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太平歌》 60-70(第13/28页)
我听说那日阿姐出城跑马了,你也去了?”
裴芝玉点头,并说:“我只学会骑马,还不敢跑。但是殿下骑术了得,翻身上马就能策马扬鞭。”
安成两眼一亮:“我就知道,怪不得阿姐特意给诚弟养了那么多马。阿姐居然都不曾和我说,也不曾带我出城。”
裴芝玉听得吓了一跳:“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那日很多长辈都在,我小叔还有赵大人夫妇,并带了护卫的。”
安成:“还有谁去了?”
“我二哥。”,裴芝玉说着努努嘴指着前面骑马的裴康。
安成除了那次怂恿赵诚出城,但根本没过瘾,追问裴康:“我阿姐骑术当真很厉害吗?”
裴康回头笑说:“应该还在我之上。”
安成更好奇了,嘟囔:“我定要阿姐送我一匹马。”
裴芝玉只管笑,也不劝。
安成走后,松风苑中的宴还在继续,苏皇后话不多,倒是庆王妃一直在说。
“嘉宜品貌端庄,将来定会觅得良缘,不知皇姐可有属意的人选了?”
静义公主又怕她上赶着做媒,推脱道:“嘉宜还小,不着急。等她哥哥成亲了,不还有这些姐姐们,她的姐姐们定亲了再说。”
安成和傅嘉宜同岁,比傅嘉宜大一个月,赵幼澄比傅嘉宜大一岁。
显然庆王妃也想到了赵幼澄,毕竟她是长公主。
“最大的就是婉淳了,婉淳性格孤僻,难免有些桀骜。那日在城外真真吓人,翻身上马,扬鞭跃马就不见人了。也就是那日吹了风这才病了,年纪小,不把身体当回事,到底身边没有稳妥的人……”
静义公主听着这话,有点她的意思,就没接话。
苏皇后淡淡说:“小孩子调皮也是有的,安成心心念念惦记着学骑马。她已经加封长公主,位同亲王,自然要建府。她府中有长史,有女官,也有文学馆。殿下只盼着她顺心,阿诚还和她住在一处,等将来阿诚长大了也要建府的。姐弟两相亲也属正常。”
苏皇后不反驳庆王妃的话,但也提醒她,别拿赵幼澄姐弟说事。
他们两身份特殊,别人比不得。
傅嘉宜听得低下头,这些她是不懂的,但皇后娘娘能这样认真说,可见赵幼澄的身份是不一样的。
尤其长公主位同亲王。
甚至比寻常的王爷,都要尊贵。庆王府都不曾有这等体面。
静义公主一句都不插嘴。
庆王妃这才讪讪:“也是,陛下最是疼爱她,哪里舍得她受委屈。”
苏皇后见她收敛了,也不计较,转而和静义公主说起寿宴的事。
安成到了太微宫,简直如鱼得水,她见了章嬷嬷就讨酒酿圆子吃。
见赵幼澄果真坐在东炕上看书,很是关心:“阿姐风寒好些了吗?”
赵幼澄莞尔:“你怎么跑回来了?西苑正热闹呢。”
安成:“热闹是热闹,但是也太热闹了,就显得呱噪了。阿姐这里虽然安静,但是有趣啊。可见我也不是真的喜欢热闹,而是只是和喜欢的人一起热闹。”
裴芝玉被她绕的笑起来。
赵幼澄真的喜欢她的通透,多简单的道理。
她不喜欢那些呱噪的热闹,奉承凑趣的热闹,只是喜欢简单的让自己舒服的热闹。
有多少人其实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实并不喜欢,但不敢正视自己的本心,只能混在人群中迎合别人,而生怕露怯,露出自己的短处,不敢拒绝被裹挟着混在人群中跟着凑趣。
赵幼澄并不接她的话,笑说:“你这是又看上我的什么了?”
安成眼睛亮亮的:“听说阿姐骑术了得,阿姐真的会骑马吗?”
“当然。”
安成:“诚弟学会了,可我还没怎么学会,阿姐我们什么时候再去出城去跑马?”
裴芝玉提醒她:“殿下本就因为跑马吹了风才病了。再说了没有长辈跟着,很危险的。”
安成:“等阿姐好了,天气也暖了。”
赵幼澄失笑:“天气暖了,日头也毒了,你不怕晒黑吗?”
裴芝玉听的偷笑起来,安成恼她:“不许笑我,再笑,给你指个夫婿把你嫁了。”
几个人闹起来。
裴岘等一众武将的折子递上去后,再没有消息了。
赵善易私下问裴岘:“陛下这是怎么个打算?”
裴岘摇头:“不知道,怕是陛下已经有属意的人了。”
上折子,也只是看看底下人的心思。
赵善易还和他说:“咱们守好京畿,让他们闹去吧。”
裴岘看他置身事外,万事不管,对这件事避之不及,也没有刻意提醒。
赵晖特意看了赵善易的折子,他推举的两人一文一武,其中武将是羽林卫领将,可想而知,赵善易根本没想把这件事扩大化,尤其是牵扯到自己身上。
赵晖最喜欢用赵善易,究其原因,一则他是宗室子弟,再者就是他没有野心。他懂得什么该得,什么不该得。
他又看了裴岘的折子,裴岘的折子写的有些意思,他并没有举荐谁,而是写了巡边纪要。
巡边,重不在巡,而在抚。
边关不稳,暂不能开战,就只能安抚固边,以图后事。
很明显裴岘不欲掺合朝中人事斗争,但边关防务不得不重视。
赵晖将折子一一看过,留了几封,剩下的丢在桌案上。
马廷庸等人还在致力于将曾庆国推上扬州巡抚的位置,曾庆国这人因为他父亲,是江南派中流砥柱的人物。张玉为此更是寻了种种理由。
连城内的周宪实都收到了消息。
三月结束,四月第一天,城内的热闹渐渐散去。
高中的举子们也要回乡祭祖,但也有滞留的,然后等着派遣差事,落选的人也要回乡继续苦学,等待下一次的机会。
傅容和宋岚进了翰林院修书,刘彰因为名次靠后,还要待定。
过了几日,赵晖再次在左书房中议定出任江都知府和扬州巡抚的人选。
他之前的提议,将两职务剥离开来,内阁驳回了。
这是第二次议定,他退了一步,两职务还是由一人兼任,这次议定兼任的人选。
曾庆国,他是肯定不用的,所以这次抛出几人,吕大人会意他的话,重点推举了庆王赵恒。
这次由高关澄、陈迹等一众人反对。
这次参加左书房中议政的人扩大到各部衙门,裴荀没来。
高关澄言辞凿凿:“江都是南北要塞,位高权重,非老臣不可担当。”
这是不准陛下用庆王来辖制老臣。
赵晖面色依旧淡淡的,看不出喜怒,问:“众位爱卿以为呢?”
其他人陆陆续续附和:“高大人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