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科举文炮灰爹当考神: 27、看榜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带着科举文炮灰爹当考神》 27、看榜(第4/4页)

上榜。

    所以法不责众啊!

    留在茶楼喝喝茶,确切说知道自己落榜的不少读书郎见状口中嚷着尊重礼仪去回见国公,也克制不住偷偷冲最后一名而去。

    毕竟想比较落榜而言,的确倒数第一也挺好。

    就在众人其乐融融之计,一直算居高临下的崔琇眼尖的发现了高凤的座位号,当即欣喜道:“高兄,你快来核对核对,是不是你的座号啊?”

    崔恩侯闻言当即招呼高凤过来。

    他是国公,霸占看榜最佳位置,其他人也不敢叽叽歪歪!

    被招呼过来的高凤脑中空白一瞬,带着些紧张拿出自己的竹签,小心翼翼的去核对座位号。

    他……他竟然……竟然真的抓住机会了,可以……

    不敢去设想未来的日子,高凤擦擦竹签浸染的汗珠,目光定定的看着小圈第十位的座号“丁排三十座”,又看看竹签上加盖印鉴的凭证。

    来回反复三遍后,他迎着崔家四人的目光,红着眼,喑哑着声:“我……我可以的。”

    我还是可以当读书郎。

    我也对得起昔年寒暑不断的苦学。

    “当然可以了。你……”崔恩侯正想说几句宽慰的话语,岂料身后不知是谁,掐着变声期的公鸭嗓子,酸溜溜道:“我算看明白了,祖宗保佑算什么?不如当裙下臣求个公主保佑,当个男宠也能榜上有名,还名列前茅!”

    恶意扑面而来,甚至还阴阳怪气内涵科考不公。崔恩侯眉头一拧:“日你个仙人板板,公主有这能耐,本国公岂会榜上无名?”

    “荣公虽然话语直白了些,可大兴县的县试还是公正的。”有落榜的书香子弟闻言也眉头紧拧,带着些警惕审视看着开口之人,“这位兄台,你是不是想要来挑拨啊?”

    开口之人迎着众人望过来的目光,急急忙忙看向来围观凑热闹的老百姓,拔高了音调,言之凿凿:“什么挑拨?这当众增加名额,不就是儿戏吗?!”

    正儿八经参加县试的考生们闻言齐齐目瞪口呆。有年轻气盛者直接带着些鄙夷:“你莫不是读书傻了?这名额历来是按着参考人数十取一。今年大兴县报名人数多,那名额增加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就连会试也会看参考比例啊。”

    “穷酸就是穷酸。你鄙夷男宠我倒也是说一句不屑与人一同榜上有名。但……但这种白纸黑字的规章制度,竟然都不懂,还妄想自己榜上有名,妄想污蔑我们大兴县吗?说句胆大的话语,若不是祖宗制度,我回原籍参考没准直接第一呢!”

    “正和兄说得对,若是能回原籍参考,对我们来说才叫有利!”

    “某些寒门子弟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

    崔琇见众人直接你一句我一句的带着世家子弟傲然将开口之人嘲讽的面红耳赤,就连胸膛都起起伏伏,带着肉眼可见的颤栗。

    见状,崔琇佯装天真,开口缓缓诉说:“大伯,这……这学生既然有所质疑,那为什么不把答卷贴出来啊?就好像在家里做功课,两位哥哥的文章也都会互相点评啊,大家可以取长补短。”

    虽然把世家子弟圈在一起考的制度,能够庇护多数寒门子弟,但客观来说“放榜”这一关,还是大庆朝的科举制度完善。

    大庆朝放榜时,会同步张贴出上榜者的答卷以及主考官们的点评,供天下读书人参考监督。

    与此同时还有颇为贴心的“发领落卷。”

    落卷,顾名思义就是落地者的试卷。

    朝廷规定放榜十日之内,允许落第的考生领会自己的试卷查看。且还规定考官们也要批出这份试卷为什么不中的原因。

    此举有利于考生对症下药,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有利于监督考官。毕竟每份试卷都带着考官的点评。一旦有徇私舞弊的,那就会天下皆知。

    所以大庆朝科举繁盛,所有读书人,哪怕武勋对科举也颇为信服。

    可现如今只有榜单名次这一环。

    的确会让很多人互相质疑。

    也让他崔琇怀疑亲爹崔千霆屡屡不中,是不是真有猫腻!

    带着些为亲爹探索个科考不中的缘由,崔琇抬眸看看在场的书生以及老百姓,恨不得这些人能够把他的话传得沸沸扬扬的,“那……那以后大伯您高中了,被人质疑是考官给皇上颜面,给奉旨科考的颜面怎么办啊?”

    “那我以后参加考试,是不是也会被人骂?”

    崔恩侯听得这声声带着委屈的话语,想想自家崽崽为了那破油菜花题都绞尽脑汁想要搞明白,当即神色肃穆,扭头看看几个似乎文臣家的崽子,问:“我家崔琇说的也有道理啊,这试卷为什么不张贴啊?不都是论功行赏吗?这功不得光明正大让人看得清清楚楚?”

    来凑热闹的子弟们恨不得立刻马上就跑。

    毕竟这个问题太要命了。

    答卷,尤其是上榜者考生的答卷,那就代表家学渊源!

    一个家族只有好人脉,才能得到前十考生的文章;然后师长就会分析这些文章好在哪里,就会让家中的子弟学习。

    若是直接张贴出来答卷,那……那岂不是全天下的学生都可以学了?

    长此以往下去,那世家底蕴一词岂不是消失殆尽,跟寒门学子也没什么区别了;也不用拜师,讲究个嫡传弟子了,全都一起教得了。

    再说粗浅一些,谁会把自家祖传秘方贡献出来?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