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山野种田美食日常》 80-90(第12/15页)
火煮半熟后用牙签扎几个小洞放气,等肠衣里的血完全凝固,灭火闷一会,取出放在凉水中过凉,最后挂在廊下风干。
除了肉脯和卤猪头、猪尾,这些是可以现吃的,剩余的必须腌制。
刘青青把猪身上每一块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猪蹄做成弥渡卷蹄,猪肚做肚包肉,猪腿制成火腿,排骨腌制成腊排骨,猪皮做成雪脆,肉块做成油肘肉。
晚饭很简单,雪白的猪皮雪脆,蒜苗小炒肉、猪杂汤。
每人一锅小砂锅饭,下面是颗粒分明的米粒,上面铺了一层烟熏腊肠片,青绿的黄豆米,橙红的胡萝卜粒。
米饭晶莹剔透,沾染了烟熏腊肠的烟熏味,有一股奇异的松木香,猪皮一点也不油腻,咬一口发出嘎吱的蹦脆响,又香又酥,还有小炒肉,深绿的蒜苗里躲着黄色的姜丝和切得肥肥的前腿肉,又香又鲜,完全没有腥味。
最后喝一碗猪杂汤,乳白色的汤汁中,躲着褐色的血块,乳白的肥肠,翠绿的芫荽,喝一口下去,又鲜又烫,浑身发汗,一声的疲惫随着汗液挥发,刘鑫表示,他还可以再弹二十床棉花。
次日一早,郭守云驾着马车,车厢里满满一车家里为他准备的行礼,大到铺盖蚊帐,小到零食肉脯,还有送给卢雪樵的特产,刘青青列了清单,一项一项对照着备齐的。
他闷闷不乐正要说我舍不得你们,翠翠麻利从从他腰间的小荷包里,掏出一块肉脯塞到自己嘴里,转着骨碌碌的大眼睛:“阿云哥哥,你的肉脯好像比我的好吃诶。”
棉花黑炭也眼巴巴的盯着他,腰间的荷包,流口水。
郭守云连忙捂住荷包:“你们赶快回去,家里一摊子事情呢,我走了!”
急巴巴架着马车出发,再呆一会儿,他包袱里的肉脯都要被翠翠棉花黑炭偷吃完。
等路上看不见他们的身影,苏氏有些惆怅:“哎,也不知道他能不能习惯!”
刘青青扶着她:“阿娘走吧,家里还有好多事情呢。过几日秋收完,我们一起去看他。”
棉花全部收回家,稻田里的稻谷等着收割,万一下雨发霉,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
刘青青今日要把从铁匠铺子木匠铺子订做的零件,拼凑出打谷机、吹风机和碾米机,这两样简单的机械能为接下来的秋收省下无数的力气。
第89章 第89章试验
往年清水沟村子秋收水稻,是最
累人的时候。
选一天万里无云天气明媚的日子,请上村子里的十个壮汉,好吃好喝伺候着,妇人们在稻田里将稻谷齐根割断,男人们将稻谷连枝带叶一起捆绑好后,挑到路边,搬上驴车拉回家。
放在院子里暴晒半干,抱着稻谷用力在石板上摔打,直到把一粒粒稻谷敲下来,一日下来,最有力的汉子也得累得像瘫软泥。
今年大家出门,发现刘青青家稻田里有十五个女工,只有五个男工,大家都在嘀咕,莫不是他家男工寻得晚,所以没订到?
计划着等收了自家的稻谷,去她家帮忙,毕竟这一年来靠着她家赚了不少钱。
令人奇怪的是,她家还搬了一个方方正正的大盒子玩意到稻田里。
只见十五个妇人割着稻谷,五个男人,每人抱起一把稻谷,将稻穗伸进盒子口中,脚下用力踩动踏板,盒子里订满钉子的圆柱形滚筒便哗啦啦转起来,将谷粒一个个刮下来,掉落到后面的仓里。只要几下,他们把手中脱干净谷粒的稻草往旁边一扔,抱起下一捆来。
胖婶询问捆着稻草的刘青青:“这些草不要了么?”多浪费呀,可以带回家喂猪。
刘青青笑道:“要啊,一捆一捆扎好立在田地里,等晒干后再来拉,轻巧多了!”
不大一会,他们就收割完一亩田,照这样下去,一日收割二十亩毫无压力。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用了他们家的这个盒子,秋收将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有心思活泛的,已经转开了,挤到前面拉着刘青青手:“阿青,把你家这个盒子借我们用一天呗!”
刘青青扒拉着手指头笑道:“胖婶,这个不叫盒子,叫打谷机,我去府城花大价钱打造的,不是不借你,里头用了许多精铁,精密的凑在一起,一不小心弄坏了得请府城的工匠来修。这样,满仓叔已经学会简单维修打谷机,不如聘请他们打谷队帮你们家收割稻谷。”
“多少钱一亩啊?”
“五十文收割一亩。”
“这么贵啊?”
“婶子,钱不是这么算的,你想哇,他们一天就能帮你家把稻谷收完,若换了你们自己来,是不是得五六天,多出的五天,买肉买菜也不止这点钱,而且这天气也不知道哪天就下雨,把谷子尽快弄回去晒干存放,心里才踏实不是?”
去年自己男人,因为秋收挑稻子的时候扭了腰,整整吃了一个月的药。胖婶止不住的心疼,这把年纪,不稀罕男人,主要是肉疼买药钱。
而今年只用在家等着收谷子,想想都挺美,她立马拍板:“行,阿青,你帮我告诉满仓,让他明日去我家田了收谷子啊。一定啊,别忘了”
这样的对话重复了无数次,刘青青掏出随身的小本子,一家一家记下来。
第一日刘青青招揽生意,后面换成刘有山,他骑着小矮马,到田埂上统计亩数。
刘有山之前的护苗队,改头换貌变成了收谷队,总共十台打谷机,每队配二十个人,十五个妇人,五个汉子组合,
以秋风卷落叶的速度,快速的抢收。
打谷队用的全是清水沟的村民,等收完稻谷统一算账,每一个工40文钱每天,也就是说,清水沟的村民往年累死累活忙一个月,只收得掉自家的稻谷,今年呢,花点钱,一天就能把稻谷收回家,留一个人翻晒,剩下的劳力应聘到打谷队,没有往年劳累,但事情做完了,还能赚点钱。
清水沟村打谷队在常平县快速蔓延,队伍越来越大。
腾出手的刘青青采购了大批的蚕豆,选种催芽。
常平县的地处南方,收割了稻谷的水田,插种上蚕豆,来年开春,又能收获一波粮食。
刘青青买来一批蚕豆种子,选出其中大颗饱满的,按照往年的习惯泡在草木灰水中,再悄悄兑上自己的小水枪。
等蚕豆种子胀开个缝,露出一个肥敦敦的牙尖,就能插种。
一般来说,牙尖越肥厚,代表着这颗豆子将来的生命力越强。
苏氏看到刘青青育的种,大吃一惊:“我们家风水果然是好,我头一次见到种子出得这么整齐精神。”
打谷队打完谷子,刘有山顺便把刘青青育好苗的豆种给主人家一看:“我们家从府城购买回来的优质豆种,可以提高亩产量喏,要不要来几斤?只要十文钱一公斤。”
只要看见他们家的豆种,没有不喜欢的,自己买的种子也要十文钱,买哪里的不是买呢?
刘青青的蚕豆种子又大卖了一笔。
她大批量的购买蚕豆种子,只要七文一公斤,被草木灰水泡过的蚕豆种子,一公斤能泡到一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