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团宠太子躺平日常: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团宠太子躺平日常》 60-70(第12/19页)


    永璜:“……”虽然自己被安慰到了,但能不能不要拿汗阿玛举例啊!

    “你有什么不懂的还能请教舒师父。”永琏道。

    永璜想了想,他们几乎每天都能见到舒赫德,请教问题确实很方便。

    “汗阿玛为何突然就给我安排差事了?”永璜想不明白。

    “当然是因为大哥在尚书房表现好啊!”永琏太为大哥高兴了,大哥有点腼腆,但做事很仔细,就适合做修书校对的工作。

    他就对着永璜一通吹捧,永璜终于有了点自信。打算抓住这个机会,这是他迈入朝堂的第一步,如果这件事没办好,日后汗阿玛就不会给他安排更重要的差事了。

    乾隆给永璜安排差事,是希望让永琏有点危机感。

    但这小子就替他大哥激动了两天,很快恢复以往的状态。

    《国朝新闻》已然步入正轨,大部分时候都是弘晓盯着,偶尔乾隆还要检查下各地报纸。

    永琏就是个甩手掌柜,一个月过问不了几次。

    乾隆心说等下面出乱子你小子就该着急了,但弘晓对此事很上心,自己这个当皇帝的还经常过问,从宫里的编辑组到各地报房,都没人闹幺蛾子。

    现在也不是每月都刊登御制诗了,偶尔会刊登一些王公大臣的作品。

    有些是编辑组约稿,有些则是本人主动来投稿。

    刊登诗词可没有稿费,大家纯属为了展现一下诗才。

    而连载小说话本却是有丰厚稿费的,最近正在连载的是一本《西游记续传》,作者署名“南星”。

    这故事天马行空,写了师徒四人成佛后在人间惩恶扬善的故事。

    文笔通俗易懂,还带点诙谐幽默。酸腐文人看不上这样的作品,稍微认识些字的底层小吏却很喜欢,还有茶馆的说书先生给不认识字的百姓们讲这个故事。

    一些文化底蕴不够深的满人也喜欢这个故事,据明瑞说,他阿玛天天等

    的抓心挠肝,为了提前看下回内容,还给怡亲王送了一坛酒。

    永琏笑道:“这个南星不到交稿截止时间是不会把稿件送到编辑组的,送再多酒,怡王叔也没法给四舅舅看啊!”

    “是啊,我阿玛失望而归,赌气说大不了自己写一本,比这个什么南星写得好。”明瑞道。

    永琏举双手支持,大家都参与到《西游记》同人文的创作中来吧!

    这两年《国朝新闻》的销量是不断上升的,尤其去年刊登了接种牛痘的采访和文章后,许多百姓想知道牛痘接种是否靠谱,特地买了那两期报纸。

    各地报房加印多次仍然不够,还有穷秀才自己买了报纸将接种牛痘的方法讲给不认字的百姓。

    有些府县会统一组织百姓接种牛痘,偏远的村子就只能自己找奶牛。

    虽然也有那么几家接种失败,或者造成伤口感染的,但大多数人都根据报纸上的讲解,成功给自家孩子接种了牛痘。

    报纸在牛痘的普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湖广一带的少数民族信息闭塞,被土司控制的苗民们去年还在战乱之中,错过了这个消息。

    就算有人知道牛痘的好,若他们的土司对抗朝廷,也会阻止他们接种牛痘。

    苗民内部又乱起来,有小土司受不了大土司压迫归降朝廷,朝廷立刻安排人给寨中的小孩子们接种牛痘,还给他们送了新式织布机。

    其他土司听说后,也有不少跟着归降。但大土司们是不会为这点利益就和朝廷低头的,底层百姓的死活和他们没关系,反正他们不想给朝廷交税。

    不想给朝廷交税的还有江南那些士绅们,先帝朝就开始推行摊丁入亩,但他们很快就想到了应对办法。

    毕竟没有土地的百姓很多,还是要依附他们这些地主。

    但随着金陵。苏州的纺织厂如雨后春笋一般越来越多,江南制造总局也在不断招工,有些百姓选择进城去工厂做工,而且这差事男女都能干,两份收入足够养活家里人。

    只有离纺织工厂比较近的地主隐隐感觉到了几分不安,更多地主仍沉浸在坐拥粮田的优越感中。

    鑫记开到了江南,江南富商就喜欢私人订制,这才能彰显他们的财富和品味,有人为了做一副眼镜花几百两。

    还有那高压锅,富商们也是争相购买,很多酒楼为了展示自家财大气粗,换了新厨具,把灶台设在进门处,卤肉香味弥漫在空气里,客人都被香味和新锅吸引进来。

    潘振承带着商船北上,途经金陵、苏州等地,发现许多在英吉利都十分少见的东西,在这里已经十分盛行了。

    他还听说,今年直隶出现了一种蒸汽抽水机,灌溉农田非常方便。

    目前只有直隶近水楼台用上了。

    潘振承看看自己偷偷画下来的纽可门蒸汽机的图纸,不太确定这是不是同一种蒸汽动力。

    八月,潘振承到达天津,他先进京面圣,其他货物则由专人运送到京城。

    他路上经过农田,瞧见有人在用一种带着大铁箱的铁犁犁地,这大铁箱还会冒烟儿。

    见过纽可门蒸汽机的潘振承一下就认出这是蒸汽机。

    蒸汽机竟然已经可以犁地了吗?

    虽然沿路只看见一两台,潘振承还是很激动。

    他都想好了,见了皇上定要歌功颂德一番。

    然而他到了京城才知道,皇上带着太后去木兰秋狝了。他只能见留守京城的履亲王、和亲王、二阿哥以及军机处的几名大人。

    说到木兰秋狝,永琏就很气。他和大哥本来都在随驾名单里。但是临出发前,他在骑射课上练习拉弓,不知怎么拉伤了肩膀上的肌肉,疼得嗷嗷叫。

    之后几天左边胳膊都抬不起来,太医说要涂抹活血化瘀的药油,十来天才能恢复。

    胳膊都抬不起来,还怎么行围?乾隆于是让永琏留下,正好八月十三万寿节,让永琏代替自己去祭太庙。

    永琏当时还不敢相信,汗阿玛就不怕自己和皇玛法说他坏话?

    如果是前两年,乾隆未必放心。但通过这两年听永琏和汗阿玛的魂魄沟通他发现这祖孙俩在一块讨论的无非是设计各种东西。

    夏至他带着永琏去祭太庙,永琏就和汗阿玛的魂魄讲了半个时辰的蒸汽犁。

    乾隆在旁边都听困了,最后还是他催促,臭小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乾隆心情很复杂,既发愁又安心。

    但让他去祭太庙,也是一种锻炼。倒不是祭太庙有什么难度,而是代行祭祀有非凡意义。这小子总该意识到自己是未来储君了吧?

    永璜随驾去木兰秋狝了,尚书房的课程暂停,永琏前几天在养伤,每天不是陪着妹妹玩儿,就是去找三弟四弟五弟。

    乾隆得知这臭小子半个月来连书都不怎么翻,字也没练几页,气得不行,让人传口谕,命永琏去给履亲王、和亲王打下手。

    永琏想抗议都没法抗议,汗阿玛不在,他也不能讨价还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