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540-5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540-560(第19/27页)

【可是,朱厚照做梦都想不到,那些文官能有多无耻——他们在后来编撰的《武宗实录》中写下了:“蒙古军队阵亡十六人,明军阵亡五十二人”这样的字眼。暗戳戳的表示应州之战是明朝败了,进而贬低朱厚照的功绩!】

    刘彻:“你们是将全天下人都当成傻子吗?一场双方投入十万人,激战三日的大战,怎么可能只有这么点伤亡?”

    李世民:“或许,那些史官就是要用这样荒诞不羁的数字,反驳那些人言之凿凿应州战败的谣言。”

    李治:“正因为谁都不会相信这样的记录,所以这就是个笑话,一个明史上的笑话,一个明朝官僚集团的笑话!”

    赵匡胤:“朱厚照亲自杀了一人的说法很可能是真的,身为大军统帅,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看着他,他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撒谎。若是要撒谎,大可以夸大事实。”

    ……

    【若是应州当真战败了,史书上为何要记载“是后岁犯边,然不敢深入。”蒙古人只死了十六个人就不敢深入明朝内部,那蒙古人也就不是终明一朝都无法摆脱的敌人了!】

    朱厚照低低的笑出声,他的笑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笑声中却夹杂着无尽的悲哀和释然……

    【应州大捷是明武宗朱厚照一生中最光辉的一页,朱厚照的军事才能在此战中展露无遗,若是他能得到系统的教导,如果明朝的朝臣能够正视皇帝的能力,朱厚照可能会成为挽救明朝历史危局,成就千秋大业的一代明君!】

    【若是没有汉武帝的纵横捭阖,长驱六举,文景之治也不会得到这么高的评价。】

    【若是澶渊之盟后宋朝的皇帝能够雄起一波,收复燕云十六州,宋真宗的历史功绩将会提升几个台阶!】

    【若是正德朝能够再次打出大明的威风,若是朱厚照能趁着小王子退缩之际再次打断蒙古各部的脊梁,为大明带来数十年的和平,弘治朝的休养生息才有足够的价值!】

    【可惜这一切都是如果,回到京城的朱厚照依旧身陷与朝臣斗争的漩涡!】

    朱佑樘:“不会的,这次不会了,吾儿喜欢行伍便去领兵打仗,趁着朕还在,还能为你保驾护航,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吧!”

    朱厚照:“儿臣必不会让父皇失望的!”

    天幕的揭秘也让正德朝的臣民更加了解他们的皇帝,抛开文臣们为他“塑造”的玩世不羁的形象,朱厚照真正用自己的能力吸引到了一些保皇派的官员。

    【朱厚照十分喜欢“威武大将军朱寿”这个头衔,他御驾出巡的时候从不坐帝王御辇,而是骑马挎刀,冒着风雪严寒,以一个大将军的身份行走在外。】

    朱厚照:“正德英名已播传,南征北剿敢当先。平生威武安天下,永镇江山万万年!”

    只有身为威武大将军的时候,他才能自在一些,做自己想做的事。

    【朱寿这个身份就像是一个BUG,凡是朝臣不允许朱厚照做的事,他就命令“朱寿”去做,以朱寿的身份前往南北直隶、山东等地巡视。百官伏阙进谏,要求皇帝收回成命。】

    【朱厚照不讲法不责众那一套,他将百官都扣在午门外罚跪,杖责后外放。其中有十一个人被当场打死,朱厚照的南巡计划也因此搁置。】

    第555章 阳明心学

    【正德十四年五月,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朱厚照找到了绝佳的时机,立刻御驾亲征。可惜他晚了一步,宁王叛乱早已被在当地为官的王守仁平息。】

    【朱厚照好不容易出一趟门,擒拿宁王只是他的一个由头。他权当没有看到这封奏折,一路经过保定、临清、扬州,抵达南京。】

    【朱厚照在南京留下了许多风流韵事,于正德十五年八月乘坐楼船北归。九月十二日,在路过淮安府时,朱厚照坐着小船捕鱼,突然小船侧翻,朱厚照落水,虽然被侍从及时救起,却着凉生病。】

    【朱厚照回到北京便一病不起,次年三月,朱厚照驾崩于豹房,年仅三十一岁。】

    朱厚照还想着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抱负,却听到了让他目瞪口呆的消息:“朕死了!原来天幕说的明朝皇帝易溶于水,说的就是朕!”

    朱厚照用怀疑的目光扫视着殿中的大臣,他的身体虽不算很好,但也能骑马射箭,武艺娴熟,怎么可能三十一岁就死了,还没活到他爹的年纪!

    这下子朝臣能找到更多的理由阻拦自己的出巡了……

    【朱厚照是明朝极具争议性的一位皇帝,他少时聪慧却玩物丧志,称帝后任情恣性,荒淫无度,宠信宦官,以致朝政败坏。】

    【但他处事刚毅果断,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大败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

    【这截然相反的两面都是朱厚照!】

    评论区

    “朱厚照还短暂的废除了海禁政策,对来往的船只征收20%-30%的交易税,也就是现在的关税。”

    “只要交了税就可以在中国自由交易,不仅扩大了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更刺激了私人贸易的活跃!”

    “自此:番舶不绝于海澳、蛮夷杂沓于州城。中国海商也更大规模地出海贸易,为大明朝廷创造了更多的财富。”

    “但一些食古不化的官员却对十分警惕,声称此举违反祖制,朱厚照不得不在正德十五年废除了这一政策。”

    天幕播放了这么久,很多人的观念都发生了改变,郑和说的对:财富来自于海上,危险也来自于海上!

    放弃大海,封禁自我,只会让华夏落后于世界的潮流!

    “那些人当真是食古不化,还是觉得朝廷侵犯了他们的利益。”

    “朝廷禁海的时候,也有大量海外的白银流入大明,这些白银都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东南沿海的富商私自出海,贸易得到的。”

    “嘴上说着‘祖制’,心里全是生意!”

    “只有朝廷封禁的东西,才能赚大钱。”

    ……

    【后世史学家将朱厚照称作“明史上最荒唐的皇帝”。清朝的皇帝更是将朱厚照当做反面典型教导皇子。因此《明史》对他的功绩避而不谈,对他的昏聩大书特书,这也就导致正德年间的历史十分割裂。】

    【真正的朱厚照是什么样,我们不得而知,只能从史书的字里行间拼凑出一个有血有肉的青年,一个有心施展抱负,却陷于朝堂之争的泥淖,无法挣脱的皇帝……】

    评论区

    “朱厚照绝不是明史中说的那么荒唐无能。”

    “明史是文官写的,就连朱元璋和朱棣都被他们挑了一堆的毛病,只有朱佑樘那样任由文官摆布的皇帝才是他们希望看到的。”

    “他接见了第一个来华的葡萄牙使者,通晓多国语言,甚至就连阿拉伯语,葡萄牙语都十分精通。”

    “他的目光不止局限于华夏,而是真正看到了世界,但他的这些举措都被人当做小孩子的玩闹。”

    “不被人理解才是最孤寂的。”

    “……”朱厚照举起酒杯敬天幕:有后世之人理解,朕便不觉得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