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80-90(第14/18页)

像也没宋徽宗昏庸。

    “哦哦,那真是可惜,真是生错了时代啊。如果生在太平盛世,说不定也能跟朕一样去泰山封禅呢!"

    宋真宗夸了一句李煜,也不忘夸自己。他刚刚去泰山封禅回来,心里美得很。

    自从秦皇汉武去泰山封禅,这项活动已经成为明君的标配。据记载,大约只有五个皇帝有过这样的殊荣。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

    他没觉得不好意思,他在危难之际,拯救大宋于水火之间,是大宋的盛世明君,自然可以去封禅。

    如今,他成了泰山封禅之第六人,和前面五个人并肩而立,他感觉自己整个人幸福地都要飘起来了。

    宋真宗天马行空地想着。

    泰山位于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人死后灵魂皆归于泰山,归泰山府君“东岳天齐仁圣王”掌管。

    秦始皇汉武帝这些人如此礼遇泰山神,肯定会被泰山府君庇佑。

    嗨呀,他魂归地府的时候,应该会见到秦皇汉武,他得想想该怎么打招呼、怎么介绍自己的功绩。

    他要来加入这个家了。

    第88章 秦皇汉武:宋真宗真乃雄主!

    让宋真宗没想到的是,他前脚刚问完自己的大臣,后脚就发现了他们的对话登上了天幕。

    他有些无奈,也有些骄傲,果然,他这样雄姿英发的君主,一举一动都能掀起大地震,随意说的话都要被后世的人研究。

    【关于李煜是不是个昏君,宋真宗也很好奇,于是问南唐降臣潘慎修:“这李煜有那么昏庸吗?"

    南唐降臣潘慎修说:"如果他真是个昏君,又怎么能守国十几年?"宋真宗就是那个去过泰山封禅的神人。】

    弹幕:"自从他去过泰山之后,没人敢去泰山了。“”环保大使宋真宗。"

    扶苏非常诧异:“父皇,你看他们说的,这宋真宗的文治武功居然厉害到被称为神人,让别人再也不敢去泰山了?这是何等厉害的君主啊!"

    秦始皇:“生子当如宋真宗。”

    扶苏有些讪讪,但也佩服宋真宗:"儿臣以后一定谦虚自勉,发奋学习,向这位神人看齐。"

    汉武帝有些纳闷:“这环保大使是什么意思?朕怎么看不懂啊?”

    卫青猜测:“环保,可能是保护泰山的意思。想必是那宋真宗对泰山进行了改造和保护。这可是一件不小的工程。可见在那宋真宗治下,国力有多繁盛。"

    汉武帝吸了口凉气,暗暗心惊。想不到未来居然出了一位远超于秦皇和自己的君主。

    "这样一位雄主,朕却无缘得见,实在有些可惜,等到日后魂归泰山,一定要和他把酒言欢。"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都难得给弟弟一个好脸色:“你这子孙做得倒是不错。”

    赵光义浑身起鸡皮疙瘩,生怕赵匡胤要灭了自己,连忙说:"不敢,不敢。"

    赵匡胤夸完之后,仔细一想,又有些狐疑:“之前天幕都说了,终宋一朝都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说明那宋真宗也没能收回来。他的功绩怎么能压过秦皇汉武,让之后的人再也不敢去泰山封禅?"

    大臣奉承道:“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帝王的功绩又不只是开疆扩土,可能是在文治上非常优秀吧,比如让大宋空前繁华。"

    赵匡胤还是觉得有些奇怪,说起繁

    华,大唐也非常繁华,宋真宗的功绩能压过同样去封禅的唐高宗吗?

    他要竖着耳朵,想继续听那宋真宗的功绩,可是天幕没有继续说了,只能遗憾地收回念头。可能是他想多了吧,宋真宗是真的优秀。弟弟这颗歹竹身上也能出好笋。

    【李煜投降入宋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得非常不快乐。】

    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李煜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到底是亡国之君,生死都系于皇帝的一念之间。他缓缓登上西楼,仰望天空,只见一轮残月,高悬于天空之上。

    从一国之君沦为苟延残喘的囚徒。

    他这只飞鸟被折断了羽翼,被锁在了高墙之中,再也没有办法自由自在了。亡国之仇,盘旋在心头,却无人诉说。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宋朝之前的文人皆是眼前闪过惊艳之色。俗话说,诗庄词媚。在他们眼中,词是一种媚俗的文体,只是街头巷尾流行的俗曲子而已。

    可李煜的词一点儿都不媚俗,越品越有味道。副作用是,很多人品着品着,不禁眼眶含泪。

    虽然这首诗写的是亡国之恨,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人都被勾起了伤心事,纷纷emo了。这是他们看天幕看到现在,觉得最好哭的一首词。

    李商隐惊艳不已:“剪不断,理还乱,这一句真是妙哉,以丝线比喻情丝,和我的‘春蚕到死丝方尽’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李煜是学我的诗长大吧!"

    好友温庭筠:"胡说,他分明是学我的诗。一脉相承的绮丽柔靡。"温庭筠是花间派鼻祖,李煜深受他的影响。

    因为是好朋友,李商隐笑着打趣:“你天天写那风月□口,我都不忍看,他怎么会学你的诗。即使学了,他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已经超过你许多了。"

    温庭筠自信地说:“我现在还年轻,你怎么敢断定我以后的成就会比不上他?”

    李商隐:“他当过亡国之君,心境和见识自然开阔很多,你要不也试一试?”

    温庭筠:"……那还是不了。"

    这一首词是婉约派开山鼻祖,无数婉约派词人深受他的影响。

    李清照望着天幕中忧伤的亡国之君,轻声叹息,和他唱和:“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找出李煜的诗集,越看越觉得可惜:“若他能多活几年,这本书定能厚上许多。”

    李清照曾经在《词论》中评价苏东坡太离谱、王安石笑死人,但是对这位亡国之君,却挑不出什么大毛病来。

    李煜词风疏朗,音律绝佳,堪称六边形战士。学词不学李煜,等于走弯路。

    唯一的小毛病,就是李煜太爱抒发亡国之音。曾经的李清照生活幸福,家庭美满,感情顺利,所以无法感同身受。

    可现在,她已经知道了未来的靖康耻,心境大为转变。她未来也算半个亡国奴,怎么能嘲笑别人发亡国之音!

    李清照于是掏出《词论》,把这一条给删掉,于是李煜成了唯一没有被她炮轰的幸存者。

    洛阳,刘备的儿子刘禅投降之后,被封为安乐公。这一天,宴会上,司马昭特意叫来歌女表演蜀地的歌舞。

    刘禅的随从听着故乡的乐曲,忍不住流露出哀伤之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