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梁山跑腿的日子: 240-2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在梁山跑腿的日子》 240-260(第11/43页)

封不动给留着,等你来拆。”

    阮晓露一头黑线。江南的土产是什么?鱼吗?

    “就?不能?派个人送到东京去?”

    “这么多东西,又不是必需品,谁乐意跑腿?”众人道,“再说?,没想到你这么久不回嘛。”

    得,还?是嫌她?任务完成得太慢。

    你们知足吧。她?想,换了别人,铁定?空手而归。

    兴致勃勃开箱,入目先是一封信。阮晓露余光瞥见周围朋友期待的眼神,抓把小刀,坦然挑撕开封皮,看到熟悉的字迹,笑眉笑眼读了几个字,笑容消失。

    “我去。”

    李俊开门见山,直接告诉她?:方腊集团,栽了。

    第 246 章

    当初全运会?结束, 李俊离开?梁山,一路和江南庞万春等人虎视狼顾,前后脚回?了江南, 几乎是立刻起了冲突,撕开了塑料友情的遮羞布。

    一山不容二虎, 李俊回?到海沙村大本?营, 当即叫停了输送给方腊的“保护费”,表示跟方腊势力?分割, 此后不听他使唤。

    方腊起义数年,也聚集了一拨志向远大、才能出众的江湖好汉。一开?始因反抗朝廷的花石纲恶政, 吸引了诸多被压迫的百姓, 又借着拜明尊、均贫富的由头, 势力?迅速扩大。但方腊有一招棋下得差了:他见攻城略地容易, 自信过分膨胀, 又急于做武林第一, 于是早早就称了帝, 封了百官嫔妃, 穿龙袍,坐龙椅,过足了皇帝瘾。

    当今世道纷乱, 占山造反的比比皆是,只要不给中央添太大乱子, 朝廷也没心思管,况且也管不过来。但“称帝”这步棋实在太过嘚瑟,是挑衅皇权、挑衅天?命, 一刻也不能忍,必须集中资源, 优先剿灭。

    于是,在其他绿林山头还在逍遥法外之时,方腊的地盘被朝廷严格封锁,许出?不许进,严禁一切商贾贸易,所有担任伪官者?被全国通缉,甚至不少绿林同道贪图官府的赏钱,对方腊手下?的“皇亲贵胄”施加暗算。

    这样一来?,大大阻碍了方腊势力?发?展壮大。江南的富庶资源很快被坐吃山空。方腊统治集团被迫转向内部,靠勒索江湖势力?的保护费、以及收割辖地百姓的劳动财富,维持自己的小政府运转。

    老?百姓都是苦过来?的。以前的苛捐杂税,强征硬敛,大家习以为常;现在日子照样不好过,如果“方教主”能跟着大家一起共苦,百姓觉悟高,可能还会?咬紧牙关,共渡时艰。

    可偏偏方腊和一群手下?过惯了奢侈的生活,况且已经被“皇帝”、“大臣”、“将军”的名衔给架上?去了,生活水准总得配套,再苦也不能轻易降级。

    那就只能多苦一苦百姓了。反正信明尊都吃素,肉也就别吃了,大家都挖野菜呗。

    百姓开?始生怨。以前好好的当大宋子民,虽然也是当牛做马,好歹是良民,只要日常小心谨慎,就有个好日子的盼头;如今不光吃不饱穿不暖,还成?了“乱民”、“从贼”,给祖宗蒙羞,自己行在路上?,不小心撞上?大宋官兵,就有可能让人借头领功,这日子是双倍的倒霉。

    此时正赶上?梁山开?什么“武林大会?”,江南地方的绿林好汉多有去凑热闹的。到了山东一看,不得了。“北梁山,南大明”,怎么人家的日子过得那么红火,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论秤分金,论套穿衣……更离谱的是,梁山好汉并没有那么阶级分明,从寨主到喽啰,吃的是一席饭,喝的是一坛酒,用的是一个兵器库里的刀枪。有人酒后失礼,见了领导不低头,领导们只是一笑置之;有人穿衣花哨,压过寨主的风头,也没有被批“僭越”。有人醉后口出?狂言,说他拳脚功夫了得,就连寨主也不是他对手,满山宾客都替他捏把汗,晁寨主却丝毫不以为忤,反倒笑眯眯地说,能结识这么多比自己厉害的英雄豪杰,是他之幸。

