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梁山跑腿的日子: 260-2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在梁山跑腿的日子》 260-280(第21/45页)

  刚才这阮姑娘放大话,说以官盐四分之一价格进货,众商默认她指的是宋朝官价,估算之下,颇觉有?利可图。没想到她竟而以辽国盐价为锚,那不相当于白送!

    那契丹富商反倒不太信:“那盐场管事能答应?”

    几文钱一斤的盐,谁卖谁亏本。

    阮晓露笑而不语。其?实?李俊旗下的盐场多半都?推广了晒盐,成本降到煮盐的几十分之一。就算几文钱一斤售出,也依旧有?的赚。据说盐田附近归附百姓都?已过上了吃盐自由的生活。阮晓露提出的“辽盐四分之一”售价,虽然比盐帮平时?定价略低,但他们既然想要扩大销路,那就得稍微让点利,不能算她坑人。

    旁边一群倒酒喽啰不忿,七嘴八舌道:“怎么,瞧不起?俺们梁山的信誉?”

    几个商贾连忙澄清:“不敢不敢,小人们谨慎起?见,多嘴问一句。”

    说归说,几人交换眼神,哪敢相信什么虚无缥缈的“江湖信誉”。

    真有?那么阔气?的盐场?真的能从海上直达?真的会有?人等在那里,卖盐给他们?那里产的盐,不会涩得不能吃吧?……

    此时?忽然帐门掀开,几个女?真奴仆探头探脑。

    乌老汉赔笑,探进半个脸:“我们乌烈郎君听闻这里开宴,特来凑个热闹。”——

    灰菜踱着方步,拣个空位坐了,跟阮晓露和?几个商人略略点头,让人给自己斟了碗酒。

    女?真人自古在苦寒之地渔猎为生,过惯了物资极度匮乏的生活。于是形成习俗,谁家宴请客人,路过的见者有?份,谁都?可以进去吃喝一番,主人家不可吝啬拒绝,否则遭人指点。

    灰菜不知从谁那里听说阮姑娘弄来了烤驼峰,他自从担任观察使?以来,许久没吃这等珍馐,当即食指大动,不请自来,拔出手刀割了一块白颤颤、滋滋冒油的骆驼脂肪,洒上盐,津津有?味地大嚼起?来。

    阮晓露赶紧表示欢迎:“随便吃。乌老丈,替我问问他最近过得还好吗?”

    灰菜眼里只有?驼峰,有?一搭没一搭,勉强跟她聊了几句。阮晓露忽然把话题引到碗里的辽盐之上,道:“这盐又?细又?白又?纯,算是上品了吧?”

    灰菜咬着一块驼峰肉,显出怒容。瞧不起?他们女?真人咋地?

    “这算什么?我吃过最好的盐,白如珍珠,细如雪末,入水即化,入口?即溶。平日?行军打仗,只消带拳头那么大一袋,就能吃上好几个月……”

    他描述得细致入微。对?面几个商人都?是多语种人才,灰菜还没说完,他们都?听懂了,却纷纷笑起?来。

    “郎君,大金国物产丰富,就是不产盐。您有?这么精贵的盐,赏我们些可好?”

    虽然两国停战,但几个辽国商人的语气?还是夹枪带棒,意在讥刺女?真人低等粗劣,不配用好东西,只会吹牛。

    灰菜粗眉一竖,按捺不住,唤奴仆取来一个小瓷瓶。

    “让你们见识见识!”

    瓷瓶里倒出一小撮雪白的盐粒,落在粗劣的木盘子上,好似最纯净的雪山之巅。几个辽国商人看得双眼发直,不敢用力呼吸,唯恐将那盐吹走一粒半粒。

    虽然和?宋国盐帮的走私活动早就停了,女?真平民百姓吃盐愈发困难,但灰菜和?其?他皇族子弟还是私下截留了不少南国细盐,供自己日?常享用。

    当然,从登州走私过去的食盐,质量也参差不齐。灰菜手里自然是最优质的一批。

    他豪气?地指着那巴掌大的小盘子:“赏你们了!拿来佐餐吧!趁热!”

