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离后陛下成了我的外室: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和离后陛下成了我的外室》 30-40(第28/30页)

,管事妈妈在外头偷.窥,听到琼华堂里鬼叫连连,忙不迭叫小厮去赵家通禀。

    赵清仪得到消息时,身边只有檀月俏月,主仆三人再忍不了,扶墙笑岔了气。

    俏月觉得大快人心,“那老虔婆当初贪了咱们奶奶这么多钱,如今被迫吐出来,都是她活该!最好直接气死过去!”

    檀月也笑,“这地契都落咱们奶奶手里了,她还以为老宅安全……”说及此,话音一顿,“哎呀,她缓过来后,该不会怀疑奶奶吧?”

    赵清仪摊手耸肩,“她有证据吗?”

    没有证据,就奈何不了她。

    赵清仪算是体会到当恶人的乐趣了,“还得多谢表哥当初借的人手,个个都能演。”

    要说怀疑,罗氏多半还是疑心假商人,毕竟除了罗氏自己人,唯一知道老宅里存放了丝绸珠宝的就是这些假商人,但现在人都跑了,罗氏想追查就得报官,一报官,她私放印子钱的事可就瞒不住了。

    到最后,罗氏不得不打落牙齿和血吞,谁叫她贪婪又心急呢?

    赵清仪笑完了,便将罗氏晕倒的事告知父母,随后与李彻一同回李家。

    李彻焦急万分,一回去就直奔琼华堂,赵清仪则看向管事妈妈。

    “大奶奶放心,这罗贵气晕了老太太,奴婢可不敢放他走,如今就关在柴房里。”管事妈妈笑得格外殷勤。

    “办得不错。”赵清仪给了赏钱,就和两个婢子去柴房亲自审问罗贵。

    罗贵起先还嘴硬,说罗氏晕倒与自己无关,但在赵清仪几鞭子的招呼下,痛得什么都交代了,其中就包括放印子钱的事。

    他也不傻,料到会有东窗事发之日,所以这些年他办事,都以罗氏的名义去做,所有放贷借据落款都用罗氏的印章,为求生路,罗贵主动供借据的存放之处。

    至此,罗贵这个证人成了,物证也齐全了。

    赵清仪直接把罗贵带走,关押在揽月阁里,由自己的人盯着,以免罗氏醒来杀人灭口。

    俏月盘算着说,“咱们如今人证物证俱全,去官府状告罗氏,岂不一告一个准?”

    “还差那对夫妻,等人齐了,好一同讨回这次血债。”

    赵清仪立在廊下,看着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该来了。

    第40章 第40章得封县主,罗氏中风

    “什么夫妻?”

    俏月上回只听管事妈妈说过一嘴,其中内情不甚清楚。

    赵清仪笑了笑,“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前世这时候,有一对夫妻进京状告罗氏以权谋私,勾结乡绅,迫害佃农等诸多罪名。

    罗氏想方设法把黑锅甩到弟弟罗贵身上,那时赵清仪信以为真,*以为婆母真是被冤枉的,为此花了好大力气压下此事,并给了那对夫妻一笔银钱,免了罗氏的牢狱之灾。

    如今想来,自己糊涂了,没有罗氏在背后教唆纵容,罗贵哪儿来的本事开当铺放印子钱?又哪里有资格与乡绅地主狼狈为奸?

    往深了说,这其中不仅有罗氏,还有李彻的默许。

    想到那对夫妻,想到枉死的刘大山,再想到前世自己包庇罗氏,赵清仪便觉心中酸胀,对他们有诸多歉疚。

    这一世,她必须要抢在罗氏之前,找到这对夫妻。

    之后一段时间,赵清仪没事就在街上闲逛,想碰个运气。

    陌生面孔陆续入京,他们衣衫褴褛,与乞丐为伍,在京中乞讨度日,带来的困扰也相应变多,五城兵马司的人时常巡街驱赶。

    赵清仪撞见过几回,都被她救了下来,这些是受灾地区的流民,只是底下消息捂得太严实,尚未直达天听,没有对应的举措下来,底下的官吏只能照旧例行事,闹事就抓。

    两个婢子都跟着心急,“这些都是流民,朝廷不好好安顿,反而如此驱赶,实在不该。”

    又感叹天灾无情,祈祷朝廷尽快拿个主意,救治灾民。

    两个婢子不知情,赵清仪却知道,那救灾之策早就上呈陛下,陛下也已采纳,但灾情并未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控制,只能说明其中不仅是天灾,还有人祸。

    上至朝中权贵清流,下至地方父母官,无一不拥有特权,天灾是他们利用自身权势,盘剥百姓的大好机会,通常会利用灾情哄着百姓贱卖祖产田地,这帮官员才会实施救灾。

    可如此一来,即便灾情得到控制,百姓的苦难依旧存在。

    失去土地,居无定所,食不果腹,一旦黎民百姓的怨气聚集,这天下就该动荡飘摇了,届时又不知会是如何腥风血雨。

    赵清仪不忍见到那一幕,当务之急,是稳住局势。

    她让人把李家老宅收拾出来,用以接纳流民,并在门前搭起粥棚,但一个老宅容纳不下太多人,孟嘉文见此情形,几乎出动了孟家所有人力帮忙,还在郊外搭建帐篷,把多余的庄子都腾出来。

    赵清仪与孟嘉文的举动在民间赢得不少声望,许许多多的流民涌向两家,得到妥善安置后,京中治安稳定许多。

    一个是高门贵女,一个是京城皇商,有她们作为表率,底下不少想挣名声的富商官员纷纷效仿,一来二去,算是暂时稳住了局面。

    但这还不够,救灾需要大量银钱,之后还会有更多的流民,要想从根本解决问题,新政改革势在必行。

    赵清仪深思熟虑过后,在正月初八这日又回了一趟娘家,见到父亲,她便将三万两银票呈上,“这是女儿一点心意,希望这笔钱能帮助朝廷渡过这场灾祸。”

    三万两,正好是李素素所需的嫁妆数目,上辈子这笔钱她拿去给李素素添妆了,这辈子,就拿来救助百姓,算是偿还她前世包庇罗氏,无意间欠下的债。

    这钱赵清仪大可自己拿出去,像孟嘉文一样,用来买米买粮直接救助百姓,但效果仅此而已,不愿掏钱的勋贵高门依旧能继续装聋作哑。

    但如若由父亲出面,在朝上当众宣扬她为朝堂捐银三万两,那金銮殿上的一帮朝臣怕是要羞到无地自容,也不得不掏钱出力。

    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帮权贵自诩清流,平日没少从百姓身上搜刮的民脂民膏,现在天灾人祸当前,吃进去的油水吐出来都是应该的。

    赵怀义起先想推辞,毕竟朝堂之事轮不到女儿一个姑娘家出面,更轮不到她来掏钱,他和孟氏已经合计好了,拿出三成家财用以赈灾,足够了。

    但转念一想,女儿已成家,此举或许是想为丈夫博得美名。

    因为赵漫仪的事,赵怀义对女婿颇有微词,但当着女儿的面,他不好直说,只能收下银票暗自叹气。

    赵清仪就知道自家老父亲误会了,“父亲,您不要多想,这钱是女儿经营铺子所得,干干净净,也与李家无关,只是想为自己搏个好名声。”

    和离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赵清仪再没有隐瞒的必要,就将她打算和离的缘由和盘托出。

    其中包括挪用嫁妆,奸生子,下毒,以及罗氏放贷害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