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90-100(第13/15页)



    从前,很多小国被灭国之后,国王和贵族们往往只有一条出路——去参加大唐中央歌舞团。

    但李世民喜欢抽卡,对蛮夷也是这样。只要他觉得这些蛮夷能用,就会抛下成见,让他们领兵去打仗。久而久之,真给他抽到了几个SSR。

    比如契芯何力和阿史那社尔。他们骑术高超,骁勇善战,是非常亮眼的将星。

    他们也非常尊重和爱戴李世民,认为他是伟大的君主。能有多少君主不憎恨蛮夷,且能让许以重任?

    他们喊天可汗的时候是真心诚意的。

    别人都很有眼力见,直接低下了头。可这两个突厥人直愣愣地望着夫妻俩的模样,思绪随风飘远。

    长孙皇后会死,天可汗也是凡人之躯……也会死。到了天可汗驾崩的那一天,他们……两人不约而同地反手握住了腰间的镶金匕首。

    还没等李世民整理好心情,又听见了另一个噩耗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去世,终年五十三岁。】

    【至于他的死因,有人说他死于陈年旧疾,有人说他磕丹药暴毙,总之众说纷纭。】【他要死的时候,把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叫进寝殿托孤,立下遗诏之后便撒手人寰。太子以及长孙无忌等人悲痛欲绝地为他办丧事。消息传到宫外,大唐百姓失声痛哭。特别的是,那些少数民族也痛哭流涕。

    《资治通鉴》记载:四夷之人入仕于朝及来朝贡者数百人,闻丧皆恸哭,剪发、面、割耳,流血

    洒地。

    儒家讲究身体

    发肤,受之父母,不能轻易损坏。但突厥等少数民族自然不讲究这些。

    他们的丧葬仪式很特殊,可汗死后,亲信以及妃子往往殉葬。其他人骑着马,绕着尸体走马,同时刺面割体。

    让唐高宗非常惊讶的是,契芯何力和阿史那社尔居然主动提出要殉葬。

    契芯何力曾经击败吐谷浑、消灭高句丽。他智谋高超,曾经说服李世民骗彩礼,坑了蛮夷首领。阿史那社尔曾经平定高昌。这人是《长歌行》的男主原型。在初唐,不灭个国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名将。

    在很多人眼里,这两位战功赫赫,堪比国公,不享受荣华富贵,反而去寻死,简直脑子被驴踢了。

    唐太宗这个天可汗又不是真可汗!

    唐高宗觉得,这两位SSr名将要是去死,太可惜了。而且这对父亲的名声不好。秦穆公死后,大臣百里奚、蹇叔、由余殉葬,被骂了很多年。

    他于是拒绝二人:"父皇知道你们突厥的习俗,已经猜到了你们两个人的想法,他不允许你们殉葬。但是我可以将你们两个的模样做成雕像,陪葬进陵墓。你们死后,也可以葬在昭陵附近。"

    这两位将军才放弃殉葬的想法,转而将一腔悲愤之情发泄到了北边,又灭掉了好几个国。】

    天幕下,大唐的文武百官早已低声啜泣,更有人失声痛哭,心中一种不真实感。唐太宗于他们而言是开国君主,也是伟大领袖,这样的人怎么会死呢?

    房玄龄擦着眼泪:"陛下五十三岁就驾崩,简直天妒英才。恨不能分寿命给陛下!"文武百官也纷纷附和,很多人都真心实意。

    唐太宗安慰他们:“别说这些晦气的,要你们的寿命做什么?人终归有一死,如果不死,还不成山野精怪了?"

    他转而看向契芯何力和阿史那社尔,心情有些许复杂。没有想到这两位突厥人未来会提出给他殉葬。

    真是傻孩子呀。

    唐太宗李世民:  "你们身在大唐,也为大唐效力,那就是大唐人,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以后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了。"

    文武百官向来对唐太宗任用番将颇有微词。

    唐朝朝廷家世歧视特别重,老牌世家看不起新世家,大世家看不起小世家。而这些异族人就是

    鄙视链中的最低端。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是事实证明,契芯何力和阿史那社尔比很多汉族官员都要忠心得多。

    百官们转念一想,在前线时,契芯何力受了伤,李世民亲口为其吮……吸战伤,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陛下的人格魅力真大!

    与此同时,他们对这两个异族将领的观感也好了不少。忠诚是比金子还要珍贵的东西。契芯何力:  "那陛下,我们死后能陪葬进昭陵吗?愿世世代代为陛下守灵。"阿史那社尔看了一眼长孙皇后,然后拱手附和:  “微臣也想陪葬进昭陵。”他不是来拆散这个家的,他是来加入这个家的。

    长孙皇后应该不会介意的吧?

    这些年,李世民也在思考身后事,俗话说,事死如事生,他也不想离开这些爱卿。他正想下诏令鼓励文武百官以后陪葬。

    契莎何力和阿史那社尔的提议直中下怀。

    唐太宗李世民点头:  “自然可以。”

    其他官员们:  "!!!!"

    昭陵可是皇陵啊!这可是官员死后最高的荣耀!

    一时间,长孙无忌,褚遂良,李靖,尉迟恭,秦琼等人纷纷请求陪葬。场面仿佛成了售楼大会,大家都挥舞着钞票想买房。

    李世民见大家如此踊跃,心情好转不少,一个接着一个地答应下来。看来死并不可怕,他的死后生活会非常愉悦。这时,魏征矜持地表达了些许意愿。李世民瞬间有些头痛,糟糕,愿地府没有魏征。

    【唐朝制度规定,如果你觉得你蒙冤了,那你可以去昭陵哭泣。】

    天幕放了一段唐太宗的纪录片,唐代无数人在他昭陵附近痛哭流涕。皇陵不是谁都能进去的,他们只能遥遥供奉。

    杜甫、杜牧……数不胜数。

    他们怀念的是李世民,也是那个辉煌的时代。

    陆游望着天幕,灵感爆发,万般惆怅化为诗:  “积愤有时歌易水,孤忠无路哭昭陵。”

    【历史学家柏杨曾经说: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李世民大帝是中国帝王中最初一个被中国人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固由于他的勋业,也由于他本身的美德。他治理国家的一言一行,成为以后所有帝王的规范。"】

    【人非完人,他身上也有过失,比如被很多人抨击的玄武门之变,但“功大导致过不显”。唐太宗之前,君主以尧舜为榜样。唐太宗之后,君主以李世民为榜样。】

    【与此同时,他还擅长书法,擅长诗词。从他的诗词中,我们能看到他的细腻情思,便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容易哭了。】

    【今天的视频就到这里结束了,大家再见。】

    紧接着,天幕消散,天音消失。隋炀帝位面。

    李建成咬牙切齿,双目赤红,无能狂怒:“呵呵,耶耶,你听听她说的什么话?好一个功大而过不显,好一个功大而过不显啊!"

    他以为玄武门之变能将自己这位好弟弟钉在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