    “瞧见没,有?据为证。”阮晓露给他帮腔,“这就是我说的那个蓬莱盐场的盐嘛。当初作为礼物,送过他们的。”

    含糊其?辞,同?样?规避了盐马走私的事。

    灰菜赞许地点头,刀扎了块烤驼峰:“你也来个。”

    阮晓露:“……”

    恩将仇报。

    不过几个商人可是听懂了。他们可以不信阮晓露所?言,对?面的女?真将军可是个大活人凭证,证实?了蓬莱盐场的存在,以及那里盐产的超乎寻常的质量。

    灰菜吃饱喝足,抹抹嘴,例行公事地谢了主人款待,抓起?那装盐的小瓷瓶,拍拍屁股离开——

    一桌子商人可都?沉默了,眼里闪动着跳跃的光。

    按这位阮姑娘画的大饼,他们要冒巨大风险,给义军输送生活物资,换得非法“盐票”若干,然后寻船渡海,跟宋国私商进行非法走私交易,买来食盐,再动用关系渠道,非法售出,方能兑现自己输送物资的报酬……

    不确定性因素叠加,风险不敢想象。唯一有?利可图的地方,就是这盐价格极低,几近白送。

    而且品质超乎世人想象。一斤能顶好几斤粗盐。商人们万分确定,就连他们太后吃的贡盐,都?没有?这等精细。

    商人心思?转得快,有?人当即开始盘算:如此优质的食盐太惹眼,一旦流入市场,估计很快会被官府请去喝茶;但如果和?寻常食盐混在一起?,一比一,甚至一比三比五,味道马上就能突飞猛进,而且寻常人也看不出其?中玄机。这将成为他的独门商品,别人——除了在座的诸位——谁也模仿不来……

    这几张小小盐票,如果利用得当,其?价值远远超过他们该收的那点货款……

    他们没学过现代金融学。如果他们晚生一千年,就会意识到,这位阮姑娘给他们提供的“盐票”,其?实?便是一种期权:买方付出一定的代价,享有?在特定时?间内、依特定价格,买入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权利。

    届时?,他们可以选择履约以赚取利益,也可以放弃这个认购权利,风险降到最低,还可以将期权转卖,把风险转嫁给别人;而对?面的“卖方”,则无论如何都?有?履约的义务。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并不对?等,对?买方——也就是商人们自己,其?实?是十分有?利的。

    阮晓露余光扫过众人脸色。她也没修过什么经济金融,但她的思?路很简单:既然义军的钱袋不足以购买物资,那就想办法变现己方的信誉和?人脉,进行资源置换、转移支付。

    她记得课本里讲过,假如有?多少多少的利润,资本家就愿意冒多大多大的险。利润足够,他们老婆孩子、道义良心,都?可以卖。

    当然,眼前这些商人还够不上资本家,甚至有?些人举止颇为淳朴。但他们既然经商,核心逻辑便是逐利。只要她利润给得足够,肯定有?人愿意铤而走险。

    终于,先前那汉商干巴巴地叫道:“这不犯法吗?”

    “不不,咱们都?是守法之人,您千万别想岔了。”阮晓露大惊小怪,“实?话跟各位说,我这盐票只是个小小的纪念品,分发给诸位,以感谢你们运送物资之情,并没有? 鼓励你们买卖私盐的意思?。维和?协议里也没禁止我们跟商贾互相交流、互赠礼物,对?吧?那蓬莱盐场乃是违法私营,这个确实?。不过几位都?是大辽子民,跟宋国私商在海面上做些买卖,只要不让官兵撞见,那也不会有?任何麻烦。至于诸位购得这盐,去哪销赃……哦不,去哪贩售、如何出手,相信诸位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