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之上: 320-3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门阀之上》 320-340(第8/24页)

,镇军将军所率兵马无权进入。为避嫌疑,他本想请太保兼司徒吴淼出面,用使持节之权介入皇后所管辖的内宫事宜,却不曾想吴淼当即拒绝,固守不出。最后还是在王济的建议下,找到负责值守长乐宫的右卫将军杨宁,在他的带领下入宫。

    薛琬走在最前面,杨宁和王济紧紧跟随在后。众人破门而入,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正殿内散落着几只茶杯和一盘葡萄,大红氍毹上满是酒污。薛琬凭着直觉,走到寝殿门前,他轻轻将门推开一条缝,却看到女儿安坐在床榻上,一丝不着,她的眼睛红红的,死命盯向自己,一旁则是男子的尸体。他重重地关上门,抵靠在门板上,望着走过来的王济和杨宁,连忙抬手让他们止步。他痛苦地蹲下身,埋头道:“家门不幸,家丑,家丑啊!”

    王济神色恍惚了一下,而后镇定地看向一旁的杨宁道:“只怕你我都不方便,要去请彭廷尉来一趟了。”

    杨宁道:“宫门即将下钥,要出宫去请,只怕一时半会也到不了。既然太保不愿出面,廷尉也一时赶不到,尚书令可否以过问吏部之便,先把涉事人等带到一个地方去,至少先把职事查清楚。”

    “也只能这样了。里面的话先让几个宫女进去照顾着。”王济说到此处,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向左右怒道,“漪澜殿值守的人呢?出了这么大的事,怎么护的主!”

    话音刚落,角落里的杨真宝爬上前来,道:“奴婢杨真宝。”

    王济望向杨真宝,声音冷冷道:“先压下去,找出其他宫人。”

    杨真宝被推搡出去,然而薛琬忽然发话道:“等等,这位中贵人受了伤,又不曾离开殿中半步,想来也是为了护主,若尚书令有话,不妨就在这里问吧。”

    “有理。”杨宁附和着。

    王济也知不好强行压人下去,因此也同意了,此时换了温和的口气问道:“既如此便在这回话吧,殿里发生什么事了?”

    杨真宝道:“回尚书令,今日晚,绣衣御史汪晟忽然闯入殿里,强行要……最后容华也是不得已,将绣衣御史杀了。”

    王济和杨宁互相看了一眼。杨宁道;“涉及绣衣御史属,只怕有些复杂,要不要先通知禁中?”

    王济缓缓点着头,又问杨真宝:“就汪晟一个人来的?”

    “不,他的那几个干儿子都跟着过来的。”

    王济皱着眉头望向外面,杨宁立马会意,下令在漪澜殿附近找到其余绣衣御史属的人。不过片刻,几名内侍也被押了进来。为首的一人看到如今情形,也知道事情暴露,他原为汪晟所器重,还想着日后接位,在听到汪晟被杀的消息后,连忙道:“是薛容华!汪御史之前发现了前绣衣御史韩任曾与薛容华私通。薛容华必然知道了此事,要杀人灭口。好在干爹已早早上书皇帝陛下,不然只怕要冤死于此啊。”

    他说完后,整个大殿都安静了。薛琬似乎感受到寝殿的大门后有人站了起来,随后他望

    向那名绣衣御史属的宦官,一副不可思议的神色,质问道:“他向皇帝禀报了这种事?若陛下信以为真,我薛家岂非要遭祸啊!”

    第328章 废立

    王济闻言长舒一口气, 汪晟总算把最关键的一件事给落实了。想要把薛家拉下水,无非依托两者,一则利, 二则弊。如今薛无鸢被东宫拿在手里,虽然皇帝有赐婚的可能, 但薛无鸢从礼法上讲, 仍是薛琰的女儿。即便是嫁入东宫,和薛琬的关系也淡了一层。现在薛芷出事了,且这样一个通奸的罪名落定, 即便皇帝不欲将此事昭告于众,断以诏狱, 薛琬及其二子的前途也注定黯淡无光。

