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月: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山川月》 70-80(第11/18页)



    话音未落,她头上忽而微沉,身侧的人伸出手在她脑袋上揉了一把。这一下没带多少力道,有点像平日里见到的哄孩子一般很轻的安抚,退回去的时候还没把她挽着的发髻揉散掉。

    温明裳被她这一下揉得有些发愣,前一刻眼角眉梢的恼意都散了。

    “往事不可追,再多的年岁都已经成了过去。”洛清河退回来的手搭在膝上,她盘膝坐在温明裳身侧,坐姿也没有常事那样端正,“有的情义生于过往,有的存于当下,该在的永远都会在。只是很多东西再也不可能放到明面上来讲了,人心里却还存着那么一星半点的执拗和心气。”

    短笺被她放在了手边。

    温明裳能看见上头的那个小小印记,她在短暂的怔愣后开口,声音稍显沉郁:“王妃也是个重情的人。”

    “他们两个很像,但若要论起执拗,她比端王更甚。”洛清河看着她道,“崔家的女儿,你听阁老提起过吗?”

    “嗯。”温明裳点头,“听过一些,但未曾谋面。”

    “昔年皇子与伴读同在国子监,她年岁比我们小些,虽是崔家女,但生而有缺,难免惹人口舌。”洛清河眨了下眼,“我们拿她当妹妹看,但最终让那些非议止息的不是我们,是她自己,国子监当年的考校三甲必有她一席之地……许多人说端王亲上太极殿求亲是不可求的福气,殊不知这是当年小婉先点了头的,否则即便是圣旨也休想她嫁一个并不喜欢的人。她无需旁人的垂怜,哪怕时至今日贵为王妃,她心中也自有一套思量在。”

    否则哪有今日的这一张短笺。

    “力若不足,以智相补。”温明裳低声喃喃了句,而后却小声道,“也难怪,能入你们眼的姑娘,自然是……”

    这回话也没说完,只不过取而代之打断的不是那双手,而是被推到跟前的一个匣子。

    “回来时街上瞧见的。”洛清河面不改色,“想着用得上便买了。”

    温明裳有些莫名地把那个匣子打开,瞧见里头的刻印的时候愣了一下,反问道:“为何突然送我东西?”

    “月底不是你生辰?”洛清河放缓了声音,“提前给了,那时我未必在京城。还有,小温大人啊……”

    这称呼换得有些猝不及防,温明裳还没来得及问些其他的,眉心便被人点了一下。

    像是细雨叮咚入山泉。

    洛清河起身披衣,含笑道。

    “别想太多了。”

    作者有话说:

    [1]“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里的。实不相瞒我给小公主起完名字,姬友说这名字分分钟被叫成94(。

    如果说中卷其实更侧重于感情线发展你们信吗(bu

    这本慢主要是因为两个人都是朝堂人,风起时的话两个主角在江湖,过的是自己心那一关就可以了,到这边就甚至于对两个人而言感情是奢望且次要的,她们顾虑的会相对而言多很多(?

    然后就,虽然这本还有蛮长,但就下一本写啥就看看专栏预收呗。

    感谢在2022-03-11 19:31:59~2022-03-14 17:39:1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第77章 暗引 【ZX整理】

    翌日温明裳午间去了一趟寺卿府上, 老大人对这事倒是没什么旁的看法,他尚在病中,难免精神不济, 只是简单交代了眼前这位年轻的少卿几句便不再谈。温明裳问了礼后便回了大理寺,后脚便差人把慕长临要的东西先送去了御史台。

    李驰全还没回来, 去六部时仍是她带着赵君若去的。有端王府的手里和三法司两部的盖印, 这事倒是谈得没那么麻烦,除了这场博弈还见了位旧相识。

    去年的春闱出了那种事, 一甲除了她也就一个潘彦卓,她倒是知道这人调到了户部任员外郎, 也碰过几回面, 但这人的脾性叫她觉得不大舒服,自然也不会再有什么往来。

    朝中有时会有人想起他们二人同出一时, 寒门那头的也会跟着扼腕潘彦卓少了些运道, 否则一个状元郎怎会被一个姑娘压了一头去。户部的差事是好, 就是比之大理寺少卿的位子还是矮了一头。

    但到底是同期入仕,表面功夫还是得做。

    “三法司如今事闲, 不必六部, 但温大人来日与咱们户部打交道的时候可还多着呢。”送行时, 潘彦卓忽然道。

    温明裳脚步微顿, 面上不动声色道:“潘大人此话何意?”

    “没什么旁的意思。”潘彦卓笑眯起眼, 明明已是春时回暖, 他却仍旧揣着手好似冬时,“只是这世间做什么事都离不开银子,大理寺办案子的差补与年年的岁俸不就是如此吗?”

    “这倒说得是。”温明裳跟着扯了个笑意, 漫不经心地同他打太极, “不过大理寺的案子能牵扯到户部的自是能少就少, 户部去年才换了位尚书大人,恐怕经不起这个折腾。”

    跟在她旁边的赵君若有些摸不着头脑地看了看她们俩,她年纪尚小,虽说是自幼长在大理寺,但还是嫩了点。

    “温大人说得不错。”潘彦卓在后面跟着含笑道,“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拿着点微末的岁俸,良心却是不亏欠谁的。”

    话说至此,人已经走到了门前,他就此止步,略一弯身朝着眼前的人作了一揖,轻声道:“下官便送大人至此了,二位慢走。”

    “有劳相送。”温明裳回了一礼,两个人的目光在转圜间交错,各有锋芒。

    赵君若憋了一路,等到出了官邸才敢开口:“少卿,你们究竟在说些什么?”

    “……不知。”温明裳很轻地哼了声,摇摇头道,“或许只是闲谈,也或许是意有所指,但此时说这些没个头尾,也不好胡乱猜测,姑且当作听听看吧。”

    少女似懂非懂地应了声,乖乖跟在她身后准备回大理寺。

    户部的官邸临着城中水道,近处植着柳,春时风过柳依依,四下飞絮,有些惹眼。

    赵君若解了马缰,正待喊人上车,抬眸间眼前却蓦地落下一片阴影,她下意识后退了一步,手掌已经先一步按在了刀柄上。

    来人见状眉头一皱。

    “君若。”温明裳在她身后抬起手按住了她的肩膀,随后沉吟须臾低声唤了那人,“柳大人。”

    她有些意外在这里撞见自己这个便宜爹,但既然撞见了,瞧着这意思想来不是什么碰巧。

    柳文昌闻言眉头皱得愈深,但他没说什么,只是道:“借一步说话?”

    “这位大人。”赵君若看出了这骤降的气氛,抢先一步道,“眼下还未到大理寺下差的时辰,大人若是有公务,可入内详谈,若是私事……还请再等些时辰。”

    柳文昌看了她一眼没作声,目光依旧停留在温明裳身上。

    二人无声地对峙片刻,温明裳敛了眸,侧头道:“你先回大理寺吧,我随后自行回去。”

    “这……”少女犹疑着看了看二人的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