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梁山跑腿的日子: 240-2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在梁山跑腿的日子》 240-260(第27/43页)

其实登州府尹范池白当然知道本州的私盐贩卖已经成了根基稳固的黑产,去年被一群江洋大盗那么一闹,更是不敢插手管理?,任凭□□把持大部分?盐业,从来不敢派兵巡逻海岸。至于沙门岛,更是不敢再接近。岛上搬来新居民,自然也无从得知。

    大部分?地方官的执政纲领都是相?似的:只?要不影响地方稳定,上头问起来,该糊弄就糊弄,能裱糊则裱糊。自己不知道的事,一律当做没发生。

    至此,矛盾已经全都转移到?“登州产盐区的现状如?此混乱,地方官竟然知而不报”。这一批擅自登岛的平民反而显得没那么要紧。

    张叔夜自然也能想到?其中内情,不免尴尬。不过眼下不是追究地方官的时候。沙门岛是早就选定的调停地点,跟辽金双方的使臣也已经通过很多次气,现改地点也不现实。眼下最要紧的是把这个岛屿整修成能接待外宾的规格,至于这些平民的来历、地方官的糊弄瞒报,都是次要问题。

    张叔夜也就借坡下驴,不再追究,道:“既然是盐户,也得回避,让他们立刻乘船返回登州乡里?……”

    阮晓露立刻道:“不行不行。”

    张叔夜:“嗯?”

    阮晓露心道,这些偷渡客是辽东居民,完全不认得海路,他们前脚上船,后脚就不知漂到?哪去;就算能幸运地登陆山东海岸,马上就会被衙门抓起来。

    人家?冒着九死一生之险,好容易在小岛上挣扎性?命,总不能因为官方一句话,重新让他们去送死。

    她想了想,道:“咱们还要在岛上兴建临时馆驿。随船虽有?官兵,让他们搬砖盖房,只?怕生疏懒惰。不如?以官府名义,征调这群人为民夫,给送酬劳,让他们帮忙干活……”

    张叔夜一琢磨,倒是挺有?道理?。这些居民来路可疑,如?果直接赶走,只?怕存有?后患。花点钱把他们雇佣在眼皮底下,既能安抚,又能监视,还能驱使,一石三鸟。

    咱大宋国?堆金积玉,财大气粗,能花钱解决的事儿都不叫事儿。

    但他没松口,意味深长?地问:“你能保证这群人不闹事,不出乱子?”

    阮晓露听明白张叔夜的暗示,也想到?一个可能性?:万一这些人是金国?派来的细作呢?

    转念一想,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首先,这群偷渡客是如?假包换的灶户,不然不会认识她的信物,也不会无中生有?地搭出煮盐作坊。其次,金国?不可能几个月前就预知自己会与辽国?和谈,宋朝会介入调停,且调停地点选在沙门岛,专门派人过来守株待兔;如?果这群人本来的目的地是前往宋朝本土搞破坏,只?不过迷失方向,困在沙门岛——这也不可能。想去宋朝本土,像当初灰菜一样,跟着“盐马走私”的船就行了,容易得很。

    但她还是谨慎地道:“只?雇佣他们干活建设,等?到?真正会谈之前,再派人将?他们送回大陆。如?果这期间他们有?作乱之意,您尽可下令,格杀勿论?。”

    张叔夜笑道:“这可是你说的啊。”

    他起先还担忧,这些胆大包天的盐户会不会是阮晓露的江湖同道。若真如?此,官府还真不敢轻易得罪。

    阮晓露一怔,笑着回道:“您抬举俺了。就算这些人跟俺是一路人,如?果他们真要存着恶意,那该怎么处置怎么处置,我虽然没文化,‘国?家?之事无小事’,这点道理?还是懂的。”

