝廷优势军力而言,在后期皇太孙朱允炆上位后,朱棣想要以燕地一藩之镇起兵,其实胜算是有些渺茫的。】

    【所以只能说,一切缘由皆有因果。】

    朱元璋不由得嘶了一声,搓了搓脑门。

    这可真是......

    啧,纠结啊。

    然后思考再三,不禁看向朱标——

    “若这蓝玉不死......”

    朱标会意,立即正色道:“爹您放心,孩儿自会约束好舅父。”

    “还有那些蓝家人。”

    朱元璋嗯了一声,拍了拍朱标的后背:“咱多想想天幕之前说的百姓。”

    “这是自然的,爹。”

    当下,两人之所以还想要多加宽恕蓝玉,不用过于言说,恐怕尽是想起了他们早夭的,真正的长子嫡孙——朱雄英。

    他们那不到八岁就过早夭折的孙子/儿子哎......

    但是现在才十岁不到的朱允炆......两人心中又是齐齐叹气,“仁弱”啊。

    朱标在心底摇了摇头,这皇太孙之位,恐怕与他这个儿子无缘了,更何况他之妻常氏还留下了次子允熥......只是他妻子常氏在生下允熥的当月便逝世,现在允熥......或许可接到他身边,又或是娘的身边亲自来抚养?

    如此思量着,冷不防旁边靠过来一个人影——

    朱棣哼哼着往朱标这里靠,不过倒是没说什么。

    毕竟比起旁的,还是大哥活着最重要!

    兄弟连心,朱标了然,暂时先抛却这些烦恼,笑着拍了拍朱棣后背。

    【火烧庆功楼事件是民间传说故事,对此事件未见史书记载。】

    【明初四大案,除了蓝玉案,胡惟庸案,还有“空印案”和“郭恒案”,这两案也先暂且放到在一边。】

    【因为这其中关于朱元璋为维护统治所做的事情,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宰相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与蓝玉案,这两案也可称“胡蓝之狱”。】

    【为什么这两案会并称去说?】

    【因为据《逆臣录》中的招供记录,许多人既参与了胡党的谋反,又参加了蓝玉党的谋逆活动。】

    【如前军都督杨春,他在早些年“因见胡丞相有权,就投门下,来往商量谋事”,后来胡党案发,他侥幸躲过,又积极参与到蓝玉的谋反活动之中,再如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等,均参与了两次谋逆活动。】

    【由此可见,胡、蓝两案实属关系密切。】

    至今还活着,被点到名字的众人:“......”

    朱元璋则呵呵了一声,心道,天幕说说其实也挺好的。

    呵呵,真挺好的。

    【好的,再说回宰相胡惟庸。】

    【对于宰相这个职位,其地位可以说是仅次于皇帝,位高权重,一言不合就可以把皇帝说到怀疑人生。】

    【比如历史上优秀的宰相都会努力约束皇帝,不让他太放纵自己。】

    【而要是如我们唐太宗李世民这样时常自省己身的皇帝,那就更有除了宰相外,也同样一言不合就把皇帝说到怀疑人生的大臣,对,说的就是魏征,可是遇到明主了吧,要不这口才真就无处发挥了。】

    唐朝李世民时期。

    魏征立即失笑着朝李世民拱了拱手。

    李世民同样如此,不禁无奈摇头失笑。

    但挥挥手,让魏征不要给他这样“感谢”,总让他有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感觉。

    【胡惟庸也是个当宰相的,但是吧,胡惟庸这人,他脑子倒是挺“秀”的——】

    【上面可是有皇帝在,结果胡惟庸竟还敢在朝廷里作威作福,栽培势力,结党营私。】

    【——胡惟庸总共做了七年丞相,任期内,在朝中遍植朋党,不遗余力地打击异己。】

    【比如对刘基刘伯温,其被解雇革去岁禄,告老还乡后,也依旧深受胡惟庸嫉恨——】

    【就因为刘伯温曾对朱元璋说过胡惟庸不宜入相的话。】

    【于是后来刘伯温生病,胡惟庸虽派医生前去看望,但刘伯温在服药后不久便一命归西了。】

    【当然,排斥异己还不是胡惟庸案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胡惟庸案的主要症结在于——其为人过于独断专行,许多生杀黜陟等重大案件,胡惟庸往往不向朱元璋请示,就擅自加以处理,这种行为,自然让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深感宰相专权,以及皇权恐怕旁落的危机。】

    汉朝未央宫。

    刘彻啧了一声,就这等宰相,实属宰了都不为过。

    【于是洪武十三年,即公元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洪武二十三年,即公元1390年,朱元璋又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已故滕国公顾时的子孙等开国功臣。】

    【在这之后,又以胡惟庸通倭以及通元之罪,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时称“胡狱”。】

    现在是洪武二十年,即公元1387年。

    还活着的众人:“......”

    朱元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