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户女: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小户女》 40-50(第3/13页)

家郎君虽中了举,可终究名次有些落后,宋评事已替他谋好了路,若春闱未中,便托人举去外地先做个小官,待考评优秀再寻时机调回京里。

    徐娘子几人回家时,院里竟坐满了人,皆是听得甄家二郎高中。有穿红挂绿来报喜的,也有街坊四邻来道贺的,更有领着自家子孙来沾些文气的。

    徐娘子笑意盈盈散了喜钱,又说过几日置办流水席面,请大家伙到时赏脸来吃。

    方才看榜时心里激动,现下回来竟有些鼻酸,二哥辛苦她是最看在眼里的。甄家二郎一路不曾说话,等回来才呆愣着问宝珠,“大哥方才没眼花吧,莫不是也有个与我同名同姓也叫甄从俨的士子?”

    宝珠怕二哥发痴,鞠了冷水往他脸上泼,“大哥已看过上头是你的名字,生辰八字籍贯都是你,双亲也是爹娘名字,哪里会错?你再看那些来道喜的小子,还有这些街坊四邻,若是若是错了,人家哪里会来。”

    正在说着就听外头敲锣的声音响起,来的也不知是哪个衙门的人,腰间挂着红布,亮着嗓子与甄家众人说二郎中举,此番名次几何。

    他是一路走一路敲打着过来的,后头跟了许多才听得消息的人,徐氏抓出一盒子铜板来散,有家里儿孙考试的,抢了打算穿红绳挂着好蹭些文气。

    二哥到这时才彻底放下心来,甄家几人连着歇了三日。

    这几日来道贺的人一波接着一波,樊楼掌柜的晓得甄家二郎中举,当即便允了他半旬假。徐娘子说要办流水席面,甄父便在家中掌勺,鸡鸭鱼肉都舍得,买来的菜蔬更是轮车拉,流水席面也叫他做出了花,原先不擅长的北地菜,学了许久现下也手到擒来。

    流水席面摆了整三日,期间不少豪绅富商送来金银珠宝,甄家自然不收,只好声好气将人送出去。也有那商贾想与甄家结亲,徐娘子万不敢在这时候说什么亲事。又有人说要请甄二郎赴席,徐娘子只得借口明年春闱紧张,二郎还需得在家温习便将人请走了。

    宋家做东道的席面,即便心里也清楚宋评事不过是看他中举这才来交好,甄二郎仍是去了,一则董家姑父亲自来请,二则三人一同中举有同年之谊,宋家官人又是沅临表姐相公,他在学里与二人也多有关照,若日后有幸入仕,说不得还要相互扶持。

    孤家寡人便是再有能力也长久不了。

    自这以后除了府官一同宴请举子的席面,还有一些同年相邀,其余二郎都一一拒了,他心里清楚,若明年春闱未中,他依旧会泯然众人。

    若不能在殿试之上得官家亲眼,似他这般普通人,便是进士出身也难有仕途可言。

    今年汴京第一场雪落的较往年更早一些,随着天冷秋闱的热度也渐渐冷了下去,二哥现下不止专心读书,也常出去晃悠。

    自放榜以后,越来越多的举子赶赴汴京只等明年春闱。

    春闱由礼部主持,应考的皆为事各州府的举子,本就是万中挑一的人杰,放到一处考试。又是一遍筛选,若能过得这一关,到那大殿之上,成为天子门生,自有一番锦绣前程。

    甄家日子眼看着过了起来,几个孩子个个都好,年下到有不少街坊四邻拐弯抹角来说亲,首当其冲的便是甄家大郎。

    他再过个年已二十二了,本朝虽说男十八女十六便能成婚,但无论儿女,早早订下亲事的多,到了年纪急着成亲的却少。

    一家人早瞧出大哥对阿秀有意,来说和的人家徐娘子都婉拒了,她想着寻个机会问问阿秀,若是能成,家里喜事可就成双了。

    宝珠她如今手里已攒下七百两银子,大哥能出二百两,便想着趁年下租个地段好些的小铺面,若将铺子开起来,大哥灶下手艺占一股,二人便做七三分——

    作者有话说:一键感谢大家的灌溉~[撒花][撒花][撒花]

    第43章

    原有些犹豫,甄家姑母知道后叫宝珠,不必犹豫只管去赁,“不过一间食店,哪里就护不住,你姑父年后要升光禄寺丞,往后好歹说话有些地位,若是有人蓄意寻衅,你姑父也有同年如今在汴京做官,不必怕什么?”