    甚至,就连女子——不光是身负武功的女头领,还加上?走不动路的老?太太、不见外客的闺阁淑女、手无缚鸡之力?的落难歌伎——这些?本?应被排除在江湖游民之外的人,也都被以礼相待,在山寨里挺得动腰板,说得上?话。

    唯一有点区别的,就是领导住小院,寻常头领住单间?,小喽啰住集体?宿舍,“人均居住面积”分出?了高低。可就算是住集体?宿舍的,那脸上?也常挂着笑容,不见他们抱怨——毕竟,梁山集体?宿舍的条件,可以媲美寻常小康农家,谁会?不满意呢?

    当然,晁盖也不是完美无缺的领袖,有时候做的决策让人啼笑皆非,得靠满山兄弟来?集体?纠错;梁山也不是极乐世界。要在山上?立足,除了勤练武功之外,每天?还得开?荒种地、扑杀野兽、铺路清障、搬砖生产,乃至完成?江湖事务和乡民委托,不仅要时常出?力?跑腿,更有性命之忧……

    可江湖险恶,这些?风险在哪混都有,不足为奇。

    那些?外地江湖同道看到梁山如此欣欣向荣,有些?当场就投递简历,想要留下?。不过现在梁山招人也严格,除了能力?要过硬,还要和山上?兄弟三观一致,还要尊重老?幼妇孺,还要有行侠仗义的过往……大多数人都被刷了下?去,带着一腔回?忆,回?到家乡。

    然后把梁山的情况一散布,江南武林哗然,再看看方腊手下?的烂摊子,人人心里都有微言。百姓们也逐渐离心,开?始有人外逃,冒着被当成?“逆党余孽”的风险,回?到大宋统治下?的正常社会?。

    庞万春和金芝公主来?到梁山参赛,也有窥探梁山繁荣之奥秘的意思。不过他俩用尽浑身解数,山上?能跑的地方都看了一圈,没发?现什么显眼的致富秘诀。倒是亲眼目睹了石碑出?土的“神迹”,觉得梁山莫不是有神明护佑。

    于是回?到江南,奏报方腊,几日以后,杭州西湖湖底也挖出?了一个小金人,上?书?“大明至尊”。不过因为时间?仓促,这金人铸造得过于崭新,又因为工匠偷工减料,样貌着实滑稽。此事不但没能给方腊政权挽回?声誉,反而成?了笑话。方腊忿怒,重罚了挖出?金人的地方官。

    这些?内情,李俊的信里当然不曾细写,只寥寥几句,说方腊政权不复往日之盛。大家都是聚啸山林的同行,稍微一想象,也能猜出?前因后果。

    阮晓露读过几段,张眼看看几个同伴。梁红玉有几个姐妹是江南出?身,对当地局势有所关注,又守山护寨,多与三教九流的角色打交道,消息比较灵通,补充了不少细节。

    可想而知?,在方腊政权江河日下?之时,又收到李俊的分手信,说咱们相安无事这些?年,如今道不同不相为谋,趁着还没相看两?厌,从此各走各路,别再有利益纠葛。以后你们自己想办法买盐,别找我。

    方腊政权本?来?就经济困难,收到这个消息,当然难以忍耐,又觉得是打了自己的脸,不教训一下?不足以震慑群雄。于是当即点兵出?发?,围攻海沙村。

    他们想着,外头的剿匪官兵虎视眈眈,自己估计打不过;但一个小小的盐贩,手下?几十个歪瓜裂枣,收拾一下?应该不成?问题。

    却没想到,上?次派人巡查海沙村,就被李俊连同几个梁山援军设局瞒住真相,隐藏实力?,敷衍过去;如今一战之下?,发?现更是今非昔比。一片绵延盐场,修了多重防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