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亡国公主后: 74. 第七十四章 梁萤约群架高光时刻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成亡国公主后》 74. 第七十四章 梁萤约群架高光时刻(第1/5页)

    讨伐楚王的檄文由河城的告示墙开始贴,而后好似一粒石子投放到水中那样,从中心扩散,继而影响周边,产生共振。

    这不,当城里的老百姓们得知州府里的土匪竟然摇身变成了镇国大长公主,委实被唬得不轻。

    告示墙边聚满了不少吃瓜群众,专门有差役跟他们讲解贴出来的讨伐檄文,听得人们目瞪口呆。

    有妇人震惊道:“差爷你可莫要唬我们,不是都说州府里的那些人是土匪么,前阵子楚王还派兵来围剿,怎么一下子又……”

    差役打断道:“土匪不假,但镇国公主也不假。

    “你们仔细瞧好了,这上面清楚地写着楚王当年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攻进京城屠杀王室,咱们天子的姑母,也就是现在州府的长史,亲眼见到先帝被叛军斩杀。

    “后来大长公主侥幸在那场屠杀里从护城河逃亡,而后才遇到的赵州牧等人,也就是那帮替你们打豪绅分土地的土匪。

    “现在天子册封镇国大长公主给自家姑母,让其讨伐楚王,为王室被杀的那些冤魂讨回公道。

    “这便是事情的由来。”

    听了他的解释,人们这才摸清楚了头绪。

    事关皇室八卦,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兴致,全都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有人批判那楚王狼子野心丧心病狂,不但弑兄夺位,还谋逆迫害王室与百官,委实人神共愤。

    甚至有人还把老百姓受到的盘剥甩锅到楚王身上,都是他一手造成的。

    反正不管怎么说,楚王成功的成为了大众的出气筒,但凡听到了都要骂两句那种。

    一夕间门,市井里讨论的话题全都是关于楚王的讨伐檄文。

    梁萤以完美受害者的姿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抨击楚王给王室造成的巨大伤害,迫害百官,残害百姓等等,罄竹难书。

    当这份讨伐檄文传到四宜那边时,顾老儿委实被震傻了。

    他接连看了好几遍檄文,只觉得这个世道越来越魔幻。

    明明是一群土匪,一夜间门摇身变成了皇亲国戚,打着正义的旗帜公然挑衅霸权的楚王,还他妈能这样操作?

    顾老儿觉得他的观被重塑,智商被按到了地上摩擦。

    夫人李氏也识字,看过那篇讨伐檄文后,整个人也是彻底懵逼。

    老两口你看我我看你,也不知过了多久,顾老儿才抹了抹额头上的汗,说道:“这世道,真他娘的看不懂。”

    李氏:“……”

    顾老儿好想跟他们那群老头儿八卦,谁能拒绝得了王室秘辛呢?

    丹乌那边的胡宣也是被震得找不着北,他早就领教过梁萤忽悠人的本事,但能忽悠来镇国大长公主这么一个噱头,还是有些吃不消。

    他私下里跟钱氏八卦,说道:“我就说那狐狸没老实过,搞了这么大的阵仗出来,只怕京中的楚王定会被气得跳脚。”

    钱氏也调侃道:“是啊,说出去了只怕没人会信,明明是一群土匪,反倒变成了打狗的正义之师,简直荒唐。”

    胡宣又把檄文看过好几遍。

    他根本就不信梁萤是正儿八经的公主,因为以前一直被她忽悠跳坑,觉得多半又是她那张破嘴跟京中的人合谋搞的鬼名堂。

    反正她名堂多不差这一件。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不止俞州境内在热议,永庆那边的程大彪他们也傻了眼,他是个粗人,脱口道:“照这么搞下去,咱们造反也造得理所应当了。”

    胡志国板脸道:“瞎说,怎么是造反呢,是替天行道。”

    程大彪赶忙道:“对对对,是替天行道!替天行道!”

    姜怀忍俊不禁,他反正怎么都不信梁萤是公主,倘若她真是公主,梁王室何至于落到此番境地?

    这不,程大彪也不信,觉得多半是她想出邪门歪道忽悠来的,因为她那脑子确实比较滑头。

    当初在安县打豪绅就是个例子。

    目前手里握有兵丁的诸侯最大的几家分别是建水广阳侯朱氏,允州何氏,金林王氏,青州柳氏,江原刘太守,杜阳常山王卫氏和北春汝南王等。

    这些人都是有实力威望敢打群架的,汇聚起来至少有将近百万兵。

    还有一些郡守也发放了英雄帖,甭管是不是乌合之众,皆聚到河城商议讨伐之事。

    当这些讨伐檄文被送到各路诸侯手里时,集体炸锅。

    那楚王在京中横行霸道,动不动就围剿他们这些诸侯,如今有了打群架的机会,怎么都会去薅羊毛。

    哪怕各怀鬼胎,也要去凑一波热闹。

    一来是打着替天行道的正义旗帜,如果你不去凑热闹,就显得不合群,容易留下诟病。

    二来大家都知道河城里藏得有能横扫千军的秘密武器,万一走狗屎运见到了呢?

    来就是想捡便宜。

    隆冬时节民间门全是关于讨伐楚王的议论,风声传到京城,搞得京中百姓惶惶不安。

    人们在私底下议论。

    一背着幼子的妇人跟街坊邻里悄声八卦,说道:“倘若各路诸侯都来讨伐楚王,那咱们京城岂不是要生乱子了?”

    另一位妇人答道:“这年头的老百姓真不容易,东躲西藏,没一处能安生。”

    “照眼下这情形,京中多半要生乱的。”

    “以我之见,还是先躲到乡下去为好。”

    人们七嘴八舌,私下里议论此事。

    眼见风声愈演愈烈,当初参与这起事件的永嘉心神不宁,她慌忙去了一趟武安的府邸。

    当时武安正在书房里写了一幅字,素娥走到门口,通报道:“主子,永嘉大长公主来了,说要见你。”

    武安“嗯”了一声,“让她进来罢。”

    不一会儿永嘉进屋来。

    武安穿了一袭素白衣袍,屋里烧得有炭盆,铁架上还烤着两枚芋魁和几粒板栗。

    看她悠闲的样子,永嘉着急行礼道:“阿姐还坐得住,外头都不知传成什么样了。”

    武安看向她,不紧不慢道:“传成什么样,说来听听。”

    永嘉着急拍大腿,当即把讨伐楚王的檄文背了出来。

    武安失笑,赞道:“这是何人写的,妙极。”

    永嘉:“你还好意思笑,市井里皆在议论此事,朝廷里只怕……”

    武安平静道:“急什么?”

    也不知是被她的表情唬住了,还是其他原因,永嘉一时不敢吭声。

    武安坐到炭盆跟前,淡淡道:“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便没有回头路。”

    永嘉嗫嚅道:“阿姐你不怕吗?”

    武安笑了笑,“自然是怕的。”顿了顿,“可是跟当年的清君侧比起来,这点怕算得了什么?”

    永嘉闭嘴不语。

    武安握住她冰凉的手,“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