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之上: 340-3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门阀之上》 340-360(第18/26页)

寒暄后,便有舞姬乐伎开始表演,酒菜肴核也都俱已布好。元澈早已命人将陆昭面前的酒壶换上清水,随后众人饮了一轮酒,也开始谈及正事。

    蔡维庸道:“楚王得与贵国先帝所约,结以秦晋之好,如今逆贼受戮,楚王也心念要得体回应贵国,莫让两国之交徒生嫌隙。听闻贵国司州、雍州多有动荡,因此命我等携荆南楚地各家,不知是否可相约筹措物用,以济生民,而取两国之民相亲之意。”

    蔡维庸生在荆南,前朝衣冠南渡,蔡家也接纳了不少关中世人和流民,乡望着实不低。如此,蔡家也借着人口之利,广募兵马,实力不可小觑。

    此时陆昭出面道:“两州虽需物用,但大江河口,关西关东俱有所取。两国也早已通商贩贸,实不该以国之柄,强掠民资。”

    这个要求其实不过是蔡维庸对魏国的试探,不过在他看来,陆昭的回答不过是一种刻意的掩盖而已。不过既然对方已经打住了这个话题,而且谈及的也只有商贸部分,那么他也不必穷追不舍,可以改日再聊。

    此时,陆昭反倒看向一旁的张懿,道:“当年我在会稽,便见过令尊,不知令尊一向可好?”

    陆昭话音刚落,张懿还没有惊慌失措,元澈那里倒紧张了起来。那时候他也不过是个半大的混小子,也刁难过那些行走江表的商贾。张畚那时候会不会在陆昭面前说起过自己?说的是好话还是坏话?是陆昭自己主动打听的还是张畚自己说的?想着想着,元澈便在不知不觉中饮了两杯酒。

    张懿也听说过前吴的会稽郡主如今在魏国颇为得势,闻言赶忙道:“承蒙关怀,家父身体倒是无恙。只是去岁荆州动荡,流民和盗贼多行于大江,我等实在是苦于谋生啊。”说到此处,张懿的声音忽然转为凄怆,面向元澈道,“皇帝陛下明察,我等商贾之卑实在不敢欺瞒。如今江表不乏贼众,我等贩卖货物为生,近年也是疲于奔命。原本朝觐应携带诸多礼货,现下却仅能拿出这些劣物,今日草民斗胆,恳请陛下能够让南货流入北境,以解生民之难啊……”

    席间陈念川和蔡维庸见到张懿如此摇尾乞怜,只觉羞愤难堪。蔡维庸连忙从席中坐起道:“陛下赎罪,商贾劣子,行状不恭。”说完又呵斥道,“郎君噤声,你家也算颇有名望,不可为此……”

    “为何要噤声?”元澈忽然打断了蔡维庸,“民诉情于君,此乃常理。朕倒愿意听一听张郞家中与江表商贾有何苦楚冤情。”说完示意周恢送张懿归席。

    张懿回到席中,只是低头垂目,不敢看其他人,只将这几年商贾艰难过活之事告诉了皇帝。其实他这么做也有自己的心思。魏国不便示弱,但并不代表需要粮草等军需物资的商贸。他们这些江表商贾多仰蔡维庸这种军阀的鼻息,如果能藉由魏国皇帝的一些威势和允准,那么在商贾获利向地方军队和朝廷缴纳时,就能够增加一些话语权。毕竟战乱时期,商贾也是要被盘剥的。

    如今他用一些卑微的言辞,至少魏国面子上能够好受一些,说不定就能够开口同意。而这种委曲求全的话,那些世族和军阀都不可能说的。因为这些人一旦自我贬低,则意味着给楚王带来屈辱。而他开口乞怜,对于两个国家来说都不失体面,不过是一个蝼蚁祈求对方高抬贵足而已。

    陆昭也颇为欣赏地看着张懿,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做出反应,不得不说,商贾之中也有极为出色的人才。

    元澈听罢先将张懿安慰了一番,随后道:“陈西洲这几日游览雍州,想必你也知道雍州勿忧。洛阳之事,朕已尽付陆卿,届时她自会与你们商谈细则,如此你可宽心了?”

