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六零年代二婚生活》 51. 第五十一章 香江之地(第3/3页)
,亭外摆放着许多杂志报纸,其中摆了好几家内陆报纸。
徐启峰一眼就看见其中一份报纸上有个熟悉的女人照片,他急忙拿起那份报纸来看。
果然看到苏曼穿着一身列宁干部服,正神色严肃地拿着一份文件,跟旁边几个戴着藤条编制的‘安全帽’,穿着钢厂工人制服的工人在说些什么。
报纸上的照片是黑白的,可苏曼那认真工作的态度,那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干练美丽气质,还是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来,这是一个集美貌智慧于一体的女人。
配上报纸上报道的事迹,肯定会让那些买报纸的人,对她产生各种臆想,从而想从报纸上挖出她的身份背景,平生事迹。
如果徐启峰是普通人,苏曼上报纸,他肯定会以她为荣。
可徐启峰以前的从军生涯结交了太多仇敌,多少敌外势力想要他的命,甚至不惜悬赏大量的赏金,就为了要他一颗脑袋。
这种情况下,苏曼上了报纸,若有敌外间谍特务势力去挖她的背景,知道她是他的妻子,这对于苏曼来说,无疑是一种危险的行为。
徐启峰眉头皱得死紧,回到俱乐部后,马上找到兄弟部队的接头人,借用他们的内部电话,打去内陆专线,再转到磐市军区,让赵政委给磐市各大报纸及首都人民日报说明情况,让他们立即撤销通稿,召回所印报纸,同时问责相关记者,编稿之人,排查苏曼身边之人,务必保证她的安全。
磐市几个日报的负责人,接到磐市军区上级军官连番轰炸问责电话之后,吓得满头大汗,站在手摇电话旁,一直弯腰点头道:“是是是,是我们的疏忽,请各位首长不要生气,我们马上撤回通稿,召回报纸,我们会徐团长一个交代,请你们放心。”
负责人放下电话,立即把负责此次采访的记者、编稿人,及全报社工作人员召集开会,发了好大一通火,让底下人速速追回报纸,同时联系首都日报那边承认他们的失误,自请受罚,该调离的调离,该停职的停职。
吓得各个记者、编稿人冷汗直流,欲哭无泪,总算明白当初苏曼为什么再三让他们不要提她的名字,不要拍她的照片。
原来她的军官丈夫,不是一般的团长,那可关系到整个军区诸多硬茬人脉,以及军官妻子的安全问题。
这么多位军区首长问责下来,他们想不受罚都难。
苏曼给报社打完电话的第二天,那些原本报道她的报纸,一夕之间就消失无踪,她还以为是自己的电话起了作用,心里稍安,开起会议来,也格外上心。
刘长庚等人公审之后,除去十一个情节稍微轻点的,被判十年到二十年不等的刑期,被关在牢狱外,其他人都被收押去了总局里,关上几天后,进行公开处决。
有去观礼的工人回来,一面跟其他人讲着处决的现场有多么血腥恐怖,一面又大快人心,庆幸刘长庚等人被苏曼揪了出来,还已故工人一个公道。
要不是苏曼没有选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选择站起来,揪出刘长庚等人,说不定下一个受害者就是他们钢厂的任何人。
钢厂工人对苏曼的印象改变,主要归功于三天前周厂长召集全厂职工,开了一场关于刘长庚等人罪恶行进暴露,终被绳之以法的披露大会,向大家说明了事情经过。
又连续三天,让宣传科的人在广播站,早中午晚宣传苏曼如何一心一意为钢厂职工服务,是多么难能可贵,只干实事的好领导。
播得苏曼自行惭愧,羞于见人,赶紧让宣传科的人别播了,又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
钢厂职工却对她印象大变,异常热情,谁见着她都一副亲热尊敬的模样,没话都要跟她唠嗑上几句。
搞得苏曼无所适从,一上班就窝在厂委办公楼,没事哪都不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