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00-110(第29/43页)

    一遍之后,沈宁问那五个人,“都会了么?”

    其他人会不会没关系。

    大家伙儿点头。

    不过还是有点问题的。

    张老三最年长,他带头问道:“沈娘子,做米粉的顺序我们都会了,就是那个……煮多少时间才能煮到半熟,一时间拿捏不准。”

    这里没有更漏,也没人报时,大家都是看日头约计时间的。

    沈宁笑道:“怎么又迷糊了呢?你们不是会点豆腐吗?根据那个时间多煮一会儿就是了。”

    几人想想,对啊,他们这榆木脑袋,真是不会学习。

    哎,孩子们总说学习要举一反三,他们连举一反三是啥都不知道呢。

    裴金子灵机一动,“二嫂,我家里有线香,要不拿来点着,你给我们约计一下时间看看能烧多长?”

    沈宁笑了笑,这的确是个不错的办法,古代更夫就点更香的。

    不过还是麻烦,他们做米粉不需要那么死板。

    “不用的,香的材料不同,粗细长短不同,还有季节不同,风大小不同、空气干燥还是湿润,这些都影响香的燃烧速度。”

    干得静电噼里啪啦的时候那香肯定也烧得嗖嗖的,雨季湿漉漉的恨不得空气里拧出水来,那香半天不待烧完的。

    几人受教了。

    裴铁梁:“要不……咱们插插试试?”

    蒸窝头的时候他就会悄悄插插熟不熟,插得动就是熟了,插不动就没熟。

    那半熟就是插一半就插不动呗。

    沈宁赞许地点头:“铁梁和金子爱动脑筋,干活儿就得这样,你们各自琢磨合适的办法就行。”

    张老三、高石头和毛蛋爹有些羞惭。

    他们平时不做饭,也没机会煮肉插插熟不熟,所以一时间没想到这个。

    倒是让俩小子抢风头得了沈娘子夸奖。

    他们干活儿就更卖力了。

    咱没脑子吸引沈娘子的注意,咱有力气啊。

    教会毛蛋爹几个,沈宁就去准备试吃的米粉。

    她打发虎头去喊高里正过来。

    虎头和铁头以后要跟着张氏去县里,平时得多使唤使唤,锻炼一下口才和办事的能力。

    张氏负责销售,要跟人家讲怎么做米粉好吃,所以也跟着沈宁学。

    裴母要给家里人做饭,也要学一学。

    大伯娘几个还有活儿,反而不急着学厨艺,都去作坊忙了。

    沈宁做了三种,炒粉、汤粉、拌粉。

    品尝新菜还得高里正来,其他人甭管什么就会说好吃!好吃!还是好吃!

    问哪里好吃?

    肯定是哪里都好吃啊。

    正好高里正在家里做鸡丝面呢,他直接用汤罐儿拎着半罐鸡汤、一下鸡丝、俩鸡腿过来。

    同来的还有高进禄,他放学了。

    高里正还在做最后的挣扎,希望小孙子能和阿年珍珠玩到一起去。

    看到堂屋桌上的三盆不同做法的米粉,高里正搓搓手,闻了闻,“好香啊。”

    沈宁笑道:“里正伯,你拎来的鸡汤比这个可香,正好再做一份鸡汤粉好了。”

    她让裴母把鸡腿也撕成细条,和鸡胸肉丝一起放在汤里,然后直接捞米粉进去浸泡着。

    等米粉吸收了鸡汤的鲜味儿,那就是美味的鸡汤粉啦。

    她递给高里正一个粗瓷碗一双筷子,让他先尝。

    高里正:“阿宁,那我就不客气啦。”

    沈宁做了个请的姿势。

    高里正先看看那一盆拌粉,应该是炸酱面的做法,上面一大碗鸡蛋肉末酱。

    他拿公筷拌了拌,往自己碗里挑了一小筷子。

    他把粉夹进嘴里,轻轻一吸溜,那顺滑的米粉就哧溜直接进了嘴里,“嗯,好滑!”

    他赶紧咬断,嚼了嚼,纯正的大米味道,但是又别有风味儿,口感又弹又韧,又爽又滑,嚼起来颇劲道,但是又不费牙口,吃得非常满足。

    再加上鸡蛋肉末酱的咸香鲜美,这味道,绝了。

    他竖起大拇指,“阿宁,好吃!这西南人咋那么会吃呢?咱吃了一辈子大米,也没想着还能做成面条啊。”

    宝儿纠正他,“高爷爷,是米条。”

    小珍珠:“是米粉啦。”

    宝儿:“一条条的嘛。”

    高里正又尝汤粉,浸泡在汤汁里的米粉味道更加丰富,既有米粉的清香又有鸡汤的鲜美和高汤的浓香。

    都好吃!

    不管鸡汤粉还是卤肉汤粉,都很好吃。

    而且因为泡了汤的缘故,米粉的口感也更加弹,却又不会太软,更不会糊。

    真是清清爽爽好米粉!

    炒粉又是一种味道,配菜和炒面一样,但是米粉独特的弹、滑、劲道,又是别一番口感。

    高里正:“都好吃,如果是我肯定三天两头轮换来。”

    沈宁笑道:“那就稳了,做好就可以给县里发货。”

    高里正也高兴得很,又跟沈宁商量定价。

    蔺承君愿意给480文一石陈米,陈家给的是550。

    陈家不需要额外支付运费。

    蔺承君这边儿的运费主要是曹家船运,她可以用其他货物抵账,也不需要给现钱。

    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她不跟单独一个人进货,两家都进更好。

    今儿实验了一下,一斤米差不多出一斤十三两鲜米粉,晒干的话估计还剩一斤,或者十四五两的样子。

    如果是扁粉的话一斤差不多出两斤十三两鲜米粉,晒干估计能有有一斤半。

    他们给鲜米粉定价7文,干米粉15文。

    另外扁粉也做,扁粉口感软,容易吸收汤汁的味道,孩子和老年人会更喜欢。

    一斤三文,干的七文。

    扁粉的价格和豆腐差不多,城镇普通居民也吃得起,如此走货量会很大。

    “里正伯,过几天等他们做熟练了,回头你带人去城北院儿里做米粉,鲜米粉就在那边儿直接发货。”

    运人过去比往回拉粮食、往城里运货要省点事儿。

    这样曹二爷那边运过来的大米就在城北院儿里做,家里就用龙庙镇陈记粮店给的大米做。

    高里正略沉吟,点头,“这样好,能省不少事儿。那阿宁觉得先带谁过去?”

    沈宁不假思索,“带裴金子和裴铁梁吧,到时候他们这两组都是年轻人。”

    年轻人虽然叛逆,但是心思也单纯,尤其十几岁的半大孩子,只要收拢了他们的心就非常好管理。

    比那些成年男人心思单纯得多,小算盘也更少。

    她观察裴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