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食滋味: 50-55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汴京食滋味》 50-55(第3/9页)

向长的?怎么瞧着越来越大,这势头,总觉得要长成一只威武的小豹子。

    衬得两只猫崽子小鸟依人,被她身子一罩,安全感十足。

    不过今日,江知味倒是没那么多时间撸猫逗狗了。

    装修的匠人已经约好。泥瓦匠还是那位胡六,带着他的徒弟来。合作的这两次,无论是修屋还是垒土窑、园圃,她都对他挺满意的。

    木匠那帮,也都是老熟人了。茶坊里原有的桌椅柜架都在卸招牌那日被移走,都得重新量过、定做。

    江知味在钥匙交接时粗粗看过一眼,跟被扫荡过一般。

    需要动工动土的地方不少,那些原本的仙桥洞府和她的装修风格不符,都得拆。

    食肆八十来平,再加上搭了棚的后厨、露天的院子、还有后头那些供人起居的空间,整体面积在一百二十平左右。

    还不包括地底下。原茶坊做了个冰窖,一边藏冰、一边做瓜果菜蔬米面粮油的仓储。这下好,都不用江知味费心费力找人挖了。

    汴京的冬日会下雪,等汴河水面结冰那会儿,河上的船运便都停了。

    因此这里的人们大多有囤冬菜的习惯。此前江知味囤了一些在家里的地窖,但随着地窖里的十三香越存越多,冬菜的储藏空间被挤占,看来到时挪到食肆放着就挺好。

    整个午后,江知味都和匠人们在食肆里讨论装修的事宜。

    她有思路,却画不来图纸,便由她口述,许木匠的小徒弟代笔,涂涂改改,一直到黄昏时分快掌灯,还没定下稿来。

    看来装修这事一时半会儿真急不来。

    不过她已经在许木匠那头,先定了一块落地的木牌子。那木牌子要求彩绘、上漆,直接把“知味食肆”的招牌打出来。

    等明日他把牌子带来,她会用浆糊粘一张纸上去,另添上一行字:原横桥子夜市江记小食摊乔迁新址,敬请期待。

    如此,在装修的过程中,就能吸引一波客流了。就跟后世那些个店铺,在装修的时候会用巨幅广告,把铺面围起来一样。

    当然,这期间,小食摊还是得继续摆下去。

    尤其为了帮食肆做好宣传,宽婶的吆喝词变了,多了一条:“江记小食摊即将乔迁至旧曹门边,更名为‘知味食肆’,开业当日全场五折。”

    这时便有不少人来恭喜,同时也问了:“江娘子的食肆何日开张?”

    这个日子倒是没定。主要是还没找杨三算过,先看装修进度,再看黄道吉日。于是江知味应道:“到时必然会让客人知晓。”

    先吊一吊口味,等人们口传口的,第一波广告,就算是打出去了。

    江知味又想到了发传单。可彼时的汴京,还没有发放传单、卖报纸的习惯。

    调研过才知道,主要是识字的人没那么多。尤其在市井百姓中,这个比例更少。找周婶打听了横桥子东巷及周边的数十家街邻,除了她这儿,就四五户人家的个别读书郎识字。

    其他的,要么纯文盲,要么囫囵识几个,多的也不成。

    但也不是没有广而告之的余地。写字不行,可以用画画嘛,小孩子不识字的时候,不都是靠乱涂乱画记录世界的么。

    不过这个画工,倒是得费时间找找,主要没法儿复印,人工费又太高,在装修八字还没一撇的时候,就琢磨起这事儿来,费时费力,不大划算。

    然而江知味留了一招。先前积攒的人脉,这会子都能用上了。

    比如杨三,像他这样的算命先生,汴京城里遍地都是。这里的人都讲究“商会”“联盟”,江知味找杨三看日子时,就顺便问了,果然他们算命的也有个盟会。

    要打点也简单,给几个铜板,让他们在招子上添一句广告词,那是妥妥的没啥问题。

    还有那说书先生,也是自成一班。尤其横桥子上那位,指着江知味先前那智斗恶霸的事儿挣了不少银钱,初时一穷二白的,后来听王婶说,都在汴河边上买上屋子了,光那院子,就占二亩地呢。

    当然,这话的可信度一般,谁叫那是从王婶嘴里说出来的。

    江知味眼珠子一转,王婶啊,这么大一个营销号利器,怎么能放过呢。

    翌日,江知味大老早的,抱着一大盆卤鸭货,去了趟王婶家。

    这个点,门是王婶来开的,背后站着的“我男人”正在水缸边洗漱,嗷地含进去一大口凉水,龇牙咧嘴地在腮帮子里来回地推,咕嘟咕嘟一阵儿,呸一声吐出来。

    江知味打过招呼,热情地把鸭货塞给王婶:“婶儿,有件事,还想请你帮一帮。”

    王婶还没开口,她男人便热心地凑过来,随手摸了一截剁好的鸭脖子到嘴里,吸吮啃咬,被辣得斯哈斯哈倒吸凉气:“知姐儿你直说,东西都吃了,哪还能有不帮的忙。”

    一五一十地把诉求说了。

    王婶越听,脸上的神色就越是诡谲,把她男人看了又看,到后来,莫名有些扭捏起来:“这,我能行么。”

    气势弱得很,一点儿没有平日里胡编乱造时候的精神头了。

    江知味笑道:“您把我说的这话背熟,就跟平常一样。您不是嘴巴闲不住嘛,走到哪儿,说到哪儿,我给您钱,您坐个驴车,把整个汴京城能走的地方都逛一遍,权当郊游了。”

    “那这得不少钱吧……”

    江知味说着,闪进王婶家院门,掏起钱来:“路上车马、吃喝,具体需要多少我不晓得。先给您这些,您不够了,再来管我要。”

    给出的是一粒微小的碎银,一两不到。

    王婶差点儿惊跳起来:“这不好吧,知姐儿,我怕我不行。你也知道我这嘴,不把门的,万一说不好。”

    “说不好记不牢也没事,您只管往好的说,往夸张的说,但凡想说出点对我、对食肆不好的,您就想想您兜里的碎银子。当然。”

    江知味话音一转:“您要是做得不好,咱们的合作就这一回,下不为例了,就当我在赌。您要是做得好,王婶,来知味食肆做工吧,就干这嘴皮子活,到时我给您开工钱,包您不亏。”

    王婶激动得嘴都合不拢,夺过江知味手里的碎银,一拍巴掌,应下:“有知姐儿这话,我肯定好好干,信我的。要说这方圆十里,就没我王碎嘴传不出的话。”

    “我男人”在旁补充:“王碎嘴是绰号,我给她取的。”

    这夫妻俩,真相处起来还是挺逗的,难怪王婶成日里“我男人”长“我男人”短的。

    到这会子,开业前广而告之的事儿,差不多都解决了。剩下来要紧的,是装修图纸,还有监工的事儿。

    江知味赶着去食肆验收定做的广告牌。到门前时,见连池穿着厚实的袄子,抱手站在门前,还有食肆里外,乌泱泱的都是人,不免大吃了一惊。

    什么情况啊这是。

    第53章 大锅烩菜

    “江娘子。”连池都在此处等了半个时辰了,终于见到江知味的身影,一路蹦跶过去,“江娘子安好。”

    双眼渴盼,就等着江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