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纯皇贵妃: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之纯皇贵妃》 110-120(第19/44页)



    一来他对这个水车也很感兴趣,之前碧桐书院烧着的事恐怕还是吓着沐瑶了,她才会绞尽脑汁想出这个来。

    永瑢自然不能让别人辜负了沐瑶的心思,索性自个做出这个来。

    有自己盯着,这东西必然能尽快做出来!

    沐瑶知道永瑢体贴,就笑着点头道:“那就交给你去办了。”

    只靠永瑢去找匠人做,自然是不够的,他索性先去九州清晏找乾隆,把图纸一给,说要做这个东西,希望乾隆能够大力支持。

    他跟乾隆解释一番,乾隆就感觉这是个好东西。

    其实前朝也有救火的工具,就是宋朝的时候相当不少了。

    比如防虞器具、桶索、旗号、斧锯、灯笼、火背心等等,而且还是官府出钱,成立了一队潜火队,算得上是如今消防队的雏形了。

    甚至还配备了云梯,如果是高楼的话就能架上。另外有唧筒,就是最早的消防泵了。

    小规模的火灾,还会用上水囊,里面储满水,在需要的时候直接拿就行了。

    相比之下,水龙车有轮子能动,能挪到任何火势大的地方,还能调整方向,更为方便。

    乾隆看着就不住点头道:“这个不错,让造办处协助你做出来,越快越好。”

    他自然知道宫殿的隐患,哪怕如今的宫殿虽然用的木材,外边刷了几层涂料,防火却不尽人意。

    如果在救火上面多用心,也能在出事的时候尽快灭火,不至于蔓延的更广了。

    得知是沐瑶的主意,乾隆并不意外,笑着鼓励道:“既是贵妃想出来的,交给你是再适合不过了。”

    永瑢的画画天赋不错,这结构图画得尤为清晰,基本上造办处的工匠一看,就差不多知道该怎么下手做了。

    有永瑢领头,工匠们有些疑惑只琢磨一下就迎刃而解,选了铜来制车。

    毕竟木头的话,里面储水时间长了容易漏不说,还容易发霉腐烂坏掉,哪怕有涂层在也只是拖延一段时间罢了。

    这么个水车要是做出来经常要换,那就太麻烦了,索性用铜来制,不容易生锈,密封性更好,还相当耐用。

    半个月功夫,这水龙车就做出来了,再三实验过,从不同角度来喷水,只要左右有人向下不停压,龙头的水就会源源不绝喷洒出来,落在火灾的地方,相当精准。

    就是因为水压的关系,水用的特别快,需要有人不断加水进龙车。

    如果只用木桶提水的话就太慢了,哪怕殿前一般都有两个巨大的水缸储水备用,不到一刻钟就要用完的。

    而且把大缸里的水倒进水龙车也很慢,用水桶一次次倒进去,水龙车两头都有进水的地方,每次最多一边两个人倒,再多就不可能了。

    一桶水才多大,两桶下去却是杯水车薪,动作慢一点,水龙车里面的水就要彻底用完了。

    哪怕人手再多都不行,沐瑶就想到了虹吸原理。

    只要管子是真空的,堵住两头或者里面充满水,就能从低处到高处去。

    于是沐瑶让永瑢在水龙车最上面也做了个活扣,能够打开把管子戳进去,另一头在水缸里面,水自然而然就从低一点的水缸进到高一点的水龙车里面了。

    当然前提是水管要泡在水里,或者堵住两头,一起放进两边才能成。

    永瑢看着水竟然从低处去了高处,顿时十分惊讶,瞪大眼盯着不放。

    工匠们倒是不觉得稀奇,只感慨纯贵妃果然博学多才。

    永瑢有些疑惑,问起工匠道:“这个很常见吗?”

    工匠就解释道:“六阿哥有所不知,汉朝灯具就是顶部有导烟管与灯体相通,中间是空心的,储一半水,烟雾顺着管道融入水中,然后消失,不会有烟雾出来。”

    导管把烟雾吸进水里,就跟这个水管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从低到高吸进来。

    汉朝的工匠把这个灯做得极为精美,点灯后屋内却没有任何烟雾。

    具体原理如何,工匠们说不清,只知道能这么做。

    一些灌溉的工具也是这个原理,把低洼的河水抽起来到上边的田地当中。永瑢点点头,只觉得这个水管极为方便。

    后边如果着火了,宫人们只要去打水提桶送到这个水缸就行了。

    水缸四面八方都能倒水,同时八个人都不在话下,就要迅速得多。

    当然永瑢琢磨着如果水流能从低到高走,那么如果在大缸旁边放一个矮一点的水缸,再旁边打个水井,水直接落在矮点的水缸里面,再用管道倒入高的水缸,那就更方便了。

    如果尽快把井水打上来,还可以用按压的方式,压下去把水抽上来,就是需要人不停按压,比起一桶桶打水还要快得多。

    沐瑶是没想到永瑢的脑瓜子这么好使,连现代农村用的那种建议水泵都能琢磨出来。

    不过永瑢这样只是个设想,要怎么把水按压抽上来就没有头绪了。

    毕竟比起普通的虹吸模式,从井里打水出来就要难得多。

    沐瑶绞尽脑汁回想小时候在农村用这种手压的老式水泵,好像是用的活塞,在压下去的时候活塞关闭来增压,上来的时候中间活塞会打开,水就能抽上来了。

    她只是大概知道一点,告诉永瑢后,让工匠反复改良,居然真的做出来了。

    这种手动泵只要人在,都不需要用木桶打水,甚至连力气不大的孩童都能做到。

    永瑢觉得这个东西造福百姓,让原本劳动力不够的百姓家里也能减轻一些,哪怕年纪小的孩童打水就不怕掉进井里那么危险,体弱的老妇人都能轻松打水上来。

    他没有独占的意思,问过沐瑶之后,就打算献上给乾隆,能推广下去是再好不过了。

    乾隆却给永瑢泼冷水道:“这水泵的材质得用铁或者铜,都不是一般百姓能承受得了的。”

    他见这个儿子耷拉着脑袋,十分沮丧的样子,就笑着道:“不过也能在各城镇的水井上造一个,方便老弱妇孺孩童去打水了。”

    每个城镇只可能有那么一个,肯定是不够用的,总比没有的好。

    永瑢想了想忽然道:“皇阿玛,不如让当地乡绅或者富商捐钱造水泵,然后在泵上面就刻上谁的名字。若是不够明显,还能在旁边立个小石碑,把捐赠水泵的名字写上去。”

    他琢磨一下又道:“不止是当地,若是其他地方想要捐赠过去,一样都可以刻上名字,赞许他们的功绩,让当地人也十分感激。”

    京城多的是钱多得要命,但是想做善事却没什么地方能用,只能花在寺庙当中,倒不如花钱干点实事,让老幼妇孺也能自个打上水来喝用了。

    乾隆挑眉,感觉这个六儿子的脑瓜子在掏空别人钱包上十分有天赋,以后也是适合进户部的了。

    如今他不动声色道:“倒是个不错的建议,去请各位议政大臣过来。”

    后边是乾隆吩咐李玉,很快几个议政大臣就赶过来了。

    听了六阿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