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00-110(第28/43页)


    铁头之前嘲笑锁头笨,笑话他脑子被虫子吃掉了,而锁头因为之前肚子里有虫,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吓得差点昏厥。

    蒜头蒜苗俩指出铁头的错误,让他给锁头道了歉,还安慰了锁头。

    二蛋知道以后就让铁头和锁头一起,帮锁头进步。

    铁头就特别卖力,生怕人家说自己不团结、搞分裂,以后二婶儿有好吃的不给他。

    珍珠不胜其扰,反正学习班学的东西她都会,就丢下宝儿自己溜了。

    宝儿捂着耳朵,蹙着眉头瞪铁头一眼。

    铁头嘿嘿嘿,又接收到二蛋警告的视线,这才放轻声音。

    二蛋看到谭秀,以为她是来看看闺女和儿子的,便没出声。

    谭秀却蹑手蹑脚地进来,她没有小板凳,就在最后边蹲下。

    最后边是虎头和张小河几个,他们年纪最大,个子最高,十一二岁的样子。

    虎头和张小河大马金刀地劈腿坐在长凳上,见谭秀过来,立刻矜持地并拢双腿,往一边儿让了让,示意谭秀坐。

    谭秀朝他笑了笑,坐在旁边跟着学。

    虎头看她张着嘴跟着默读,便小声提醒她,“你得放开了声音,扯着嗓子一起喊,这样记得快。”

    不出声记得慢,一会儿还容易忘,因为出声是眼睛、嘴巴、耳朵、脑子一起记,不出声就只有眼睛、脑子干活儿,那肯定不行啊。

    谭秀先试探着小声:“啊——哦——饿——”

    觉得还行,也没人笑话自己,主要是孩子们声音太洪亮了,她的声音根本不显。

    她就慢慢地提高声音。

    她一边学一边留意闺女和儿子,发现他俩一开始很拘束,别人诵读他俩却只是看。

    慢慢地可能因为旁边的人没有盯着他们看,更不会笑话他们,他们也放松一些。

    闺女坐直了身体,小嘴一开一合的,出没出声不知道,反正跟着读了。

    儿子也不知不觉地跟其他孩子一样,把小手背到腰后,微微仰着下巴,小嘴巴也一开一合,应该是读出声了的。

    谭秀很是欣慰,觉得来对了。

    闺女和儿子在陈家也没个玩伴儿,哥哥姐姐要么已经很大,不会理睬他们,同龄的只会跟他们攀比、耍心眼儿、使坏。

    在这里孩子们都很友好,不会欺负人,还能带着闺女儿子读书。

    她置身一群孩子当中,都忘记自己是个大人,更忘记羞耻,跟着学得很认真。

    过了一会儿,二蛋就让他们停下来,开始学数字。

    一直读,嗓子都喊劈了,不行。

    数学课上完就下课,让孩子们去厕所。

    孩子们都可喜欢裴长青设计的那个厕所了,分男女,石板蹲坑,还有深深的马桶,还有水冲洗呢。

    他们已经养成排队的习惯,不管上厕所还是加餐什么的,有问题也学会了先举手再提问。

    沈宁一直没管谭秀几个,她这里包容性很强,孩子们魅力很大,甭管见多识广的蔺老板还是困于后宅的谭姨娘,都会被他们征服的。

    她今儿领着裴金子和裴铁梁五人做米粉呢。

    大伯娘、三婶儿、四婶儿以及裴大伯和裴父都过来围观压米粉。

    张氏自然也在,她虽然想家,可回来两天又觉得在家没意思。

    她打算催着虎头和铁头赶紧学识字、算账,过两天带着他们和米粉一起去县城。

    磨浆子的时候按照比例加了两碗米饭,改善淀粉含量,增加米粉的质感。

    磨好米浆倒在麻布袋里挤压控水,做出米粉面团。

    这时候的米粉面团硬邦邦的,他们又开始各种摔揉,等把米粉面团揉软了便分成一个个香瓜大的面团放进锅里煮。

    二十分钟后煮至半熟,将米粉团捞出放在石臼里用木槌反复捣揉,直到将米粉的粘性、筋性捣出来,便可以团成一个个圆柱形放进漏杓里压粉。

    漏杓放在木架上,架在大铁锅上方,下面烧开水,上面压粉。

    这活儿得力气大的男人做。

    裴金子和裴铁梁抢着上前,“我来我来!”

    他俩一人把住压杆儿的一端,中间是实心碓锤,直接怼在漏杓里,随着他们用力,圆圆的洁白的米粉就被挤压出来缓缓流进锅里。

    “哇,真的可以!”

    “快看,出来了!”

    裴大伯激动得直拍巴掌,“二郎媳妇儿真是厉害呀。”

    咋就那么能耐呢?

    裴父和裴母与有荣焉,骄傲得很。

    小珍珠正和阿鹏学习摔跤呢,她被阿鹏摔在草席子上,正好听见东边儿传来喝彩声,她哎呀一声,“师兄,米粉好了,快去看看。”

    阿鹏顺手把她抄起来,拎着她就往东院儿跑。

    小珍珠抓着他的手臂,上演轻功水上漂,咯咯笑着倒腾自己的小腿。

    等他们到了米粉棚子,张老三已经用大笊篱把锅里的米粉捞出来,毛蛋爹提前倒好一大盆凉水,他就把米粉倒进凉水里。

    等米粉浸凉,高石头就把米粉捞出来放到旁边的匾箩里控水,回头放到院子里晒干。

    为了挡灰尘,还要遮上一层大孔麻布。

    沈宁在一旁指点,“过凉水是为了增加米粉的爽滑口感和劲道嚼劲,耐煮不烂、不糊锅。一般米粉到这一步就行了,如果想让米粉更加耐煮,更加劲道有弹性,可以再回锅,再浸泡。”

    在场众人赶紧默默记住。

    等米粉晾干没有水分,后续就继续晒干。

    为了方便储藏,半干的时候卷成窝状或者捋直捆扎也可。

    米粉不像面条那么脆弱易断,很好保存,便于运输。

    沈宁让他们继续压圆粉,她又去另外锅里教大伯娘、荷花嫂子几个做扁粉。

    圆粉需要揉面、挤压,都是力气活儿,适合男劳力,扁粉简单,妇女就能干。

    扁粉和凉皮一个工艺。

    将米粉浆子舀一勺倒进略大些的圆茶盘里,摇匀,放入锅中熏蒸一下,米粉皮变透明便揭下来,如此反复。

    若是薄一点卷起来就是就是肠粉的一种。

    扁粉可以直接切条食用,也可以晒干保存,还可以晒至半干等不黏连的时候折叠切条,晒干捆扎保存。

    不过扁粉没有揉出米粉的筋性和粘性,自然没有圆粉那么顺滑筋道,也不耐煮。

    不过沈宁都做了,到时候大家伙儿尝尝。

    现吃的话,扁粉也不错,尤其做凉拌菜。

    如果长期保存,肯定圆粉更合适。

    若是想让米粉更加顺滑筋道,更加可口,味道也更丰富,其实可以在米浆子里混合一些淀粉和面粉。

    绿豆淀粉比较贵重,沈宁暂时不想做,等打开市场以后再上更贵的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