    身处在政治漩涡中,既要想方设法渡过此困, 也要为来日做打算。家族的兴衰是长远的,日后是否会被新君清算也是长远的。即便薛琬真的投靠了太子, 但他站队太晚,和陆氏根本没法比。且薛氏掌握的河东等地, 在先帝攻打冀州的时候, 诚然是一块宝地,薛氏一族也乘风而起。但是日后魏国攻略的重心在荆江一带,薛家无法再用地利获得同样的政治优待了。

    唯一可以扭转局面的并且获利最大的, 就是谋废立。

    然而王济并没有提示薛琬,而是先转向杨宁,道:“宫门不靖, 罪在我等。若任此事扩散出去, 也伤陛下人望,还望右卫将军迅速封锁长乐宫。另外, 公主也不在漪澜殿,还要在封宫之后继续寻找。我也无权处理后宫之事,稍后便随镇军将军一同觐见皇后。陛下那里也要遣人告知,这些绣衣御史的人毕竟是陛下亲掌,我等也实在不宜长作扣留啊。至于具体如何处理,便等帝后之命吧。”

    此时杨宁也面色阴沉。先前他任职卫尉,与李氏血洗永宁殿,惊扰皇帝,行状可谓悖逆。如今他独立管辖长乐宫,却还是出了这么大的事,失职罪名只怕是洗脱不掉了。现在唯一能够挽救的可能,便是按照王济的要求暂时封锁长乐宫。最好是薛芷能够自行了断,这样皇家丑闻捂住了,各方也可以互相交涉,把汪晟作乱和薛芷自戕独立拆分成两件事。而他不过是以右卫将军的身份平息了此事,至于薛芷,历史上嫔妃自戕的事并不少,总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不过首先,这件事尚不能被皇帝知道,这些绣衣御史也不能去见皇帝。

    因此杨宁道:“尚书令思虑周详,只是如今皇帝陛下也是重疴在身,这件事到底太大了,不宜惊动。既然绣衣御史汪晟曾经有过上书,想来皇帝陛下对此也略知一二,这些绣衣御史属的人不妨先监押起来,等事情有了定论再慢慢审问也不迟啊。”

    薛琬闻得此言,自然也是愿意,连忙道:“右卫将军所言甚是。其实皇帝陛下身体不豫,皇后也病痛缠身,眼下帝后都不宜叨扰。但未经允许私自封锁宫禁,也是不妥,不妨请尚书令上书陛下,只言长乐宫内有逆贼作乱,待内宫平定,再将详情具言上奏。”

    “哎。”王济叹了一口气,“二位既然都这么说了,我又怎好推脱。上书可以,只是二位要一起署名,干系太大了,我又非三公,怎能担得起。”

    薛琬见王济答应了下来,如逢大赦一般:“我等自然一齐署名,如今危局,尚书令若能平定,还怕无望三公不成?”

    片刻后,王济便将奏疏写好,薛、杨二人相继署名,最后交与随从,投递至未央宫。接着,杨宁便离开漪澜殿,准备封锁长乐宫,由薛琬、王济处理后事。

    待杨宁离开,薛琬这才向王济道:“先前多谢尚书令回护。”

    “举手之劳罢了。”王济道,“既然同为世族,必要守望相助,先前谢氏无妄之灾,我也实在不愿再见一次。”

    看着眼前的官场老好人王济,薛琬也附和道:“谢氏之落,我也未曾料到。关陇世族群情激奋,却枉顾世族之情,如今想来也颇为寒心。”

    王济道:“群情激奋?伯玉,看来你仍是不辨时局啊。陆氏临渭水咏谢惠莲之诗,自此世族皆以陈郡谢氏为耻,更牵连到小薛公。如今关陇世族以此爱民之心扎根乡土,至少这几代,都不会再与谢氏有任何交集。此非舆论之祸,而是政治扼杀。如今皇后乃长乐宫之主,陆氏借此机会再杀你一局,那你才死无葬身之地。也罢,今日之事,你我论以交情,但无论如何,右卫将军那里,你事后必须重谢。”

    后面的话已经不用王济多说了,先前北军闹事也好,分设六军也罢,薛琬无一不是排头兵,可以说与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