    张懿闻言,感激涕零道:“草民谢陛下恩典。”

    元澈继续道:“此次出使复命,只怕要劳烦蔡将军一人了。西洲大夫这里朕也有所托付。魏楚两国通使,长安路远,多有不便。朕准备在司州设立大行台,与楚国的各项事务,便要劳烦西洲大夫作以顾问。”

    “出使一事,非我一人而决之。”蔡维庸道,“只是不知洛阳大行台,陛下准备交付何人?”

    元澈笑了笑,看向陆昭道:“洛阳行台,朕交与未来皇后。”

    第355章 私会

    宴席上的交谈不过是两国通使的第一步, 对于商谈的具体细则则会交给臣僚们时下商讨。在接下来几天的会议中,元澈本人就不再出席了,商谈事宜全权交给尚书台和司徒府。作为皇帝, 元澈要做的是撑住门面、定调子、拍板,还有就是配合宗正和司空筹备手铸金人仪式。

    所谓手铸金人仪式乃是拓跋鲜卑世族选拔皇后传统的选立程序, 金也非真金, 而是将铜汁灌入模具。这一步骤看似简单,但是前前后后整个过程涉及近千余人,一旦一个步骤出了问题, 手铸金人便告失败。其中涉及宗正卿下执掌礼器者数百人,少府监掌管薪火、铜、油等杂物者百人。另外铸造工匠、打造模具、注入铜水的工具好坏, 甚至作为辅助侍奉在侧的内侍和宫女,都不能有一处疏漏。

    不过相比于之前的几任皇后, 陆昭的优势可谓甚大。宗正的元漳、祠部的孔昱都是陆昭亲信,也是元澈在西北行台时期就有过合作的朝臣, 彼此都知道这一次手铸金人的背后意味着怎样的利益布局。因此,这些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对自己掌辖的各部做了极为严格的筛选, 务必在人事上没有错漏。

    此外,保证手铸金人仪式能够成功的关键就是多练。晚间的大殿内,七八个模具陈列在与手铸金人仪台高度等同的桌子上。背后则是几十名宫人和内侍, 按照与仪式相同的程序奉上烧好的铜汁和各式各样的工具。陆昭则与几名女史一同练习浇铸,余者负责记录浇铸的结果,烧制铜汁的时间, 等待冷却的时间。

    “冷却时间过长, 则模具拆不开。过短,则铜汁没有完全凝固, 拆开模具铜像就塌了。”周恢总结着宫人们的记录,“按照记录来看,等待半柱香的时间就够了。但是仪式的时间是在三月,天气要暖和许多,到时候照着半柱香的时间再练一练,也就无妨了。”

    元澈揽过陆昭手臂,先扶她坐下,随后翻看这些手铸金人的记录,按照一次次总结来调整步骤,成功率已经很高了。

    洛阳大行台一事确立,陈念川与张懿就免不了要在陆昭的官署多作叨扰。如今两国可以敲定的事仅有两项,魏国将要在江水下游开设部分通商口岸,用以接纳楚国贩卖的粮草等物资。同样魏国也同意为楚国提供一些马匹,具体数额则要看楚国能够提供的粮草斛数。不过魏国的要求却有些霸道,要求进派一些魏国官员在港口设卡,并有令史常驻楚国。毕竟马匹是战略物资,魏国仅有意卖给楚国,不希望流入别的国家。

    蔡维庸首先就不同意,双方便僵持下来。

    晚间,元澈来到陆昭殿中陪伴。他虽不与陆昭同房,但临走之前也要替她看顾一二。孕期体热,陆昭这里晚间已不烧地龙,屋内也不用炭盆,睡前元澈则盯着陆昭喝完一盏牛乳。

    “蔡维庸是楚国军阀,女儿嫁给了楚王世子,许多事情不好通融。”牛乳太烫,陆昭干脆先放在一边,“倒是张懿最好说话,在商言商,陈念川次之。”

    “那这几天就把他们暂时分开谈。你去见张懿和陈念川,蔡维庸就交给我。”元澈一舀一舀地替陆昭吹着牛乳,待不烫了才递给她,看着她喝了。

    “太医算过了,生产日期在十月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