    甄姑母向来温声细气,提到此事面上多出几分强硬姿态,

    “上回郑家那饮子铺强买你这椰饮方子,若早叫我知晓定不会轻易放过。”

    郑家强买了宝珠的椰饮房子,原先宝珠怕生事端,没有告与姑母知晓后,姑母见她摊上不再卖椰饮,这才来问是怎么个事儿。知晓后与几个相交的太太一说罢,才晓得郑家饮子铺,不过是后妃娘家隔了多远的一房亲戚,每年朝郑家送去许多银钱,这才求得一些庇护。

    晓得宝珠吃了亏,甄家姑母亲去寻了那郑管事。郑管事不晓得一个小摊贩竟与董家太太相熟,郑管事一番讨饶,末了又补了二百两银子亲自送上门来。宝珠倒没想同他撕破脸,毕竟往后还要在汴京城里做生意,若生闹出事来人家记了仇,做生意也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她自家也不好。

    有姑母那一番话宝珠心里更是定下许多,若是能将食店重新开起来,那摊子可以雇人看着,现下刘四儿已十分娴熟了,码头的摊子可以由他管着。

    州桥这处,崔大妈做活儿虽熟练,处事却有些欠缺,原先只做跑腿的那王大哥晓得宝珠要请人看摊子,自个儿上门自荐,这王大为人不错,卖那些糖蒜小菜也练出了胆儿,宝珠也没有立时应下,只叫他先在摊上试几

    日。

    见没出什么差错,这才答应下来。

    摊上食材份量都是定好的,倒不怕他们贪墨,承蒙宝珠照应,他们家里日子都好过起来,现下更没有为了蝇头小利自毁前程的道理。

    徐娘子手里暂且没有合适的铺子,问过其他房牙,又亲自踅摸一遍,这才寻到了两间合适的,徐娘子眼光准,这两间铺子一间在曹门大街,一间在汴河大街。

    曹门大街与瓦肆夜市近,汴河大街与大相国寺南门大街都近。

    汴河大街处要便宜些,一月三十二贯租钱,九月里这铺子失了火,虽没有什么伤亡,但多数做生意的都觉得意头不好。那租金说是便宜却也没有便宜到哪里去,故而到年下还没租出去。况且若要租下这铺子,里头重新整修也是一笔不小的银钱开销。

    曹门大街处的铺子较另一间要小一些,租金作三十八贯一月。这间铺子先前并非做吃食生意,只是卖杂货的铺子,不过里头有些柜台帘子不必新添,只需添置些桌椅稍作整修便能开张了。

    问过家里人,都觉得还是曹门大街处的铺子好一些,铺子虽小价儿也贵些,但不用自己再重新整修。再加上汴河大街的铺子到底是起过火,意头不甚好,再说墙都焦黑了,若要整修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若是给人家整修好了,到下年要涨租更是吃亏。

    宝珠两间铺子都看了,两间铺子都小,横跨不过三四步,纵走也不过六七步的样子,曹门大街的铺子比汴河大街的铺子要少半步。

    看宝珠中意这间铺子,徐娘子也没急着叫屋主来定契,反而细细打听,最终确定这铺子没什么问题这才告与宝珠。

    铺子虽靠旧曹门了,不在最繁华热闹的地段,但胜在不远就是瓦子夜市,靠北边还有几个讲堂,人来人往生意是不愁的。

    这铺子还不得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