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唐]我的皇帝堂妹》 133. 武皇 称帝(第2/3页)
:“傅卿和两位老人家勿要再言称帝事宜。傅卿体察民情,我命你为给事中,切记要为民请命。两位老人家以及在则天门外的百姓让他们各自回家,准许住驿站,按照七品官供给食宿。”
见神皇如此拒绝,傅游艺无奈应命,带着两位老者退下。此时的大朝会,大臣们已经无心他事,武媚娘让人退朝。
武婧儿看见李旦的额头上出了一层汗,满脸苍白,恭敬行礼,请神皇先走。
武媚娘回头瞥了一眼李旦,然后带着宫女随从浩浩荡荡地离开了。
傅游艺带着两位老者出了宫,见无人靠近,一名老者小声道:“傅公,神皇让我们回去……”
傅游艺淡淡地瞥了老者一眼,道:“不要擅自行动,听我吩咐。”
“是是是,我也是这样想的。”老者连忙道。
“神皇登基就是弥勒佛登基,弥勒佛能保佑我们风调雨顺,合家平安。”另一老者附和道。
武媚娘在回去的路上,问了句武婧儿,道:“旦儿那边安排妥当了吗?”
武婧儿点头道:“我已经加强看守,傅游艺的上表现在估计已经到了皇帝的宫殿中。”
武媚娘看着炽热的秋阳,手搭凉棚,道:“九月九日是个好日子。”
武婧儿了然,道:“不会误了这个好日子。”
第一波请愿结束后,这些百姓并没有回去,被安置到客舍或者驿站。神都之中又陆陆续续迎来来自四面八方的百姓。
这几日,羽林军和金吾卫将神都戒严,前些日子喧嚣的人们也下意识地安静下来,高官权贵之家也纷纷关闭门户,仿佛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从五湖四海来的几万名老百姓终于在洛阳城汇集,暗流涌动,似乎要掀起滔天巨浪。
九月初七,傅游艺再次带人来到则天门,请求上表面圣。
此时,他身后跟的不仅仅有那九百多名老百姓,还有宗亲、百官、部落酋长、远近百姓以及僧尼道士,约莫六万余人,浩浩荡荡地停在则天门前。
初七本是大朝会,但群臣们都没有上朝,每人怀里都揣着请神皇登基的奏表,区别是有的人早几天就写好了,一些人是昨日才些好。
寺人们一个连着一个,小跑着不断将外面的消息传进来。
武媚娘眉眼一扬,对身后的诸人说道:“去则天门。”
华美的仪仗护送武媚娘一行往外走去,太阳刚刚升起,将天空染成一片桃红,仿佛是天女洒下的花瓣。
这时施剑秋快步走来,追上武媚娘在她耳边小声说道:“皇帝已经出了宫殿,带上了昨夜写的退位请神皇称帝奏表。”
武媚娘脸色未变,微微颔首,施剑秋又悄无声息地离开。
一步,一步,一步,登上城楼。武媚娘站在则天门上,看着下面绵延跪拜的百姓,听着山呼海啸请她称帝的喊声,心中的激动难以言表。
她压压手臂,城楼下面的声音慢慢停下来,直到安静无声。而城楼下面的人被武媚娘派人请上来。
里面有李唐宗室,公卿大臣、部落酋长以及百姓,僧道。武媚娘的目光扫过他们,这里面有很多熟悉的面孔,特别是那些日日见面的公卿大臣。
众人跪下劝武媚娘登基为帝,武媚娘不允。如是者,再三。
这时城楼之上,传来一阵脚步声。武媚娘等的人终于来了。
李旦。
李旦身着龙袍,双手捧着一封奏表,站定,眉眼低垂,然后跪下道:“儿才疏学浅,见识鄙陋,在位几年一事无成,愧于天地百姓,因此儿请退位。圣母神皇才识万倍于我,德行更是感动天地。儿请圣母神皇顺应天命登基为帝,望圣母神皇成全。”
武媚娘忙道:“我儿这是为何?你还年轻,处理政事慢慢学就好。快起来!”
李旦仍跪下道:“圣母神皇,儿请圣母神皇登基为帝,赐儿武姓。若阿娘不答应,儿子就长跪不起,直到阿娘答应儿子为止。”
武媚娘仍不允,叫李旦起来。李旦一脸坚定道:“请阿娘成全儿子。”
“陛下,你就允了吧。”
“皇上一片孝心,感天动地,陛下你就答应吧。”
……
周围的大臣宗室酋长纷纷劝武媚娘应下。武媚娘的目光一一扫过众人,最后落到李旦的身上,叹了一口气,道:“我儿起来吧,我答应就是。”
李旦松了一口气,所有的人也都松了一口气。
城楼上立刻响起高呼万岁的声音,城楼下面也跟着响起了排山倒海的欢呼声。
九月九日。
武媚娘在明堂举办登基大典。她身着明黄色的龙袍,头戴冕旒,祭拜天地,然后接受百官朝拜。
整个过程威仪肃穆,一道明光从明堂上面打下来,落在武媚娘的身上,给人一种神圣威严的感觉。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新晋帝位的武媚娘在接受朝拜后,带着公卿百官再登则天楼,向聚集而来的百姓,宣布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并且大赦天下。
“终于可以回家抱孩子了。”李旦脱下龙袍,穿上旧日的皇子服饰,参加完母亲的登基大典,回到宫殿故作轻松地说道。
李旦将聪颖可爱的李隆基抱在怀中,笑着对窦德妃,不,现在应该称为窦氏或者窦娘子了。连太子都不是的皇嗣的侧室,怎么能叫德妃,也不能叫良娣。
窦娘子闻言,眼睛瞬间红了,低着头绣花。李旦勉强笑道:“新帝登基,这是好事,这是好事啊!”
李旦心如刀绞,谁能体味李唐江山断送在他手中的痛苦?他是高祖皇帝曾孙,太宗皇帝之孙,高宗皇帝之子。
他的曾祖父太原起兵,建立大唐。他的祖父南征北战,灭刘黑闼、灭刘武周、灭东突厥,成为天可汗,创立贞观之治。他的父亲灭西突厥、平百济、征高丽,亦是明君。
而他这个不肖子孙却将李唐江山拱手让给别人。
小小的李隆基问道:“阿耶,你是在伤心吗?”
“没有,”李旦慌忙用袖子擦眼睛,笑着对李隆基说道:“阿耶高兴呢.\
“阿耶,你骗人。”阿耶看起来分明就像是在哭,怎么是高兴呢。
窦娘子轻轻用手拍了下李隆基的头说道:“这孩子,乱说什么,你阿耶说什么就是什么。”
与李旦处的凄然冷清不同,贞观殿中一派喜气洋洋。
武媚娘翻过一本又一本的贺表,嘴角噙着笑容,看了一会儿,见都是千篇一律,于是就让人抱给武婧儿。
看到鬓发微霜的武婧儿,武媚娘想起了当年她封后后,三姐姐带着儿子千里迢迢来投奔自己,并带来了一系列的改变。
“朕能称帝,你有大功。自从我当皇后的第二年,你就跟着我了,几十年风风雨雨,我都记在心中。你想要什么,尽管与我说。”武媚娘看着武婧儿说道。
武婧儿顿了一顿,凝视着武媚娘,郑重道:“我想让女官列于朝堂之上。我希望陛下治下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