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歌: 25-3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太平歌》 25-30(第10/12页)

叔父不好动作,却让他得了便宜。

    江南的积弊陛下不可能让他沾手,但凤阳府赈灾的差事给了他。

    杨芳莲的死倒是让朝中百官收敛了几分。

    等晌午过后这帮夫人们才走,赵幼澄并无挽留之言,她一身素衣要去永嘉寺听诵经。

    下午裴岘让人送来几箱书,上次说了问他借书,她便都借来了。

    因为他在江南给运粮船行了方便,赵幼澄便还他人情。

    回礼中写了信:谢谢裴大人行方便之事,江南赈灾之事,还望不要牵扯到粮商为好。

    裴岘看了眼信,也没当回事,他并不专管这件事,也无意掺合。平日里她惯会说小话,他也不在意,随之一起来的是一车谢礼。

    他也收下了。

    赵诚在太微宫住了七日,快活自在,实在不想进宫去了。

    赵幼澄考虑了几日,便替他告了假,说是他身体不适,但也说明了,是他年纪小有些躲懒,每日卯时起来读书,他实在起不来。

    她也不指望他的学问多好,自由自在就好。

    没想到因为这事,她被陛下召进宫斥责了一通。

    “你怎能如此糊涂!”

    赵幼澄看着陛下沉着脸训斥,低眉顺眼听着,连旁边的杨寿山和廉亲王都有些看不下去了,更丢脸的是刑部孟廷元和裴岘都在。

    她也没想到陛下会把她招进含云殿里训斥。

    赵幼澄知道自己丢脸丢大了,被训了一通,脸皮也厚了。

    廉亲王斟酌:“阿鲤还是小孩,赵诚也小……”

    赵晖生气:“男儿岂可怕艰辛,连这点苦头也不能吃,还谈什么建功立业。”

    赵幼澄见他这样说,未必全是真心,但也领情,便乖觉:“陛下教诲阿鲤记下了,可儿臣怕了,我不求他有学问,也不求他有大出息,陛下别恼他没出息,就当他是个混日子的纨绔子弟,只要平平安安就好。您就当给我留个玩伴吧。”

    她是个女儿家,服软也好,讨好也罢,对赵晖说好话无所谓。皇后所出的赵幼宁性情跳脱,性格倔强,少有这么乖巧的时候,赵晖对赵幼澄的乖巧也觉得舒坦。

    瞪她一眼:“早知道你这么没出息,就不该惯着你,他要是将来没出息,有你好果子吃。”

    赵幼澄抬眉,见裴岘瞥了她一眼,见老大人们垂首闭目,都是好功夫啊。

    她被单独提进来挨训,也少了丢脸的感觉,只是一脸沮丧的样子,耷拉着眉眼,赵晖见她这幅样子,半气半笑:“行了,你还委屈不成?幼宁在皇后处,你过去寻她,过几日幼宁生辰,她玩心重,你也活泼一些,诵经祈福的事情交给其他人去做,不要一直沉迷这些。”

    “儿臣遵旨。”

    赵晖的真心一半一半,有几分是做给宗亲看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真心。

    等人走了,他一改刚才的严厉,满是孺慕感喟叹气:“婉淳都知道节俭,不肯大兴土木修缮太微宫。朕的百官倒是不客气。”

    裴岘猜他是为江南的事,心里越发肯定,冯志是听命于陛下的。

    士为知己者死,孰不知先是死,后才能成知己。

    赵幼澄在宫中漫游,游荡了很久才去两仪殿去点卯,结果皇后并不在。赵幼宁更不在,她这才脱身。

    领着冬葵从宫道中出来,已经是一个半时辰之后了,结果在这里遇见正要出宫的裴岘,裴岘大概也没想到她这会儿就出宫。

    和她隔着几步,错后一步,长长的夹道中,两人走的寂静无声。

    她忽然想起前世第一次遇见他,就是在这里。

    她回头看他一眼,见他目不斜视,大概是在想事情,突然生出莫名的亲切感。

    裴岘以为她又要说什么,没想到她什么都没说。两人此时靠的极近,裴岘甚至能闻到她身上的淡淡的墨香味,让他的思绪莫名断了。

    赵幼澄沉默走着,等过雀仙桥时她才突然说:“还没恭喜师叔喜得良缘。”

    裴岘垂目睨她一眼,淡淡说:“你又知道?”

    赵幼澄心里酸道,真是一句都不能说,她当真不再说了。

    等出了宫,她就上了马车,临走时又撩起帘子冲裴岘说:“师叔再帮我一忙如何?”

    裴岘波澜不兴问:“什么事?”

    “一时半会儿不好说。”

    裴岘也不在意,“那就再说吧。”

    他不说答应,也不说不答应。当真有原则,一点份外之事都不肯多做。

    赵幼澄看着他纵马而去,想起他居然要成亲了,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再去镇守河西。

    一入十月,一场雨后便入冬了,赵幼澄的身体不能受凉,所以太微宫里的人看得很紧,不准她私下出门。

    赵诚的先生是陛下指定的,每日在永嘉寺文学馆上学。她也每日都在永嘉寺陪赵城读书。

    因为文学馆里也开始工作了,目前里面只有两人,一位是表舅叫李嗣同,还有一位是二表哥李业。

    原本的四人,她又精简了,连舅舅推荐的两人也拒绝了,因为朝中出了事。

    户部库银不够,江南的夏粮不够凤阳府赈灾,陛下震怒,以办事不力为由,直接罢了江都巡抚兼漕运总督刘正东。让人押解进京,刘家抄家,家眷入京听候发落。

    关于他私自加税扣押运粮船这些事,陛下只字未提。朝中谁也没想到,陛下因为这等无关痛痒的理由发落刘正东。

    朝中一时间沸反盈天,又怕陛下杀心太重,劝谏的多,御史台的人这半个月更像疯了一样开始互相参奏,构陷。

    但凤阳府的赈灾还要继续,朝廷下旨不准动秋粮,当初地方上说因为淮水泛滥夏粮被阻,朝中下令夏粮就地发卖。眼下内阁的旨意就地征粮。

    周聿昭这次南下就是为凤阳府赈灾而来,叔父的信中写得很清楚,让他理顺江南事宜。

    刘正东的职务,暂且由泰州的高崎暂代,新的江都巡抚还没有到任,便是他在江都府协理赈灾筹粮之事。

    京中风声鹤唳,第一个呼应陛下的吕大人在城外遇刺,孟廷元和赵善易被提进宫挨了一顿训斥。

    陛下连建奴叩关这等边关事也顾不上了,一心要杀服江南。

    赵幼澄收到江南的信,江南那边像是没感觉到京中的压力,收粮有条不紊,官府将粮商集中起来竞价,就是压着粮商们低价卖粮。

    她不知道的是内阁的马廷庸,高关澄,张玉为首的江南派老臣因为陛下对杨芳莲和刘正东大开杀戒,已经是心生不满。

    陛下的一言堂固然是君权的权力,但治天下不能陛下一人能为之。

    如此不听劝戒,不是明君所为。

    连这等大逆之言都讲的出来,且言辞尖锐,丝毫不留情面。

    内阁议政,是祖宗定下的规矩,皇帝杀人也要三议三省,慎之又慎,尤其是朝中三品以上大臣。

    可不过两月,陛下斩杀了一位二品大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