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香江旧事[娱乐圈]》 320-370(第70/73页)
“再这样下去,赵氏只会越来越留不住人才……”虽然去别处也不一定能拿到更高的薪酬,但人家还不兴不做这活儿,去各种工地、地盘等地方卖苦力了?
香江的力气活工人收入可不算低,而且TBB还因为出外景时也是经常要搬搬抬抬各种重量级器材,在各处工作人员里头素有“早知道来电视台也是要做苦力,那我还不如当初就去地盘搬砖”的自我挖苦式调侃……
不过,现在的赵氏已经开始转型了,外借出去之后,那些人能去做临工的公司也就那么几家,这不比让这些人私底下披马甲去外头□□工影响正常工作要好?
而且还能从中抽一笔中间费!
“与其让那些没工开的正式工吃空饷,倒不如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外借’事务的部门,从中抽取利益……”要从那些老家伙手里掏钱困难,但是打着赚更多钱的名头开一个新部门来瓜分部分权益和利益,还是可以努力一下的。
毕竟那些老家伙要是不答应开的话,那么这一笔想来就应该不少的“中间费”,是必然会没有的。
“你一开始不提出这个,就是为了现在谈得最激烈的时候,作出‘让步’的表示?”赵日赋忽然问了一句。
苏韵略微低下头来,仿佛是被看穿了小心思一般淡淡一笑。
大佬不愧是大佬,这么快就想到了她明明有着更迂回而且成功几率也更大的激励计划方案,却为什么会选择是在一开始的时候,要拿着不少人提议过也抗争过、但却一次次被打回来的待遇提升申请方案去先冲一波。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这就是苏韵之所以会先拿出明显很难会成功的没希望方案,然后还要花时间花精力花感情,去和那些钻在钱眼里的老家伙“据理力争”到脸红耳热地拍桌子,只为了达到加强公司员工待遇薪酬这一个“目的”之真正含义。
可还别说,这种明知不可为却还是非要迎难而上的势头,可是给苏韵以及赵励英、赵励明这两兄弟,争取到了不少公司内部员工的好感和支持。
在这个世界上,很难有人不是为了利益而存在的。
那么,当遇到利益目标一致的情况时,这些人就会自发性地站在同一阵线,并且对与自己站在同一阵线上的人生出相应的“战友情”和好感度。
“时代已经变了,现在是新时代和新人的天下,有些老规矩,也是早就应该要跟着变一下了。”苏韵无比认真地看向赵日赋,“况且——这不就是你老人家一直希望看到的场面吗?”
父辈拼命打下基础,然后有能力的子孙辈在这样已经打好了的基础上,竭尽所能,大踏步向前迈进——继而,去努力达成赵日赋那受限于时代、受困于岁月因而未能完成的“东方好莱坞”之梦。
第369章 第369章:为了工作
而苏韵之所以把激励计划拖到这个时候才真正地放出来, 满怀希望地摆在赵日赋面前,也是为了等待这一个时机成熟。
从产业转型开始,将赵日赋的视线从影视制作获取利益的这一个赚钱方式里跳出;随后在利益获取主力转移之后开展“人才基地”这个计划的催化, 让赵日赋看到这样能在不知不觉间促进香江娱乐圈的融合, 以及赵氏将来以人才基地为主导的首领地位之后,再要提出为对手底下最为重要的“人才资源”提升待遇……
尽管在资本的圈子里向来惯例“物是罗马,人是牛马”,但如果将人才资源的重要级别提高,再加上减少内耗、开源创收这两点,大概就容易开口得多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在很多时候, 再好再棒的良心计划, 都是比不上血脉和利益的牵连。
赵日赋早已经有了退意, 至今坚持着不退下来除了是真的依然热爱影视事业之外,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帮底下的小辈镇住场子,以免苏韵他们被那些倚老卖老的老股东用辈分和资历压制。
这是无可避免的一个问题:自古时流传下来的长幼尊卑观念, 至今仍在现代社会大行其道。
这样的长幼尊卑之分, 其好处是能达成一个以长带幼从而规避重蹈覆辙, 让对未来迷茫的后辈走上正确的道路;但如果作为长者的人心思不纯, 就会立刻从引导者转化成最难跨越的那一座大山,阻碍着后辈前进的步伐。
若果没有当年兄弟相争的意外, 赵励英这个由赵日赋手把手带出来的侄子, 明显是香江赵氏最好的继承人。
可惜, 出了这一场意外之后,哪怕赵日赋依然比较属意赵励英作为主导者继任, 公司里的人却可能会出现不为少数的不服心理。
其次就是苏韵——然而她实在是太过于年轻了, 而且又是主管制作的, 调回管理行政这边是直接就会让制作部失去一员大将,届时,所能获取到的利益,自然就会相应地少了。
更何况,以苏韵的外形和能力,都是更适合幕前和制作这两个方面。
至于赵日赋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作为老大的赵励明的心思就没多少放在继承家族事业上,自从苏韵提出产业转型之后一个月有至少二十天都在忙其余产业,看样子就已经是打算放弃继承家族事业去追逐梦想了……
赵励仲又是个看起来比苏韵年长、实则却还要比苏韵“不懂事”的,压根就担不住大场面,只能做副手的存在——那么,赵日赋在经过层层考虑后,便也是只能继续当年自己几兄弟一起合力做事业的路子,让有意去闯荡的赵励明开拓新天地,而赵励英和赵励仲留守大本营,最独特的苏韵走赵氏最为重要的制作之途。
像苏韵这种不怎么图钱又不怎么图色、只一心搞创作的事业脑,基本是不用担心她会像背刺自己人的赵二哥那样,再发生如当年那次意外一样层层克扣坑骗兄弟的事情。
“不过,你又凭什么来说服他们,你这个激励计划一定会有得赚呢?”赵日赋又看了过来,一副要考核苏韵的模样。
苏韵冲堂哥赵励英使了个眼色,赵励英便把手边公文包拿起来打开,从中取出了几份纯英文文件报告放在了桌子上。
“这是去年10月底在北美上映的《终结者》电影的资料,投资640万美元,总票房7837万美元……”苏韵翻开最上面也是最新的一份文件报告,随后又逐一介绍起了自己的“成功投资”案例,无论是看电影的眼光还是投资的回报率,都是一份又一份相当漂亮的成绩。
赵日赋沉默地看着最上方的那份文件报告,似乎依稀又想起了自己好几部大投资接连扑街的旧事……
而苏韵却是目光精准地时不时就买“冷门”,最后票房大爆特爆,除了那些本来就是为了冲奖不在乎票房的文艺片,她看上的商业类型电影基本都没有失手过。
换作是旁人,这样对比着炫耀肯定是得在心里记上一笔;但偏偏苏韵是自己人——这么一来,看法评价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得到赵日赋的肯定,苏韵最后几乎是有点光棍地摊了一下手:“我们家大业大,赌得起这一把,到时实在不行的话,关停这个部门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但如果这一把赌成功,以后香江影视圈里头……可就是要真正地变一番天了。”
这些年赵氏因为有她所以海外票房成绩基本都很不错,但本土票房成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