    张叔夜心说你歇菜吧,在这跟本官高谈阔论?,也不看看自己做的那些丰功伟业。

    嘴上说:“孺子可教?啊,有?进步,有?进步——那你去和他们沟通一下。”——

    阮晓露于是又乘船到?了岛上,对郑佛娘等?人传达了这个意思,只?不过稍微变换了一下说法:“要么你们马上离开,要么留在岛上替官军干活,管饭,工钱从优。你们自己选。”

    国?家?使团还没开始斡旋,阮晓露就已经悟到?了“斡旋”的精髓:对于谈判双方提的条件,就算是十分?合适的条款,也不能一股脑的和盘托出。最好让对方觉得,这条款是自己选择的,是自己争取来的。

    果然,一众偷渡客都选“干活管饭”。

    阮晓露又道:“那你们要保证,我在岛上之时,一律听我指挥号令。若有?违令,该杀杀该罚罚,我保不了你们。”

    阮晓露持有?古钱信物,偷渡灶户们早把她当成南国?的盐帮大佬;他们在陌生小岛上心惊胆战地住了几个月,见宋国?官船来,本以为好日子到?此便休,没想到?被她一说合,反倒能以合法居民的身份打工,还能领工钱。

    不管这工钱能不能兑现,先抓住机会再说。反正他们的命运早就早谷底徘徊,再出什么事故,也差不到?哪去。

    郑佛娘转身道:“听见 没有??都乖乖听这位姑娘大王吩咐,叫干什么干什么。”

    阮晓露打量一下这群偷渡团体。大部分?是老弱妇女,但也有?几个壮年小伙子,手里?还拿着兵器。她下了第一道令:“放下军器。”

    几个小伙子愣愣地照做。

    阮晓露又问了这几个年轻汉子的姓名,心里?把他们作为重点监管对象。

    “去码头,搬木头搭梯子,迎官兵下船。”

    船上,使团众官员见岸上“居民”放弃对抗,撤开栅栏,打手势让官船停泊,也都面露喜色,纷纷道:“张大人走偏门,非要带几个江湖女子,看来也有?他的道理?。这些屁民蒙昧不晓事,又不惧官府,若是让咱们去交涉,肯定是鸡同鸭讲。这姑娘也有?两把刷子。”

    第 253 章

    国信使团在沙门岛落脚。临时招募的辽东灶户果然吃苦耐劳, 在阮晓露的带领下,没一日,就清理出几条能走马的路。官船上除了携带口粮物资, 更带了大量优质木料砖瓦、绢帛幕帐、家居摆件之类。有岛上的废弃牢城为基础,又有众“民工”的协助, 很快修缮一新?, 成了一所临时的豪华行宫,完全可以用来接待外国领导人。

    随船的普通官兵可高兴坏了。原本这些都是?自己的活计, 结果荒岛上意外捡来?劳动力,把脏活累活都外包出去, 自己乐得清闲。于是对这些“民工”印象极好, 也不介意他们多吃几碗饭。

    等到“行宫”基本上成型, 阮晓露提出, 请派几名官方水手, 带领这些“民工”返回大陆, 以保证航海安全。官兵们满口答应。张叔夜不拂众意, 果然点?了八名水手, 拨一艘护卫船只,护送百姓回乡。

    阮晓露写了封信,牢牢封口, 交给郑佛娘:“到?岸之后,莫走大路, 先寻盐场——登州沿海尽是盐田,以你们的经验应当不难找到。到了任意一个盐场,把这信交给管事的, 他们自会安排你们生活。”

    盐帮的“登州分部”规模日益扩大,始终缺人手。介绍这些灶户过去, 让他们也能有个稳定工作,不愁吃穿。

    灶户们无一识字,但见她?说?得胸有成竹,自然而然的深信不疑,捧着刚结算的工钱,纷纷跪下来?磕头:“我等上辈子积德,遇上姑娘大王,日后若侥幸活命,定不忘姑娘大王的相助之恩!……”

    阮晓露笑?道?:“我记着你们名字。等这里?事毕,再去探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