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歌: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太平歌》 110-120(第8/16页)

昏厥,左书房的人如临大敌,杨寿山的头发几乎全白了,整个人只剩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盯着人的时候让人十分惧怕。

    苏妃红着眼睛守在床前,赵晖幽幽醒过来,看着床前的人,轻声安慰说:“朕没事,放心吧。”

    杨寿山一言不发,像一张张满的弓,。听见赵晖有些艰难说:“召康亲王、廉亲王。”

    杨寿山红着眼应声:“老奴这就去。”

    赵晖疲倦地闭上眼。

    康亲王和廉亲王当天进了西苑,所有人也就知道了。

    周宪实看着周聿昭的来信,很久都没说话,最后还是和送信的人说:“就按你们侯爷说的办吧。”

    若是眼下赵诚继承大统,那赵诚偏向的肯定是宗亲和裴家等一系人。

    他周宪实排不上号,周太后也没有话语权。

    所以周聿昭这么闹一闹也好,裴家若是落下去了,连带的宗亲也落不到好。那才是新的棋局的开始。

    残局总是不好摆弄。

    康亲王和廉亲王进了西苑,很晚才回去,至于他们说了什么没人知道。

    赵诚都知道陛下召了康亲王和廉亲王。他丝毫不在意,只管完成陛下布置的功课,在西苑里最不缺的就是聪明,所以他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故作聪明。

    赵旭的人忍不住,不想吴顺那么谨慎,在西苑里四处打听,甚至都打听到杨寿山的干儿子杨先勇那里去了。

    杨寿山也就知道了。

    赵诚听吴顺说隔壁院子里两个内官消失了。

    赵诚知道,杨寿山警告隔壁的人了。赵旭确实被吓着了,连着两日闭门不出。

    赵诚还是照旧,但是第二日就知道姐夫裴岘出事了。

    第116章 十一月初

    ◎风云初定◎

    周聿昭是铁了心查裴岘, 在漕运上就一路细查,何静生甚至查到他曾在漕运上放过运粮船,和江南粮商关系匪浅。

    何静生就等着这个机会, 几乎不假思索, 将裴岘和搅弄江南粮价的人联系在一起。

    裴岘起初也不知道,等弹劾的折子进京后,他才让裴慎速速南下去查。

    周聿昭的折子进京, 是做实了裴岘在江南粮价案中有操弄粮价的嫌疑。

    恰好在每一处都有他的影子,关键时候都是他的人情。

    赵幼澄被完美挡住。

    等赵幼澄知道的时候, 裴慎已经回来了。

    陛下将弹劾的折子留中不发,也不需要内阁审议, 只是审视着朝中的每一个人, 因为已经入冬, 赶上安成公主大婚, 陛下暂时不理会这些消息了。

    但康亲王领着人出京巡查蓟镇等周边之地。

    勋贵们这些年实在是扶不起来,从先帝朝就开始, 默认了养着勋贵们。

    裴岘这几日因为担心赵幼澄知道朝中弹劾奏折的事情,大部分回了裴府。

    此刻他在裴家外东苑的书房看着来信,问:“丁远山守住广宁城, 蓟镇驻军五万, 就算蒙古三个部落联盟南下,也跨不过来。”

    若是京畿兵马宽裕,像成祖当年一样领着兵马“扫北”,沿着长城边关扫荡过去,是足以震慑这帮人的。

    可裴慎和他说的不是这回事。

    裴慎因为知道何静生查裴岘在漕运上为运粮船放行, 用了私印, 所以才去查的冯直, 继而查到冯唐。

    这才让他吃惊,冯直和冯唐两兄弟,居然不声不响配合着陛下在江南大开杀戒的时候,将江南大族收割了一场。

    几百万两的白银不是随便说说。

    裴慎查到这个结果也是惊讶异常,看不出来十几岁的婉淳公主,不声不响做下这等大事。

    裴岘皱着眉听裴慎说完,很久都没说话。

    他终于想起来,赵幼澄问他,如果我和你想象中不一样,你会怎么办?

    她从入京开始,就格外小心翼翼。敢赌上一条命就为了住在太微宫。

    可见她早就防备着周太后和陛下,避免被周太后当棋子。比起周太后,她更愿意做陛下的棋子。

    他打开信,将赵幼澄在江南做的所有事情一件一件细细看过去。

    他不得不承认,她的聪明少见。

    而他阴差阳错也做了她的烟雾弹,用来扰乱其他人的视线。

    没有人会想到,她能顺着陛下的意思,顺势压下江南的粮价。

    他保守估计,她手里的粮食可比江南的秋税,甚至能供辽东总共十万兵马一年的嚼用。

    裴慎知道,这件事不可能是二爷做的,因为那次是婉淳公主写信托他放船,当时就是裴慎办的。

    裴慎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样了,他的妻子太聪明,但就因为太聪明了,动作太多,总有疏漏的时候,就比如眼下。

    这个锅他不得不背,万不能让人查到婉淳身上,查到他身上,是武将乱朝政,要是查到婉淳身上,加上最近赵诚身份敏感,他们姐弟就麻烦了。

    “这件事不要声张,只管让他们去查,记得不要让人查到阿鲤身上,你做严实一点,把冯直扣下,让他少说话,冯唐那里知会一声,他知道轻重。”

    裴岘知道,冯唐是赵幼澄的大管事,他知道轻重。

    裴慎知道,二爷现在是驸马,婉淳公主好了,他也就好了。婉淳公主若是出事了,二爷也会很麻烦。尤其太平王现在敏感。

    冯直被裴慎直接扣在河南。冯唐刚回京就被请到裴岘的书房了。

    因为裴荀已经知道弟弟在江南作乱背人弹劾了,他怎么也不相信,他查了那么久的人,居然会是弟弟。

    裴荀严肃问:“当真是你做的?你手里没有那么多粮,更没有那么多钱,你拿什么下注?”

    正说着冯唐进来。因为裴岘可能需要兄长帮忙,所以他必须知道赵幼澄还做了什么。

    冯唐知道驸马,进了书房只管行礼,其他的一言不发。

    裴岘看着他,面无表情说:“和我讲讲,你们殿下怎么在江南,压着世家,将粮价压下去的。”

    冯唐目光闪烁:“驸马说什么,老奴不明白。”

    裴岘长话短说:“冯直在我手里,现在赵诚在西苑,有那么多人等着他的把柄,江南粮价案的漏洞那么多,我能知道,他们不会知道吗?你最好和我说清楚,我才能想怎么替你们圆过去,若是你不肯说,到时候查到你们殿下头上,到时候就不是一桩案子了。”

    赵诚继承的位子,可就没了。

    冯唐也知道轻重,要说冯直在他手里,他宁可舍了弟弟,也不可能出卖殿下的。

    可赵诚的事情是大事。

    冯唐看了眼裴荀喝着茶一言不发,斟酌说:“殿下真心为了江南百姓,我等更是不是为了赚百姓的血汗钱,我敢对天起誓。”

    裴岘淡淡说:“我信。”

    冯唐:“那殿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