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游戏侵入现实》 600-620(第8/27页)
可怜的炮灰!当然,仅仅是感慨,没有人会在此时为高尚书求情。
不要把大家都当傻子。也不要把天子当傻子。
雍治天子理都没理跪着的兵部尚书,问身前的何朔,“何卿?”
何朔行礼,给出解决方案,朗声道:“陛下春秋鼎盛,臣以为高国对此议大谬,不足为取。陛下念其多年勤于王事,一时糊涂,可准其致仕。”高国对公开为晋王摇旗呐喊固然有罪,但罪不至死。
何大学士为人还是很公允的。虽然,他内心中极其的讨厌两王夺嫡之争。争来争去,令国家空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他得天子信重,执政五到十年便足矣。但凡长期独揽权柄者,基本都没好下场。他不想落得这样的结局。以天子的年纪,太子之争,与他无关。
雍治天子的杀心还是比较重的。高国对犯了他的忌讳。当即,微微蹙眉。不过,何朔的意见,他需要考虑。
武英殿中便沉默下来。
……
……
一场廷议,本来议论大学士人选,谁也没想到话题转到太子的人选上。晋王参与朝政,这不就是太子么?国朝虽然不像明朝那样将皇子,宗亲当猪养。但皇子们亦没有开府治事的权限。只有太子需要学习治国理政。
当下雍治天子沉默,思考,朝臣们便等待着天子的决定。
刑部尚书华墨,却突然意识到,他的机会来了。天下大事,悉决于圣天子!指定谁为武英殿大学士,何朔的意见很重要,但决定权在天子手中。
华墨心中一动,出列,上前,向御座上沉思着的雍治天子说道:“臣以为高国对居心叵测,可追夺出身以来的文字。陛下春秋鼎盛,便是太子之为空悬一段时间又何妨?”
追夺出身以来的文字,对官员而言,是比较重的一种惩罚。换言之,就是踢出读书人的队伍。读书人相应的政治特权,自然是再享受不到的。
类似于,双开。即开除党籍(读书人身份),开除公职(官职)。
所以,武英殿顿时响起交头接耳的议论声,监察御史朱鸿飞立即出声弹压,“肃静!”很明显,华尚书在明目张胆的逢迎天子。这是很没有大臣气节的行为!令人不耻。
华墨丝毫不受周围的气氛影响,再道:“臣以为当务之急,乃是圣上中馈乏人,宜早定夺。臣以为可晋杨贵妃为皇贵妃!”
话音刚落,满殿哗然。当即就科道言官出列骂道:“华墨,尔与为佞臣乎?”
“简直是放屁。岂有兄嫂为皇后者?百年之后,后人如何评论本朝?”
“陛下,华墨阴私媚上,欲陷陛下于不义,其罪当斩。”
一时间,武英殿中群情汹涌。
雍治天子当前有三位贵妃。独独是杨贵妃晋位为贵妃时,当时军机处的大学士们拒不奉诏。因为,杨贵妃的身份有问题。杨贵妃膝下有皇子,若为皇贵妃,成为皇后不过是时间问题。那么,三纲五常还要不要?这让正统的读书人们如何能接受?
雍治天子微怔,他没想到朝臣之中,有人有这份眼力、胆魄。后宫佳丽三千,他最宠燕燕。但,领班军机大臣何朔,为人清正刚直,理学大家,不会同意他立燕燕为皇后。
雍治天子深深的看了华墨一眼,似乎想要记住此人。
何朔斥责道:“华丙章,你这是什么提议?还不退下?”
宰辅之威如此,华墨拱手一礼,默然的退下。谁都没看到他低着头,眼中的喜悦之情,一闪而过。
何朔再向天子道:“陛下,今日理宜先议武英殿大学士的人选。”他虽然不同意立杨贵妃为皇贵妃、皇后,但不想当众扫天子的脸面。
雍治天子没说话,沉着脸,指指跪在地上的高国对,道:“按华墨的意见处置。”说着,从御座上起身,转向殿后,离开了武英殿。太监们连忙跟上。
满殿的文武大臣,措手不及,感到有些茫然。显然,杨贵妃这个议题,令天子很不满。
刘飞白心中摇摇头,他同样不同意立杨贵妃为皇后。但看天子似乎心意已决。问何朔,“高远,现在是怎么个章程?”
何朔看看议论纷纷的武英殿群臣,作出决定,道:“高国对的处置,以天子口谕为准。我们继续廷推,稍后,再将结果呈报给天子。”
当即,武英殿中的朝臣们慢慢的恢复秩序。
临近中午时,廷推得票最高的人选曾缙、殷鹏被报送天子,等待天子决断。而得票第三的吏部尚书宋溥,被何大学士排除在上报的名单外。
……
……
雍治十四年九月二十六日,随着大臣们陆续离开武英殿,殿中议事的过程很快就传遍京城。真可谓一波三折!
谁也没料到,兵部高尚书会为晋王说话。同样,没有人料到刑部尚书华墨异军突起,提起杨贵妃的地位。当然,他给天子留了个好印象,但要升官,还要需要等待时机。
而另一边,廷议之前,信心满满,大热的九省都点检王子腾,意外落选。谁又能想到,真理报上的鼓吹,反倒是起了反作用?何大学士要压武官!
看点颇多。路边社的分析家们、点评家们已经在京城各处说的唾沫横飞。而真正的余波、影响,才在夜色中,如同湖面的涟漪,徐徐泛开。
……
……
秋夜凉爽。小时雍坊,秋叶胡同,王家王子腾的外书房中,两天前才聚过的某些人,不得不再次聚会。只是,这一次气氛很有些凝重。
王承嗣坐在书房的主位上,目光一一从众人的脸上滑过:王子胜,史鼎,史智,李守荣,田升元,汤奇,川宁侯。心情沉重的叹口气,“诸位……”
王承嗣开了个头,忽而,心情沮丧的说不下去。他和晋王谈过,晋王在天子面前力荐,但谁想到结果是这个?他父亲原本到手的大学士飞了。
王子胜不满的道:“叹什么气?这都是贾环那小子捣鬼。若不是他在真理报上乱说,怎么会引得何大学士不满?”
史智立即附和,“对,就是他的原因。”
史鼎沉默着。没有他们自己的原因?报纸上,有部分文章是四大家族相关的官员们写的吧?
看着外书房中的这一幕的丑态,大理寺寺丞李守荣心里摇头。这些人连基本的东西都没看明白:贾环这是摆明车马,要争四大家族内的话语权。
贾环不同意,王舅老爷要上这个大学士,就上不成。谁让王家之前不和他商量来着?
李守荣觉得,他今晚不应该来这里。而是,应该考虑去贾府坐坐。没有人愿意和蠢货为伍。
外书房窗外,秋夜越冷。
王承嗣、王子胜、史智等王家的人物还在批评贾环,但离心力,已然产生。而他们还不自知!
……
……
夜里七八点。宝钗在潇湘馆中和黛玉、湘云、宝琴说话,顺便等着贾环。她问去贾府前院里打听消息的晴雯,“三爷还没见完客?”
晴雯点头,回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